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石清供——鐘讀花

2023-12-12收藏

愛石,賞石,石之擺設,大多為兩種情況:一是將石擺設於園林或庭院,二是將石供之於桌案,此之謂「一石清供」。

一石清供,雅人,雅事。

那麽,什麽樣的石頭,才適合清供呢?

真是難說。畢竟賞石如同嗜美食,有點兒眾口難調。有人取其渾樸,就喜歡取那些原生態之石;而有人喜其文秀,則喜歡精雕細琢之石。可不管怎樣,桌案清供之石,宜小不宜大,當是以小巧玲瓏者為好。石之構造,最好符合米芾之賞石四字標準:瘦漏透皺。

明人李日華,在其【味水軒日記】中記曰:「十三日,購得盈尺小昆石一,巒峋竅穴俱具,置之案間,以代少文之畫。」

「巒峋竅穴」,大好,證明此供石:山巒形,嶙峋參差,有孔有穴。這樣的供石,即可謂小巧玲瓏矣。

我於供石,是取其渾樸、本色。

最初,我的書桌上清供的是一塊泰山石。青綠色,斑塊狀,是我遊泰山從泰山腳下撿拾的。斑塊狀,石之表面,有花紋、裂紋,縱橫交錯,形成圖案種種:樹葉、蝴蝶、蚱蜢等。雖只是近似,有些甚至於頗有些「想當然」,但還是覺得好。就因為,它是原生態的,我覺得:塊石頁面上的種種圖案,就是一種自然史的記載語碼,或許,你能從中探究到一些泰山形成過程中的秘密。

上水石,是石供之常見者。

我亦清供過一塊上水石。上水石盛於一橢圓形石盤中,石不大,但高低參差,頗見情致,這塊上水石,真是符合了米芾「瘦漏透皺」的四字審石標準,尤其是一個「皺」字:石上紋理道道,仿佛能讓人看到昔日流水沖刷、淘洗的過程。我在上水石的縫隙間,還種植了幾株小型蒲草,綠意搖曳,青翠迎人,凝目視之,大有青山如螺之美感。有意思的是,有一段時間,我在書桌上,竟然直接養了一盆花花綠綠的「雨花石」,雨花石,幹凈、明亮,置於一醬紫色宜興瓷盆中,以清水養之,水清石亮,看上去,也叫人覺得美——美在純凈,美在小中見大,生湖山之思。

但作為清供之石,在我書桌上供時最長的,還是一尊石猴。

石猴,取之於我村前的一條河流,名之曰「白浪河」。猴,有二:一小,一大。小猴倚於大猴懷抱之中,仰面看著大猴;大猴,則懷抱小猴,舉首望向斜上方,莫非是在望月?看上去,神情滿是歡喜。石猴,色,為粉白,只是略微有些暗,仿佛蒙了一層銀灰色的月光。這一尊石猴,絕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極了,也形象極了。

每次,讀書累了,我擡頭看看書桌上清供的石猴,就禁不住想到家鄉,想到家鄉村前的那條白浪河:河水湯湯,一直在流淌,在流淌……

在一文友的書桌上,我曾見到了一盆「梅石」供。

一座較大的橢圓形瓷盤,左端,盆內積土,栽植了一株紅梅,北方人稱之為「幹枝梅」,只因其枝幹紅紫、瘦硬,花開疏疏,就那麽幾朵;右端,則是放置了一塊頑石,真是一塊頑石:灰綠的顏色,道道石痕,星星斑點,散布、閃爍表層,給人一種既堅實又朗潤的感覺。梅,瘦而硬;石,堅而朗,兩相搭配,相映成趣、生輝,真是愜人心意極了。

這樣的「梅石」供,有畫境,直抵古人那些「梅石供」的畫意。

一石清供,何以如此讓人喜歡,讓人愛?

理由種種,但我覺得:總有最基本的和最核心的。最基本的,應是源於「一塊石」的自然內容,人們從一塊石上,看到了自然;再者,就是一塊石所彰顯的特質所在:一塊石硬朗、沈厚,「石韞玉而山暉」,石,有一種內在之美。

核心是什麽?核心,就是人與石的交流,一種高尚的精神交流。借用著名美術史家朱良誌先生的一句話說,就是:「中國人賞石,一盆清供,妙然相對,照亮了人的心靈,呈現出一個光明的世界。‘一拳之石,能蘊千年之秀’,千年之秀在我與石的照面中敞開了,人將當下的鮮活,糅進了往古的幽深中去。」

簡言之:人與石,抵達了一種精神層面的溝通、契合。

摘自:2023-12-12【潮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