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他只是做錯了題,又不是做錯了人」,湖北名校長疾呼,教育不是淘汰人的!

2024-10-01教育

極目新聞記者 張裕

通訊員 李季 羅金薇

什麽是素質教育?「素質,就是管長遠的東西!」「直奔蓮藕反而挖不到蓮藕,要從蓮藕旁邊開始,學習如果直奔分數,難以得到高分,做好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分數自然而成。」「教到深處是慈悲!教育是發展人的,不是淘汰人的!」

9月29日,武昌區教育局落實武漢市中小學發展素質教育工作推進會,在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解放路校區召開。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教育部 「校長國培」專家庫專家、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在現場分享了很多教育案例,金句頻頻,參會的中小學負責人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張基廣校長在現場做分享

「教育是發展人的,不是淘汰人的」

一名學生入校後,規矩意識淡薄,上課喜歡隨意走動,還常和同學們發生矛盾,遲遲無法融入班集體。

針對這個學生,學校做了四件事情。

張基廣介紹,學校首先請來了心理健康副校長、湖北省人民醫院心理健康科的主任醫師,對這個孩子進行全面觀察,並從專業角度與之對話交談。心理健康副校長說:「這個孩子是因為小妹妹出生帶來的心理落差,他需要的是關心、關註,需要的是溫情和愛。他做出來這些行為,就是為了引起別人的註意,他去拉扯、觸碰同學也是為了尋求夥伴,只是他不知道用什麽方式去和同學交往。」

接著,學校又請來了培智學校專門從事特殊教育的一線教師和專家,進入教室和課堂現場隨機觀察這名孩子的表現。透過進一步的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得出了這樣的專業結論:這個孩子缺的是愛,求的是關註。

在專家們給出意見後,學校召集了這名學生所有的任課老師,包括社團活動的負責人一起商量對策。

張基廣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為什麽我們要召集這麽多老師?因為要幫助這名學生,需要所有與他有接觸的老師一起努力。不然會出現一種情況,所有老師的努力可能因為一名老師的不註意或者不小心,導致努力付諸東流。」

不僅如此,學校還專門為這名學生召開家長會,請來了該生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請來六位家長,就是希望家校更好地協同。尤其是老人們,要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希望他們能夠配合學校一起努力。」張基廣說。

該生的班主任秦振華說:「找準了原因後,我們首先把他的座位安排在同學們中間,旁邊安排熱情好學的學生,讓他有更多與同學接近交往的機會,而不是怕他惹事將其單列座位或單放後排;上課時,老師們鼓勵他舉手發言,讓他融入課堂,讓其他同學感受到他是愛學習的,是可以交往的;在班級裏,為他設計安排一個小管理崗位,如衛生小當家、領讀委員、學習小組長等,讓他慢慢樹立自信,讓他與其他同學多接觸;在班級生活和學習中,只要發現他有點滴進步,老師們就及時放大他的優點和進步,公開表揚、激勵他。」

不僅如此,秦振華得知該生在圍棋、魯班鎖上頗有天賦,專門為了他在班級辦起了圍棋比賽,並且委任該生作為全班的圍棋教練。目前,該生不僅在校內逐漸樹立了規矩意識,同時還有了不少新朋友。他的「圍棋弟子」範則易和李幕宸還成了他的好朋友。

張基廣在分享完這個教育案例後,也談到了他對教育的理解:「教育是什麽,我認為教育是用來發展人的,而不是淘汰人的!」「他只是做錯了題,又不是做錯了人!」

張基廣和孩子們在一起

「講師」還是「老師」?「小蜜蜂」該不該用?

不少中小學的課堂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老師背掛著小型擴音器(俗稱「小蜜蜂」),翻著電子螢幕上的PPT,看著PPT,對著「小蜜蜂」,不停地講……久而久之,一些老師上課已離不開PPT,也離不開「小蜜蜂」。

「小蜜蜂」一旦用上了,因為的確可以幫老師「節約」嗓子,就很難取下來。那「小蜜蜂」的使用,對學生來說是不是好事呢?

