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小初如何銜接?成都這所學校從六年級開始,就為家長們安排明白了

2024-07-10教育

記者丨何林珈

這兩天,小升初的家長正在確認公民辦學位,做完這道「選擇題」後,對於大部份小升初家庭來說,今年的升學季也就迎來了「大結局」。家長們也即將面臨一個新問題—— 小升初暑假怎麽過?

是完全放手,讓娃娃敞開耍?還是利用暑假做好小初銜接,讓娃娃平穩過渡?如果要做小初銜接,是報班?還是自己上?需要學些什麽內容?

這樣的煩惱,對於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以下簡稱:川師附屬實驗學校)的家長來說,太簡單了,學校早就從六年級開始,就安排得明明白白。

初中老師進入小學課堂,每周上一節銜接課;心理+體育課程強強聯合,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一對一為家長「把脈問診」,權威指導家庭教育……川師附屬實驗學校利用九年一貫制學制優勢,讓小初銜接不再是翻山越嶺,而是在學習難度、學段跨度、知識進階坡度三個維度上,做好小初銜接的平穩過渡。

其實,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從小學畢業之後,進入另外一所初中,兩所學校的育人具體目標、學段課程設定、教師教學方法等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融入和適應。

而選擇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就省去了這一煩惱。此類學校的小初學段通常是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學校治理全線貫通,說「通常」,是因為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有的學校會存在「貫而不通」的現象。

川師附屬實驗學校「三向三通」融合教育課程體系

但川師附屬實驗學校是一所真正專註 貫通培養 的學校。學校在九年一貫制辦學方面已經實踐了3年,並對學校的頂層文化設計進行了最佳化升級,確立「以小始,積大成」的辦學理念,構建了 「三向三通」的融合教育課程體系 ,即透過貫通、聯通和融通三類課程,在學校課程方面,實作學科內縱向貫通,學科間橫向聯通,跨學科斜向融通。

其中,小初銜接是該校縱向貫通課程的主要載體。據學校初中部副校長陳小磊介紹,從學生六年級開始,初中老師就會走進小學課堂,在完成國家規定課程基礎上,利用校本課程時間,開展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四門學科的銜接課程。課程內容由小初老師集智研思、共同研發,以確保學校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遞進性、銜接性和連貫性。

「我們要求小學老師往上看,中學老師往下看,形成學科教師內部的‘雙向奔赴’。」 陳小磊談到,學校建立了跨學科、跨年級的備課組,每月小初老師都會坐在一起,透過「一備、二議、三觀、四評、五反」的小初集體備課模式,打破學段間的隔閡和藩籬,更好地落實新課標中關於貫通育人的理念。

學校初中部副校長陳小磊

也就是說,小初銜接不止於銜接課堂。小學老師會在上國家課程時,有意識地拓展初中內容,初中老師也會在課堂上連結小學知識,「這樣學生在整體經過一輪的學習後,對學科的理解就會比單純只學六年級知識的學生要深刻一些,他們的思維和眼界也更加開闊,實作6+3>9的貫通培養效果。」

「我印象最深的小初銜接課程,是陳校上的英語銜接課,那一個單元主題是有關旅行的,陳校長在課堂中不僅分享了他的旅行經歷,同時也把初中的單詞、句型自然引入單元中,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延伸了學科知識和學科邏輯。」今年已被七中林蔭擬錄取的陳一葉同學告訴記者,她在剛上初中時,並未感覺到學習吃力,這得益於學校小初銜接的鋪墊和幫助,她很快就適應了初中的學習節奏,並養成學科思維習慣。

看到這裏,有的家長會有疑問,初中主科變多,只銜接上述學科怎麽夠?對此,陳小磊解釋道,其他學科會以 專案式學習 的方式進行銜接,透過跨學科的主題或專案來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

學生繪制的校園地圖

以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課程【測量】為例,老師們會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實地測量校園的各個角落,並要求繪制出校園地圖。在此過程中,學生們需要設計測量方案、分小組合作、實地測量、建模、數據匯總與整理,然後進行資訊處理、數碼化工具套用、圖文設計,最終設計出具有實用性、觀賞性、創造性的作品。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實作語文、物理、地理、美術、資訊科技等學科知識的自然融通,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當然, 專案式學習並不等同於超前學習,而是以素養為導向,以系統化、結構化的方式將初中學科背後的培養邏輯融合進銜接課程中 ,「讓學生先上手,先試、先玩,激發興趣,等學生在初中階段正式接觸相應課程時,就會有一定的基礎和興趣。」陳小磊說道。

心理銜接課

作為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範校,川師附屬實驗學校不僅有學科能力的銜接,還關聯心理健康方面的銜接。

學校透過心理健康課堂、心理健康節活動、團體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和心理班會課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發展社會情感、個人情緒、多元智能等方面,比如: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作息,形成積極、健康的自我意識,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等。

優秀初中生分享「經驗秘籍」

在銜接課程中還會邀請優秀的初中學生,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進入六年級開展手拉手結對子活動。以同齡人的視角講述真實的初中生活,分享快速適應中學節奏的「經驗秘籍」。

值得一提的是,川師附屬實驗學校還將體育與心理課程相結合,透過趣味體育遊戲,加強學生的心理韌性和心理彈性,讓學生在遇到困難和煩惱時,可以勇敢面對,快速排解不良情緒,從而降低初中入學的焦慮感和不安感。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每個學段間的暑假,都是「三不管地帶」,上一學段的老師不管,下一學段的老師也不管,而家長沒時間管,更不知道怎麽管。

針對這一現象,川師附屬實驗學校建立了 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

在小初銜接階段,學校至少組織開展4次家長會,邀請相關專家進校,透過家長沙龍、專家講座、小組交流等方式,讓家長提前了解小初銜接階段的學習生活,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幫助學生在學習、作息、習慣、溝通等多種方面適應初中生活。例如,2023年,學校就曾邀請四川師範大學袁加錦、熊宇兩位教授,帶來有關成長、青春期、法治的主題講座。

在6月底和8月底,學校還會分別舉辦兩次小初銜接綜合素質拓展活動,每次活動持續一周左右,由初中老師進行教學,學生可以提前適應和了解初中的教學方式和生活作息。等到8月底即將開學之際,再次開展銜接,提前收心。

對於小升初暑假應該如何安排,學校也會在銜接活動結束時,以「暑假實踐作業清單」的形式,發放給學生,並給予家長相應的指導。

此外,學校還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度,從校長到老師,每個人都需要負責3~4名學生,從六年級下半學期開始關註學生的成長,一直延伸至初中畢業。

初一開學前,學校會邀請家長到校進行一對一座談,仔細了解學生在家裏的生活作息、習慣品性、興趣愛好等,發現學生的強項與不足,建立學生檔案。同時,為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把脈問診」,針對性地解決每位家長的升學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