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春秋戰國的獨山玉"玉兵器":別樣的玉器藝術圖騰

2024-01-12收藏

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獨山玉"玉兵器",不僅出土量大、工藝精美,且出土獨山玉"玉兵器"的區域廣泛,成為中國玉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別樣的藝術圖騰。

春秋時期,由於鐵器的逐漸增多,玉石工具已結束歷史舞台,但"玉兵器"卻有所加,成為此時期乃至中國玉文化史上獨特的現象。

在春秋戰國出土的獨山玉「玉兵器」中,極少有使用的痕跡。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獨山玉"玉兵器"並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用來做禮器的。因為,這些獨山玉"玉兵器"不能用於實戰,一碰就損壞。那個時期,各國諸侯不遵循規矩禮數,擅自提高自己的禮遇規格,獨山玉"玉兵器"就是各諸侯用來做禮器的,盡管孔子提出"克已復禮"的政治主張,但無濟於事。獨山玉"玉兵器"表明了一種強大和規格,就好像今天的國家儀仗隊,是主權的象征。夏商周時期獨山玉"玉兵器"開始出現,到春秋戰國時期獨山玉"玉兵器"達到了高峰。

獨山玉(玉戈) 二裏頭文化三期

圖片說明:

獨山玉(玉戈)長30.2厘米、援寬6.6-6.9厘米、厚0.5-0.7厘米。偃師二裏頭遺址出土。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陽獨山玉,青色,局部有侵蝕,扁平狀,雙重內。內中部有一單面鉆孔,孔與援之間有若幹道平行的淺刻弦紋,並有安柄痕。援一面平直,一面略斜。雙面刃,刃與援面間有分界線。每面刃的中間都有一細而工整的凸棱。戈鋒尖銳,鋒與刃交接處逐漸增厚形成弧形。

春秋時期,鐵砣代替了銅砣,且南陽地區的冶鐵技術高超、鑄造技藝精湛。【史記·禮書第一】記述:"楚人鮫革犀咒,所以為甲,堅如金石;宛之鉅鐵施,鉆如蜂蛋,輕利剽邀,卒如漂風。"那時,南陽人已掌握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滲碳鋼冶煉技術,這種技術至今仍是煉鋼的關鍵技術,這也保證了獨山玉的開采、開料、琢磨、鉆孔、拋光等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凡玉初剖時,冶鐵為圓盤,以盆水盛沙,足踏圓盤使轉,添沙剖玉,逐忽劃斷……別施精巧工夫,得鑌鐵刀者,則為利器也。"這個記載雖然較晚,但是根據當時生產力水平糊玉器制作水平分析,可以認為當時的玉器制作已開始使用"水沙"技術了。

由於南陽冶鐵技術的先進,加上可以就地取材到獨山玉玉料,更重要的是各諸侯國政治上的需要,使獨山玉「玉兵器」的出現成為一件可能,成為中國玉文化史上的獨特現象。

作者簡介:

王林,男,鎮平縣人,曾任鎮平縣玉雕局局長,現任南陽市玉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出版【玉鄉千秋】【鎮平玉雕的故事】【獨山玉文化】等10部專著

(趙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