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鄉村教師日誌|黃河:夢想,源於「邊城」,跨越「遠山」

2024-07-22教育

【人物】

黃河,苗族,1992年11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現為花垣縣第三中學語文教師。2015年參加工作至今,他一直堅守鄉村學校教育教學,並致力於用閱讀引領學生浸潤心靈、提升能力。他曾作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唯一的鄉村教師,參加湖南省第二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並獲「湖南省教學能手」稱號。

【日誌】

「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波光粼粼的江面,苔痕斑駁的石階。7月15日,正逢入伏,烈日當空,我吹著江風坐在岸邊,在班級閱讀小組微信群裏寫下今日讀書心得,忍不住第一時間發出來分享。

群訊息「叮叮」作響,正在過暑假的孩子們陸續傳來自己的摘抄。

「日頭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也切莫辜負日頭」「要硬紮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果然,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再次「霸榜」,深受歡迎。而孩子們,讀到了文中最觸及各自心靈的語句。

想不到,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文字,就這麽實打實走進了他們的心裏。

我得感謝自己的方法,也更感恩孩子們的理解。

學校深處邊城茶峒,這裏依山而築,憑水而興,濤聲依舊,碧水含情。

可回想,初來乍到的自己總感到頭疼。這裏的孩子大多「留守」,心智尚未成熟,身邊亦缺乏管教。

我時常孑然踏著青石路,看眼前艷陽照映,或雲住雨收……

「要不,讓孩子們一起來讀【邊城】吧!」一次江邊踱步,望著江心處翠翠的雕像,恍神間便有了設想。

我只是單純地覺得,生於斯、長於斯,或許孩子可以透過這部作品先讀懂「根脈與鄉愁」,而後再去探討「未來與人生」。

但起初他們並不買賬。

「黃老師,每一個字我們都認識,不用您刻意帶著我們讀。」有一次,小潔跑過來嘟囔了一嘴,很多孩子也跟著起哄。

我忽然意識到,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去「課程化」,或許有解。

「邊城」,在沈從文先生筆下,人們都單純而善良,就連山也有靈性。於是,我尋思著,要不,帶著他們把【邊城】「拆開了讀」。

我帶他們讀文內關於中秋節、端午節的細節描寫,「搶鴨子」「賽龍舟」這些平常事情在沈從文先生筆下栩栩如生,孩子們對家鄉好像多了一份認同和認識;我們又「拆解」翠翠的身世和與爺爺的日常,以及她與儺送的情感,無意間發現好多女孩子對於「家庭」和「個人成長」有了自己的感悟……

無形間,看上去薄薄的一本小說,變得厚重了。生長在「邊城」裏的孩子,對沈從文先生的筆觸有了更深的感受。

我們讀【湘行散記】時,大家對兒時沈從文的「調皮叛逆」也很感興趣,好像也有不少人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但我發現,在他們心裏,更多的是對先生此後的「逆襲人生」感到欽佩,這也更讓我堅信文學的力量。

於是,我們向更多的作品進軍。體裁內容不必千篇一律,可以是名著名篇,也可以是一段電視節目的主持詞……

或許,他們第一次讀,是讀新鮮;第二次讀,是讀情感。而往後的每一次,是找尋自己。

「黃老師,以後我要做一個很好很好的人,給爸爸媽媽更多的關心……」有一次,俊傑在課間找到我,手裏攥著一本翻得有點皺的【駱駝祥子】。

「你讀到了什麽?」

「我讀到了父母在外打工的不容易,他們那麽辛苦,其實是想給我更好的生活,也在教我做個‘靠自己’的人……」

誰能想到,他曾是一個因鬧情緒而故意在試卷上胡亂塗寫、只拿幾分的孩子。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閱讀對於成長期的孩子意味著什麽——痛苦了、迷茫了、傷心了,他們都可以去看書。而書,不一定能回答他們的問題,但一定能讓他們不糾結這些問題,並立誌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今,明亮的「明德書屋」總是坐滿了人;校園裏的台階邊、大樹下,也時常能見到他們捧書的身影。

時光如梭,我已不記得從什麽時候開始,孩子們慢慢愛上了閱讀。我只看到,他們日漸出言有尺、嬉鬧有度、說話有德、做事有方。

他們沾了文學的光,而文學是會滋養人心的。

很慶幸,我們的學校在屬於沈從文先生筆下的世界裏,保留著一份恬靜。而那些具有民國風情的校舍,在古樹翠巒的映襯下,讓我們修身明德,得以擁有一片更好的天地。

不覺間,聒噪的孩子們在閱讀中「一人有一個世界」,稚嫩的心靈在感悟中「各自生一個夢想」。

得益於學校和愛心人士支持,圖書屋裏的藏書夠他們用3年時光慢慢品讀。我想,一遍遍翻閱間,他們終將與書中人物或情節「同呼吸、共命運」,並喚醒各自內心的純良。

我了解,他們是屬於「邊城」的孩子,在「一腳跨三省」的邊陲小鎮成長;我堅信,他們終將跨越「遠山」,去見證書本裏描繪的廣大世界。

「黃老師,您是研究生,是學校裏學歷最高的老師,怎麽還這麽喜歡看書?」好多孩子其實都喜歡「調侃」我。

「這個時代,本就是屬於讀書人的時代。」每當這時,我都會清清嗓子、扶扶眼鏡,笑著回答。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