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解密紅山文化「玉豬龍」:非豬非龍,源自原始生殖崇拜

2023-12-10收藏

解密紅山文化「玉豬龍」原型:非豬非龍,就是我們人類自己的胚胎期,

是一種原始生殖崇拜的象征物

紅山文化「玉豬龍」

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玉豬龍」,又名「玉雕龍」、「玉獸玦」、「獸形玉」等,像豬又像龍,然而顯然非豬非龍,也不是一些人認為的熊。因為紅山文化有豬造型的玉器,也有後來龍形玉器,玉豬、玉龍甚至熊等各種常見動物的造型都有。

紅山文化 玉豬

紅山文化 玉龍

至於其用途,大多學者認為是宗教禮器。也有些學者認為是各種動物包括人類的最早期胚胎,並不是某種特定動物。

五六千年前的母系社會,器物制作多為實用,靈感來源亦多為寫實,虛構的藝術創作尚在萌芽。

紅山文化 女神頭像

玉豬龍顯然並非盤、盆、鼎、鬲、罐等實用器物,應屬於禮器或裝飾品,但是如果說為寫實作品,它的現實原型是什麽呢?

由於筆者【山海經證真】之中確定紅山文化分布區域的遼東灣斑海豹即【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因而最初聯想到「玉豬龍」原型可能也來自這裏的斑海豹。

遼東灣斑海豹:海外西經 龍魚陵居(據字耕農【山海經證真】)

當偶然看到胎兒發育過程的相關資料之後,筆者改變了之前的看法,認為「玉豬龍」很可能源於原始生殖崇拜,其原型來自即將成形的胎兒。

生殖崇拜在世界各地原始文化之中可以說相當普遍。新疆小河墓地發現有大量立木及船槳,仰韶文化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有巨型陶祖,都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新疆小河墓地 立木及船槳

早期母系社會多為女神頭像、女性特征突出的雕塑。

石器時代女性人體雕塑反映了原始的生殖崇拜

石器時代的女性人體雕塑

到了父系社會,陶祖、玉祖等象征男根、父系的象征物開始取代母系象征,從而進入男權社會。

陜西高陵楊官寨 陶祖

紅山文化除了女神像等母系象征之外,「玉豬龍」造型則為世界範圍內原始生殖崇拜文化的罕見個例。因為筆者發現,所謂「玉豬龍」原型其實是即將成形的胎兒。

根據生理學知識,胎兒發育周期約為280日,40周。

從最初的一顆受精卵開始發育到幾斤重的嬰兒,期間經歷了多次變化。

胎兒生長發育過程

古代生理知識甚少,生育率極低,胎兒流產應當會引起人們極大的重視。部落長老、巫師當會進行原始的醫學甚至人體解剖研究,一探究竟。

5周前比一粒芝麻還小,幾千年前的古人類無法直接目測而獲得認知。

6-10周胎兒的大小分別相當於扁豆、藍莓、蕓豆、葡萄、金桔。

6周胎兒,還沒有黑白分明的眼睛

8周始稱胚胎,一般在第9周尾巴開始消失,至11周開始初具人形,這些都是古人可以肉眼觀察的過程。

在形成人形之前的8周左右,狀似小蝌蚪、小豬仔,也是最神秘的時候。

8周胎兒 眼睛已經黑白分明

「玉豬龍」造型,最為突出的是眼睛,對比第8周的胎兒圖片,最明顯的就是一雙大眼睛,已經黑白分明。6周之前眼睛發育不明顯,胎兒整體大小如一粒扁豆,眼睛有多大可想而知。從第9周以後,胎兒的眼睛一般又閉上了。現代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古人可能認為眼睛是靈魂進出的門戶。所以「玉豬龍」造型都特別突出強調大眼睛。

9周胎兒,又閉上眼睛睡覺了

所以,「玉豬龍」的原型很可能就是8周的胎兒,現代醫學稱之為「胚胎」。

古人可能認為胚胎是魂靈進入胎兒體內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靈魂沒有進入胎兒體內,則會造成死胎流產。

為了祈禱靈魂入胎,胎兒平安,生殖順利,兒孫滿堂,因而仿照成為人形之前的8周的胎兒形狀進行創作,就是我們當今看到的「玉豬龍」,其實也就是招魂鎖命、祝願孕產平安的象征、信物。

大眼睛,是玉豬龍的最明顯的特征

為了祝福早生貴子多子多福,當時的婚禮上很可能要給新娘甚至連同新郎佩戴「玉豬龍」為信物以祝願祈福。所以,「玉豬龍」出土數量眾多就可以理解了。

紅山文化牛河梁神廟遺址女神復原像

「玉豬龍」一般都有鉆孔,方便掛繩佩戴,顯然是當時紅山文化古人類的常見配飾。鉆孔位置確保造型能豎立。如上圖,下方雖然有更大的鉆孔,但不是用來穿繩的,是忠實於原型的創作需要。而且,掛繩如果拴在下面的大孔,則很容易倒立,古人認為對靈魂不敬至少不美觀,所以才不嫌麻煩在上面再鑿一個專門用來掛繩的小孔。所以,「玉豬龍」出土數量眾多就可以理解了。

玉豬龍的大小孔,小孔才是用來掛繩的

這顯然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生殖崇拜文化。與世界各地原始生殖崇拜多為表示成年女性、男性生理特征的文物、祭器、圖騰、牌位等不同,

世界各地原始生殖崇拜

而是以形成人形之前8周左右的胎兒為原型,創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文化藝術形式「玉豬龍」,筆者認為應該稱為「玉胚胎」、「玉招魂」。

至於後來為什麽發展為「玉龍」、「龍」形,大概是以更早的胎兒形狀為參照,比如5周時候胎兒形似蝌蚪,大小如芝麻。仔細觀察其形狀,可能近乎所謂的「龍」形,則「龍」被紅山文化古人視為最初的「靈魂」,後世崇拜龍,認為有龍則靈,大概源自龍代表了最初的靈魂,龍形可能來自剛剛肉眼可見的胎兒形狀,而並非源自某種現實存在的動物形狀。

半環的龍形,原型應為5周左右的胚胎

畢竟1-4周的胎兒肉眼幾乎不可見,在顯微鏡發明之後,細胞學說確立之後,乃至近現代生物醫學長足發展之後,人類對此才有了科學的觀察和研究,而幾千年前的古人是不可能形成這種科學認識的。

另外,甲骨文即有的「蜀」字,之前多認為像蟲甚至蠶形。其實,視為抽象自「玉豬龍」的文字也未為不可。因為實在非常「形近、神似」。當然,一個遠在東北,一個遠在西南,另外殷商時期山東泰安也有一個蜀,這其中有無必然聯系,就需要進一步研究發現了。

甲骨文「蜀」字,與「玉豬龍」簡直不要太像,太神似

(作者聲明原創,所有權利保留。本號繪制的地圖、拍攝的照片同樣屬於作品範疇。來自網絡的配圖,僅為最佳化自媒體讀者視覺體驗,不屬於本作品範疇,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