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新年來王宮賞玉!「悠悠瓊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開展

2024-01-12收藏

南越王博物院2024年首個臨展看什麽?璞玉渾金,新春吉祥,不妨從玉龍、玉魚、玉牛等寓意吉祥的傳統玉器中探尋西周時期的人文風貌。

「悠悠瓊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於2024年1月12日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陳列樓二樓文物特展廳展出。

本次展覽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漢南越國史研究中心)、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主辦,寶雞市考古研究所、扶風縣博物館協辦,展出玉器123件/套,匯聚了寶雞地區西周「弓魚」(yú,古國名)國墓地、益門二號春秋墓等重要考古發現出土的玉器,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典藏玉器首次在嶺南地區大規模展出。

觀眾在展覽現場駐足

「早在9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從石頭中甄選出玉石,琢玉成器,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玉文化。廣州與寶雞兩地相隔千裏,卻同樣擁有著燦爛的玉文化。」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長李竈新表示,本次展覽將幫助觀眾從兩地玉器中窺見秦漢嶺南地區玉文化對中原的繼承和發展,更好讀懂嶺南文化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華夏一統的歷史行程。

「本展覽旨在弘揚古代工匠精神,影響廣大觀眾從全新的視角開啟玉文化之窗,感受中國玉文化的博大精深。」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副院長翟慧萍認為,此次展覽的舉辦是促進寶雞與廣州兩地文化交流,宣傳兩地歷史文化的重要活動,也是寶雞為廣州奉上的一份玉文化大餐和新年賀禮。

展覽以古代玉器工藝為切入點,透過「璞玉渾金」「琢玉成器」「美玉如斯」三個部份,圍繞玉器的原石種類、制作技藝以及日常生活套用三個方面層層展開,講述「玉」的故事,展現中國玉器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璞玉渾金,重現「弓魚」國玉器千年重光

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有著2700多年的建城史,古代文化遺存非常豐富。被譽為「炎帝故裏」的寶雞,不僅是聞名中外的「青銅器之鄉」,也是早期玉器的重要出土地。

1974年至2003年間,寶雞市區的紙坊頭、竹園溝、茹家莊等地,先後發現了西周國遺存,出土文物3000余件,包括精美的青銅器和玉器。

「弓魚」國是西周時期的重要方國之一,史籍失載,有賴於考古發掘,其歷史面貌基本得以復原。「弓魚」,出自「弓魚」國墓葬遺存出土的青銅器銘文,國君稱「弓魚伯」,伯為爵稱。其中心區域應在渭水以南、清姜河兩岸台地,適宜開展農耕、放牧、狩獵等多種經濟活動。

觀眾在展覽現場駐足

「透過梳理,我們發現‘弓魚’國共出土了29座墓葬,時代及等級序列較為完整,可以推定上下承襲、中無間斷的‘弓魚伯’世系,大概從周文王晚年、武王、成王前期,到昭王晚年、穆王之時。」據策展人、南越王博物院陳列展覽部館員施梵介紹,展出玉器蘊含著西周時期的禮制葬俗、社會經濟文化等資訊,揭示出該地與中原地區商文化、西南地區早期巴蜀文化以及西部甘青地區寺窪文化等的聯系。

2024年是寶雞「弓魚」國墓地發現50周年,籍此之際,「弓魚」國出土玉器首次來穗展出,不僅能讓市民朋友一睹千裏之外、千年以前的西周「弓魚」國玉器的精美,也能從雕琢未畢的璞玉中了解西周玉器的良工技藝,以此認識「弓魚」國的獨特文化魅力。

玉作六器,看懂玉背後的西周之禮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被淺綠色燈光籠罩的展廳裏,通透無瑕的玉器在山丘狀背景的襯托下更顯溫潤,配合【詩經】【詠玉】中的溫婉詩句,宛如闖入一簾山水畫卷中。

「展廳的設計理念來源於山水畫,玉石經過山體裏的巖漿冷卻沈積,隨後滾落到溪流中,被古人所發現。」展覽形式設計人、南越王博物院陳列部館員蔡淑容表示,觀展路線就像河流一樣彎曲向前,群山裝飾給觀眾帶來一種空間想象。

展廳入口處擺設

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僅以玉與君子相喻,更以玉為禮制的體現。展覽展出了西周窖藏中的「三璜聯璧」,體現出齊家文化多璜聯璧的玉器文化特色。這組玉璜為同一玉料所制,玉質、器型相同,三璜組合成璧。雖出自西周窖藏中,但玉質、器型風格都顯示出齊家文化的特色。

西周 三聯璜璧

「弓魚」國作為西周王畿的方國,其貴族墓出土的玉器體現了周代的等級制度,玉器的種類、數量及精美程度按級別有所區分。

主辦方介紹,「這批玉器中既有精美的‘瓊瑰’,也有尚未完工的半成品。部份玉器在成型後被重新改造,風格各異的雕琢痕跡展現出兩個時空之間的對話。古人利用余料打磨出精美玉飾,從中可以看出古人對玉的珍惜與喜愛。」

瑞玉呈祥,傳遞生活的祝福期盼

展廳中央,獨立展櫃裏「養」有一條通體碧綠、帶有深色斑點的玉魚。此玉魚出土於墓主「弓魚伯」的右腿附近。由於魚身、魚尾之間有一半圓形的管鉆痕跡,研究者認為它有可能是再生形玉器,即原器可能是斧、鉞類工具,經再加工而成玉魚。

西周 玉魚

在玉魚的右側展櫃裏,有一只呈回首站立狀,頭角輪廓分明、高聳頭頂的玉鹿。鹿的雙目微翕,似在山野中閑庭信步、閉目遐想,生動逼真。該玉鹿的墓主同為「弓魚伯」,應屬於同一墓中的殉妾,「南有嘉魚,北有鳴鹿」,重新演繹了西周時期的愛情故事。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自古以來,人們在對玉石的設計和雕琢上,或多或少會賦予其吉祥的寓意。

先秦時期,裝飾玉器的創作多以花鳥魚蟲等自然生物作為原型,比如「弓魚」國玉器中,常見的有玉魚、玉鳥、玉牛等。商代晚期,以鹿為紋飾的玉器開始出現。明清時期,陳設玉器最為繁榮,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吉祥圖案,以石榴、蟬、蝙蝠、鯉魚、白鵝、荷花等傳統意象,象征登科、富貴、長壽、多子等不同的祈願,反映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

西周 玉夔龍

「今年是龍年,我們在此次展覽中精選了三件龍形玉器。可以發現,‘弓魚’國墓葬出土的龍形玉佩和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龍形玉壁在玉質、器型和風格上都有相似之處。」施梵希望觀眾從古人惜玉愛玉的背後,理解「玉」的可貴內涵。

文 | 記者 梁善茵 文藝 通訊員 南越王宣圖 | 記者 梁善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