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宋代的邊材玉件:因形而型

2023-12-12收藏

除了被稱為「天河子」的玉石之外,經過河水沖刷和浸染千萬年而成形的小巧玉石直接被利用,制作玉器的第一步是根據原石形狀進行規劃和初期切割,依次取得制作器物的原料材料,經過數次切割取材,最後會留下不規則的天然連肉外皮層或者切割後夾層舍棄不規則玉肉,也就是俗稱的「不成材」或者「邊材」。

白玉雁啣蓮佩 宋 國家博物館 長3.8厘米、寬3.8厘米、重19克

白玉,圓雕。雁圓眼,口啣荷葉,昂首挺胸浮在水面,神態悠閑自在。器底部到後頸部有一豎穿孔,翅下弧線部有三個橫穿孔,為佩飾。

一般來說,這種「邊材」要麽太小沒有再利用價值而被拋棄,要麽仍然有利用價值而被再次切割取材,直到無法再利用而被丟棄。很少有直接被使用的情況。

白玉佩 北京故宮博物館

但仔細觀看宋代玉器,卻可發現有相當比例的玉件形狀,既非天然,也非人工刻意,有如錐形三角;

白玉鵝形佩 宋元 上海博物館 1996年上海嘉定法華塔出土

有如橘子切邊,一面平直光滑,另一面留皮;有如半月形薄片;

白玉折枝櫻桃 北宋~金 北京故宮博物院 長7.7cm,寬5.2cm 厚0.7cm 白玉環佩,鏤空雕折枝櫻桃紋,葉脈生動

其他有筆者稱之為「莫名」型的,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玉人、宋青玉魚佩、白玉鏤空牽牛花等等。

玉人 宋 清宮舊藏 寬4.3cm、高5.7cm、厚1.4cm

器用厚片青玉琢制,半圓雕。所作人深眼眶,「八」字眉,直鼻,小口,頭頂飾一心形發。身著短衣褲,小足,左肩至小腿部鏤雕一折枝蓮花,右臂舉起且手握一系花枝的飄帶,呈叉步行走狀。

將以上之例子作一簡單的歸納及比對,及對這些例子作玉件雕琢前的材形揣摩,可清楚的發覺:這類都是「因形而型」,而非玉器制程上較合乎常理的「因型而形」。

青玉持傘人物墜 宋 上海西林塔出土

例如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白玉鏤空牽牛花為例子來看,花蕾、花瓣、花葉等在這玉材上的構圖,與其以「巧思」來形容,倒不如以「勉力構思」四個字形容來得貼切實際,也就是說此玉件的玉形絕非此「鏤空牽牛花」玉件的本意,這是本文探討宋代「邊材玉件」的開端。

白玉鏤空牽牛花佩 宋 故宮博物院

「邊材」玉件在宋代興起的因由 探討

1.耍戲童子、折枝玉花等強烈世俗化題材的大量出現

宋代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城市工商經濟的繁榮和興盛,以及對繪畫、雕塑和金石學研究的興趣,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平民商業消費層。這種傾向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到了宋代成為了玉器發展的主要模式。

辟邪形玉飾件 宋 南京市博物館 江寧建中宋墓出土

「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載南宋杭州七寶社:「……玉帶,玉梳,玉花瓶,玉束帶,玉勸盤,玉……,奇寶甚多。」由此敘述可看出當時一般民間的玉件經營買賣的繁盛與規模,以及消費層級的降低與大眾市民化。

纏枝牡丹紋玉梳 南宋 南京市博物館

依此類推,耍戲童子、折枝玉花、(寵)動物、發釵、文案用品等非常生活化也非常藝術化的商業化產品的大量出現及應市是可以完全被理解的;玉器發展至此,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以玉祭天禮地和以玉陪葬的嚴密傳統與制度,至此可說完全被取代。

青白玉騎葉童子 宋 清宮舊藏

淩霄花飾件 宋元 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種重大的轉變不僅給了玉匠創作的自由空間,而且市場也因為商業化而變得非常活躍。因此,宋代的玉器不再僅僅具有莊嚴和難以接近的特點,而完全變得生活化、藝術化和多樣化。

2.隨葬玉冊(哀冊、謚冊)的制作對「邊材玉件」的催生

如前所述,遠古時代王公貴族的殉玉傳統在宋代基本上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從唐代開始流行的哀冊、謚冊。

宋徽宗玉冊 宋 故宮博物院

宋真宗玉冊 宋 台北故宮博物院

制作這類玉冊,由於形狀如冊,取材時只取直取方,選材取材切割的浪費會導致大量余邊材的產生,因此玉匠們直接在這些邊材中進行取材利用也是可以理解的。

3.玉帶板的流行與大量生產

從唐代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玉帶板,在宋代達到了高峰。在出土的宋代玉器中,玉帶板占據最大比例,各地都有出土的記錄,【西湖老人繁勝錄】中也詳細記錄了杭州七寶社的多種玉帶板。

玉人物紋帶板 宋 清宮舊藏

浮雕人物紋白玉帶板 宋 江西省博物館 鉈尾長10.1厘米、寬5.0厘米 長方形銙長5.2厘米、寬4.6厘米

玉帶板也是正方形的,大量制作時和玉冊一樣,取材時也只取直取方,同樣會浪費玉材,同樣會產生大量的邊材。因此,直接使用邊材也是可以理解的。

4.租稅制度對「邊材」玉伴產生的可能影響

相比歷代,宋代的稅收制度非常繁苛,不僅在買賣時有銷售稅,還有一種名為透過稅的稅收。商人必須按照規定的路線運輸貨物,每經過一個征稅站都要繳稅。由於玉石是從西疆輸入,所以在到達玉器制作坊之前就已經經過多個征稅點,成本價格一定會變得非常昂貴,「物盡其用」的商業競爭原則因其材料成本的高漲而變得非常重要。

纏枝蓮花紋玉簪首 南宋 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鄉聯合村出土

長3.8厘米、寬8厘米。玉飾兩面對稱鏤雕出三朵盛開的蓮花和一蓮蓬,蓮葉或昂或垂,或卷或舒,花莖則交錯纏繞,細小而自然,柄部呈扁平形,有一小穿。

另外,玉石制作成成品前後的稅制為何不得而知,但以南宋瓷窯為例,在元代蔣祈【陶記】文中提及南宋瓷窯稅制如下: 「窯之長短,率有項數,官藉丈尺,以第其稅。」 然後 「興燒之際,按籍納金。」

宋 鈞窯月白釉出戟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

也就是說,瓷器在未燒成前,官府已悉數清點收取了稅金,而不管燒瓷者燒成功多少比例的成品。這是一種極罕見且狡猾的苛政,這種苛政大大影響了後來瓷器的燒造方法與方式。

宋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

對於玉制作坊的稅制呢?以宋朝無所不用其極的繁苛稅則來看,一定不會輕易放過玉作坊,例如仿前面提到的瓷窯稅制的「作前包稅」稅法,真可謂是一相當合理的推定;如是,居於成本經濟的競爭原理,玉石原材的巨糜運用與否,會居於當時商業競爭成敗勝負的關鍵,這是可以理解的。

白玉雲紋龍形珮 宋 天津博物館

依此理解,宋代「邊材」玉件的大量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5.結論

所以,宋代「邊材」玉器的大量出現並不奇怪。除了宋代的政經和文化環境為這類玉器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具備高超藝術創作能力和創作意願的玉匠,以及追求實用、不拘形式的廣大新興消費群體,也是宋代玉器與生活和藝術高度結合的推動力。

白玉鴨 宋 天津博物館

因此,「邊材」玉器也得以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