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鳳池式 大唐宰相硯
王躍澤
近期,「有鳳來儀——中原藏友古硯邀請展」在廣東省肇慶市舉行。這次展覽,中原硯友精選了幾十年珍藏的歷代古硯,沿先秦至明清的歷史脈絡,呈現出不同歷史時期硯的造型、材質特點和時代銘印。展覽以歷代端硯為主題,同時推出「虢石硯」和「澄泥硯」兩個專題,並附以拓片、圖錄和繪畫等形式,從多個角度展現中原地區歷代古硯遺存的獨特優勢和地位,以推進硯文化的傳播、研究和交流。
這次展覽展出了一款中原藏友帶來的唐代澄泥鳳池硯。這款鳳池硯兩角方形,硯堂與墨池結合處,有著「唐博風」式的攔水線,把硯堂與墨池的功能進行了有效分割。「唐博風」源於中國唐代的建築式樣,現在山西等地還遺存的幾處唐代建築,側面看都與唐代的鳳池硯式樣類似。
據了解,日本奈良東大寺內的正倉院,是用來保管寺內財寶的倉庫,建於公元八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收藏有服飾、家具、樂器、玩具、兵器等,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北韓等國。這裏就藏有一款有著「唐博風」式攔水線的澄泥鳳池硯,是聖武天皇的遺物。聖武天皇時期中國處於大唐玄宗開元年間,此硯是傳世1300多年的唐代澄泥硯,柱體的雙足,與廣東省博物館所藏、唐開元年間宰相張九齡墓出土的澄泥鳳池硯造型相同。
張九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擔任宰相的嶺南人,有「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稱。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後任職二十余年,歷任左拾遺、左補闕、中書舍人、秘書少監、中書令等職,輔佐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他舉止優雅,氣度不凡,富有膽識和遠見,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附權貴,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積極推行務實而有遠見的改革。後世稱譽張九齡的歷史功績、剛直氣節以及政治遠見為「曲江風度」。最後,張九齡因楊國忠、李林甫等奸臣迫害罷相返鄉。
1960年7月,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華南師範學院歷史系考古人員,組織發掘張九齡墓,出土了一批殘存文物。當時出土文物有陶硯一件,泥質灰陶,「風」字器形,有二足,存有殘存墨跡,硯底部刻一「拯」字。此硯或是張九齡生前所用遺物,也許為張九齡之子張拯所用之硯,刻了名字用來陪伴父親。此硯與墓葬出土的一些文物,陳列在廣東省博物館。
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句:「端州石硯人間重,贈我因知正草玄。闕裏廟堂空舊物,開方竈下豈天然。」感嘆虢州澄泥硯雖貢入廟堂,怎如質地天然的端硯好呢?然而好的事物也要有一個被認可的過程,開元宰相張九齡的墓中,陪葬的不是家鄉的端硯,而是一款虢州澄泥鳳池硯,這不恰恰就是最好的佐證嗎?
提供 影片拍剪、播音主持、直播帶貨、 平台推播、文案寫作、文字校對服務,招聘新媒體營運人員。
新媒體采編部
聲明: 本公號原創文章謝絕媒體轉載。 如經授權轉載,請於文章開頭註明「來源: 三門峽日報微信公眾號(ID:smxrbweixin)」。
責編:蔡仲鳴 徐偉
合作熱線:18639836009 16639899398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推廣: 0398—2981057
法律顧問:河南宇萃(三門峽)律師事務所
趙雙良 胡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