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中國集郵路在何方?

2024-04-11收藏

2023年新郵全面崩盤,一直還算堅挺的大版冊目前市價已經降至860元,是預訂價(1214.8元)的7.1折,可以說是這幾年降價最快的大版;預訂價159.6元的年冊,目前市場價已經降至93元,為5.8折。2024年新郵已經發行了3套,除了單枚套票紅十字120周年還在面值之上,其余兩套均打折。

網上傳中國集郵者還剩下11萬,這個數碼是有點誇張了,1997年官方公布集郵者1700萬,如今大振幅減少,但也不至於連1%都不到,預計大約60-70萬。剩下的都是鐵桿郵迷了,這六七十萬的集郵者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集郵多年的老郵迷,更看重郵票價值,經歷過91、97等多次郵市大潮,以60後和70後為主,目前是集郵的中堅力量。

大部份人透過郵票獲過利,對郵票的漲跌十分看重,這幾年退坑的主要也是這部份人。只要新郵下跌,郵市慘淡,就會有不少人退坑,預訂的量也會少一些。

這類集郵者只有在新郵全面升值的時候才會回歸,對選題設計並不關心,主要是郵票價值。郵政對於這部份人是很難挽留的,因為他們要割郵政的韭菜,虧錢預訂沒門。郵票每年都在打折,現在的預訂政策和銷售模式也註定新郵必打折。再加上最年輕的也45+,隨著自然減員也會越來越少,這類集郵者並不是郵政的主要目標群體。實際上這幾年從選題上來看也想留住這些老郵迷,例如發行古代文學家、昆蟲、藥用植物、風箏、猛禽等老的系列郵票的後續,這些題材的確很懷舊,但市場無情,依舊打折,根本吸引不了老郵迷的興趣,最終還是大部份退坑。如果今年的新郵依舊如此糜爛,相信2025年預訂的時候會有很多人棄訂。這類集郵者占到總人數的60%。

第二類:預訂郵票從來不考慮漲跌,預訂的量也不大,很多人只預訂一個年冊,或是四方連,大小版有機會也會預定,從來不把郵票當成投資,也沒有賣郵票的想法。題材設計發行量等資訊也不會過多關註,預訂郵票已經成一種習慣。這樣的集郵者占到30%。這一部份集郵者是郵政最歡迎的,屬於鐵桿預訂戶,不會對題材和設計以及郵票價值有任何想法和意見,完全被動接受。

第三類:剩下的一成年輕人居多,大部份都是80後和90後,極少數00後。由於歲數小,是郵政極其想籠絡的一部份人。這一類集郵者往往更看重郵票的設計和選題印刷等,由於入坑較晚,也沒趕上郵市高潮,沒有透過郵票賺過錢,對郵票價值並不十分看重,但對於選題設計還是比較重視的。目前的選題其實並不符合這部份人的口味,這部份集郵者有些並不預定年冊和套票,而是只夠買一些自己喜歡的題材,甚至還會購買港澳台或海外的熱門題材。部份人即使預訂,但大多不能堅持下去,可能僅預訂一兩年,以後就放棄了,畢竟一年發行那麽多郵票,真正喜歡的鳳毛麟角,還不如按照題材和喜好選擇性購買,對郵票價格並不敏感,只要喜歡不怕多花錢。

中國集郵未來其實是後兩類集郵者,但所占的比例太少了,加起來不到40%,也就是20-30萬左右。隨著通訊量的減少,集郵在很多國家都落寞了,但也不會像中國那樣下跌的如此之快,這主要還是和新郵深度打折有很大關系。


很多國家為了吸引年輕人集郵對郵票題材進行了大振幅的改革。購買熱門IP是手段之一。樂高積全世界文明,但樂高每年都會大量生產帶IP的套裝,為何要購買大IP呢,不就是為了好賣嗎!畢竟這些大IP粉絲眾多,光這些粉絲就讓你賺翻了。

