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晉魂】策展人手記之「方圓世界」

2024-04-11收藏

中國古代貨幣,以銅鑄幣為主體,萌芽於商,濫觴於東周,到秦一統為方孔圓錢的基本形態。經秦「半兩」、漢「五銖」、唐「寶文」等數次變革,直到明清制錢體系的形成,發展脈絡清晰。清末機制幣出現後,流通近3000年的中國古代鑄幣體系走向終結。

山西博物院藏有大量中國古代貨幣,尤以晉及三晉貨幣最具特色。院藏貨幣體系完整、綿延有序、品類齊全,不乏珍品,為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例證。

「方圓世界」是山西博物院「晉魂」基本陳列藝術專題展覽之一。展覽依托山西博物院豐富的中國古代貨幣藏品,系統地反映了中國古代貨幣的發展脈絡。

今天,我們將推出「方圓世界」的策展人手記,策展人馬靜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為我們分享策展過程中的想法和思路。

本次提升改造,專案組對前期展覽的問題進行疏理後,總結了展覽主題表現的幾個難點:一是展品的體量過小,難以吸引觀眾的註意;二是同質化嚴重,一般觀眾看起來就是千錢一面,容易產生重復乏味的感覺;三是錢幣本身所承載的知識,涉及到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藝術、文字變遷等研究領域,大量的背景知識,簡單陳列難以闡釋和表現給觀眾。

改陳前展品陳列照片

改陳前展品陳列照片

展覽內容框架調整

改陳前展覽是以歷史時間為線,按時代展示中國古代錢幣。文物展品和輔助展版,是分散對應關系,沒有交叉和融合,也沒有形成體系。在本次改造方案策劃中,我們對展覽結構進行了重新的組合,以中國古代貨幣發展過程中幾次重大改革為節點,調整展覽結構,分階段從不同角度展開敘述,能夠讓大家更好地把握到中國古代貨幣的發展和演變。

第一單元「貨幣萌芽」,從貝的裝飾內容和實用內容,探討貨幣的萌芽和起源;

第二單元「先秦鑄幣」,以院藏貨幣集中展示以布幣、刀幣、圜錢、楚幣為代表的先秦時期四大貨幣體系,突出表現最具特色晉及三晉貨幣;

第三單元「制行銖兩」,表現了從秦半兩到隋五銖,以「銖兩」記重為錢文的方孔圓錢的演變過程;

第四單元「寶文千年」,結束「銖兩」記重,方孔圓錢「寶文時代」沿用千年,直至青銅鑄幣結束歷史舞台。

在此展覽框架之中,策展組拓展視角,對文物背後的知識點進行疏理,以主線、輔線和知識點穿插的方式,使文物與內容闡釋、輔助展品形成有機結合,最終實作使觀眾跟著展覽搭建的多條脈絡來欣賞和認知。

序廳藝術造型的設計

展覽的序廳,將中國古代錢幣的鑄造技藝,以雕塑畫卷的形式展開敘事。主標左側,是青銅鑄造第一階段的範鑄法工藝表現,在這個階段,經歷了錢幣造型從多樣性向圜錢的演變,範鑄法也從最早的一錢一範,到後來的一範多錢的技術演變。

中間的主標造型,是一個錢幣形制的轉折點,以流傳近兩千余年的方孔圓錢形象托出主題;右側為錢幣鑄造的另一個階段,就是翻砂鑄造工藝。在整個錢幣鑄造的表現中,還穿插體現了錢幣造型和錢文法的藝術特色。整個造型主題突出,敘事結構豐滿,平面的造型,體現了時間、空間、工藝、藝術等多個敘事脈絡。

貝在中國古代貨幣史上,代表著萌芽和起源的重要意義,雖然到春秋戰國時期,當貝幣的內容從價值尺度內容退回到裝飾,貝紋裝飾在當時生活生產中,仍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序廳吊頂的藝術造型選擇的上,我們選擇的是戰國時期的青銅貝紋銅環,來進行裝飾和造型,和主標題方孔圓錢的造型產生呼應。

原序廳照片

序廳設計圖

序廳雕塑設計泥稿

改陳後的序廳

展品的組合陳列及藝術設計

針對錢幣同質化和小體量的問題,策展組將全部錢幣按邏輯線分組,在立面形成展示陳列組合,知識點與展品分類對應,穿插重點展品和重要知識點,使觀眾在組合展示中,對比小件錢幣細微處的差異,體會到錢幣造型與文字的變化與特點,從中獲取到相關的知識和解讀。

展示設計方面,針對小體量展品,專門設計了近距離展示龕櫃,配合專門的照明設計,使觀眾近距離、高清晰度觀展體驗。

從展廳環境營造方面,我們從錢幣金屬質感中提取了與青銅質地相近的淺金色,配合展廳環境照明專業設計,為展廳營造了明亮、雅致的藝術氛圍。整體效果非常契合展示主題,觀眾可以輕松愉悅地參觀。

內容豐富的多媒體拓展解讀

展覽中,為增強觀眾互動體驗和趣味性,設定了多項數碼媒體展項,對展覽主題進行拓展解讀。

三晉鑄幣:突出表現院藏三晉貨幣的特色,針對展品體量小,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互動觸摸器材中,將眾多集約展示的三晉貨幣,分組分類進行知識點、造型和藝術的補充展示和深度闡釋,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帶領觀眾領略戰國時期千錢千面的錢幣造型與錢文書法藝術。

中國古代貨幣購買力:從貨幣金融視角進行知識補充,以列表形式分時代、分類別對日常生活中的購買力進行展示,穿越時空,還原錢幣藏品的歷史語境和貨幣內容。

中國近代貨幣:展覽是以中國古代青銅鑄幣為主線,展覽的主體到清末機制幣就戛然而止。從展覽敘事結構來看,難以使觀眾建立過去與當下的聯系。那麽我們在展廳結尾加了一個小尾聲,將清末機器制錢到中國第一套人民幣做了系統的分類展示。填補了過去與當下兩個視角中間的空白,架構起一個時間的立體連線。受展線和空間的限制,我們將這部份的細節展示和解讀,都放在了互動輕觸式熒幕中,為觀眾提供實體和數碼資訊兩種閱讀方式。

中國古代錢幣鑄造工藝:關於中國古代錢幣鑄造工藝,我們在展線中穿插了實物展示和圖版介紹。為了讓觀眾對鑄造工藝有個系統的認識和了解,我們在展廳結尾,用影片投影的形式,為觀眾形象地演示了中國古代金屬鑄幣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使得展覽主題空間敘事架構更加飽滿。

二維碼拓展解讀:整個展覽中實物貨幣、圖文版面和說明牌,已占據了大部份展示空間。但仍有大量的拓展知識點,無法在有限的空間全面展開介紹,所以我們以二維碼掃描閱讀的方式,為觀眾提供展品的詳細拓展解讀服務,觀眾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愛好,自主查詢相關內容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