張基廣認為,「小蜜蜂」的使用對學生絕對是弊大於利的:一是不利於師生互動對話和情感交流,用「小蜜蜂」更像是導遊或叫賣,直接影響課堂情境中師生真實的交流;二是會造成對學生聽力的隱形傷害,「小蜜蜂」的較大音量,伴隨著時而刺耳的電流聲、嘯叫聲,對學生的聽力會造成無形傷害;三是對周邊教室正常教學產生影響,無論是部份老師用,還是鄰近的教室老師都在用,都會因為此高彼低、此起彼伏,而對鄰近教室產生影響。

「我們總說把課堂交給學生,一節課如果總是老師在講,老師變‘講師’,課堂變‘講堂’,學生還怎麽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的嗓子能受得了嗎?」張基廣說,對「小蜜蜂」的使用,不能一刀切,一禁了之,也不能視而不見,看之任之。而是剛性管理和彈性管理的結合——從學生身心健康出發,對「小蜜蜂」的使用應該是不提倡,不允許的,學校應該管;但從人文關懷和人性管理角度,如果有老師的確因為咽喉、聲帶患病等原因,可以向學校臨時申請,向學校報備,暫時性使用一段時間。在使用期間,一定要註意擴音器的質素,控制好使用音量,盡可能減輕對學生的影響。待身體恢復正常,則回歸到教育教學的原生態。

對於這一理念,該校新進教師趙夢迪頗有感觸。趙夢迪是去年學校新進的語文老師,她說:「第一次上課時,一節課下來大部份時間是我在講,之前我並不知道學校有規定不準老師隨意帶小蜜蜂。結果被校長巡堂看見了,他專門找我進行了談話。」趙夢迪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在校長的引導下,她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進教與學方式,變「講堂」為「學堂」——做到少講多學,精講精練,重在學生疑難處點撥,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站到課堂和學習的中央;不做「講台上的講師」,而是多走到學生中間,近距離接觸學生,既和學生親切交流對話,也讓更多學生聽清老師的聲音;不要課堂說話霸權,多讓學生上台講講,多培養幾個「小先生」,學生講,她做聽眾,做點評。

「我現在一節課最多講20分鐘,剩下的時間全部交給學生。我話少了,就用不上‘小蜜蜂’了。」趙夢迪說。

「不讓學生打球,他就會打人」

「體育裏有半個德育!」在素質教育工作推進會的現場,張基廣還特別談到了體育的重要性。

「有位專家說了一句很形象的話:‘不讓學生打球,他就(可能)會打人。’我很認同。」張基廣說,學生需要勞逸結合,青少年兒童的精力需要有恰當的釋放途徑。那麽,就讓學生到操場上去,到球場上去,到運動中去釋放其精力,而不是悶在教室裏,鬧不必要的矛盾。學生所需要的刻苦、堅持、拼搏、友善、合作等品質,口頭的說教成效極其有限,怎麽樣由知到行?學生在運動場上的真實經歷,在運動過程中的高峰體驗,會讓他深刻體會到什麽是刻苦和拼搏,什麽是堅持和韌勁,什麽是友善和合作。還有,讓他學會贏也學會輸,懂得勝之坦然,敗亦猶榮。

學生在校內嘗試摸高

學生在校內嘗試摸高

學校摸高比賽

學校自建攀爬點鼓勵學生運動

校內運動設施

學生校內玩起了彈珠遊戲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該校想方設法,配備了許多運動設施。有一個榮譽榜就放在教學樓一樓的大廳,叫「摸高榮譽榜」,上面有探花、榜眼、狀元,榜上有名的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均有上榜,每隔一段時間學校會進行摸高測試,鼓勵學生積極鍛煉。不僅如此,學校還設定了四處攀爬點,其中一處攀爬點還是依托直飲水系統而建。「這個直飲水系統當時放在教學樓前面的‘小花園’,非常占地方,我們就想著能不能‘廢物利用’,於是就依托直飲水系統的護欄,在教學樓一樓和二樓之間,做了一個攀爬架。」張基廣說。「場地不夠器械不足怎麽辦?掛在墻上樹上的鑼鼓,自制的摸高器,自制的坐位體前屈訓練器,每人一根跳繩,不需要場地的掌上壓,辦學需要用錢,但是更要用心。」

學校社團作品展示

學校社團作品展示

不僅如此,學校還自建了農場,每位老師都要和學生一起「下地種田」。

近4年來,該校的體質優良率逐年上升,從36.8%、48.1%、63.5%,一直上升到今年的73.3%。學校也把體質優良、視力良好作為評選優秀學生、先進班集體的重要標準。

「奔跑、攀爬等運動,可以提升學習專註力、記憶力、反應能力。長期玩沙、玩泥巴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好,比一般兒童的腦重20%左右。」張基廣在會上的分享,引來熱烈的掌聲。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