於是很多國家近幾年購買IP發行郵票也成為一種潮流。如英國2022年發行的變形金剛郵票,這個IP並非是英國的,而屬於美國和日本,但英國的變形金剛郵票可以說一炮而紅,火遍全球;日本的動漫郵票在全世界也有不少群眾基礎;法國近幾年聯名奢侈品牌發行郵票,可以說是徹底出圈了,成為該奢侈品牌最便宜的商品;但中國的題材可以說1980年什麽樣,現在還是什麽樣,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而且隨著很多熱門題材的發行,如三山五嶽、十大名花、十大名畫、道教名山、佛教名山、四大名著等,實在沒啥太熱門的,剩下的題材雖然還可以發,但已經沒有原先那麽如雷貫耳了,以至於紅樓夢和西遊記還發行了2.0版本,現在的不少名山連聽都沒聽過就發行郵票了,不過這也沒辦法,最有名的早都發了,只能發那些沒啥名氣的。

以現在的題材來吸引年輕人入坑,太難的。年輕人喜歡的題材,中國郵政發行郵票的可能性不大。如中國的動漫是近十年才掘起的,不少動漫還在制作,如鬥羅大陸、凡人修仙傳、鬥破蒼穹窮、完美世界、遮天等,這些發行郵票不知道猴年馬月。即使口碑很好,而且經過官方認證的金庸作品都無緣中國郵票,人家香港都要發行第二組了。還在靠那些大姨媽題材和聽都沒聽過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董來吸引年輕人難於上青天。

既然在國內題材很難從與時俱進,那麽能否改變打折現狀,透過郵票升值內容來吸引更多人入坑或是說穩住目前的集郵群體呢?如果新郵每年都有所漲幅,那不用說,肯定集郵者會多一些,就好像黃金漲了,結果越漲買的人還越多,郵票股票黃金其實都是一樣的,買漲不買跌。但如何保證郵票升值?關鍵是發行量。

2019年大振幅減量,2020-2021繼續減,到了2022-2023發行量基本上已經恒定。

今年貌似發行量又有小振幅減少,比如澄江化石4套大版發行量588萬,去年的相同版式藥用植物(三)為608萬,減量20萬,減幅3.3%;中國篆刻第二組發行量698萬,而2022年的第一組767萬,減量69萬,減幅9%。但這樣的發行量和預定量對比還是多了不少。

今年套票(含年冊)預定量大約200萬,大版10萬。以篆刻第二組為例,預定量為200萬+120萬=320萬套。除此以外還有首日封、零售、產品冊、零售年冊等用量,差不多100萬足以,也就是420萬就是其剛需。但實際發行量698萬,超發278萬套,這部份最後也會流入市場,主要以產品冊方式高價賣出。但現在行情極差,大版都打折了,誰還會買那些華而不實的產品冊,最終還是會打折批發給郵商,形成打折票。郵票對於郵政來說是一本萬利,印刷成本一張連1毛都不到,即使一折都不虧。反正最終進入通訊領域的新郵連5%也不到,和高額利潤來對比,這點損耗郵政不在乎。

要想徹底消除打折,就得按照預定量來制定發行量,甚至應該減少或取消產品冊的開發。

年冊既然有預定何苦還要開發零售版本,把這些額外的都取消,郵票發行量根據版式大小,250-400萬足以,小型張230-300萬。沒有打折貨源傾銷到市場,所有郵票都是面值或預訂價售出,何來打折。說到底打折票就是超發的量傾銷到市場所導致的。郵政是在與民爭利,減少了發行量就相當於減少收入,的確很難做到,但集郵事業要想長久發展下去,就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徹底減少發行量,把超發的沒賣掉的包括產品冊,一律銷毀或是直接砍掉。最終令預訂戶感到預訂到就是賺到,那集郵就大有前途了,何愁後繼無人呢!

來源:郵海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