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罕見的「大明康熙年制」,看似離譜,專家卻說:不是贗品...

2024-03-08收藏

都知道有錯版郵票,那你知道還有錯版瓷器嗎?

圖上的這只瓷杯,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館中,是一只清代的青花貫套紋酒盅,口徑8.8厘米,高5厘米,而落款卻寫的是:「大明康熙年制」!

是的,你沒看錯!這可不是什麽「錯版瓷器」,而是南京博物館的無價之寶!

或許你會覺得這東西簡直太假了!但人家可是南京博物館做了十足功課的。延請各路瓷器專家和藏家「組團鑒定」 從青花的紋飾、胎體的情況、器型、釉色等等方面入手,結論都是同一個:康熙年的。

那麽,為什麽明明是康熙年的瓷器,卻會有這樣的款識呢?到底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出錯?

大明康熙年制

其實,出現「大明康熙年制」款識的瓷器,並不是只有這一件!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有一件鬥彩雲龍紋盤,同樣落了「大明康熙年制」的款,而且是標準官窯,同時被列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清「大明康熙年製」款鬥彩雲龍紋瓷盤 國家一級文物 重慶三峽博物館藏

不僅博物館有,拍賣場上也曾出現過,在2012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清康熙【大明康熙年制】款五彩西廂記【長亭送別】圖碗,以5,780,000元港幣的價格成交。

清康熙【大明康熙年制】款五彩西廂記【長亭送別】圖碗

可見,雖然傳世品極少,但還是存在過的。至於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局面?目前學術界和古董收藏圈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甚至依然有人認為這是一件後世的仿品。

既然沒有定論,那關於這件款識具體是怎麽來的,也就有了很多的看法。 我們收集了目前網上所出現過的各種觀點,其中有三種是比較有趣的:

頒布「年款禁令」

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主少臣疑、內憂外患,連掌權者自己都不確定帝國是否能維持下去。在「三藩之亂」剛剛爆發的時候,一些大臣甚至建言說放棄北京,退回關外。

清聖祖康熙像

因此,在康熙十六年,出於維護帝王權威的考慮,浮梁知縣釋出了「年款禁令」。

清乾隆【浮梁縣誌】記載 :「康熙十六年,邑令張齊仲,陽城人,禁鎮戶瓷器書年號及聖賢字跡,以免破殘。」

清康熙 辛巳年制款

清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 藍料雙方框「康熙禦制」宋體款

這裏的意思也很明了,康熙十六年,景德鎮民窯在燒造瓷器時,禁止窯工書寫皇帝年號。目的也很簡單——以免破殘。瓷器容易碎,寫上康熙年款的瓷器如果碎了,顯然是不吉利的,所以幹脆禁止書寫本朝年號。

這樣既避免了「大清康熙」的碎裂,又能提示出皇帝的年號,可謂是兩全其美!

工匠無意寫錯

要知道,在中國古代社會,讀書識字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而許多陶瓷工匠更是從小當學徒,根本沒機會讀書識字,上面讓寫什麽就寫什麽,照著畫就行了。

並且,這些工匠中有很多人都經歷過明、清兩朝的更替。那些曾經在明代景德鎮窯場內制作的工匠,在清初康熙年間再次被征召制瓷,由於並不認字,又是曾經的熟練工,極有可能在書寫時不經意間寫成了「大明」。

但是,這裏也有一個疑問,難道燒制成的瓷器在出窯的時候,不會經過檢視嗎?就算不看款識,也要看看瓷器成品是否符合標準吧?

工匠對前朝的緬懷

明朝滅亡後,許多前朝百姓痛心雨國破家亡,因此非常懷念明朝江山。於是乎,許多抱有「反清復明」想法的工匠,不惜冒著被殺頭的風險,也要在瓷器底部落上「大明康熙年制」的款識,以表達自己對前朝的懷念。

康熙 底足民窯款式

當然,這個說法在一眾觀點中就顯得有些「離譜」,更像是小說故事中才會有的情節,但是,至於是不是真的會這樣,不妨大膽猜測一下,或許也不好說啊。

清 康熙 朗廷極制 青白釉模印饕餮紋出戟三足鼎式爐殘器 【禦賜純一堂】雙圈青花楷書款

最後,不管怎麽說,「大明康熙年制」的瓷器確確實實的展示在博物館中,至於它出現的真正原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依據。能從不同的的角度去探究歷史,不也正是收藏古董、研究古董的一種樂趣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