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吉林省博藏「大康六年」紀年折十銅錢

2024-08-19收藏

吉林省博物館藏遼「大康六年」紀年銅錢旋讀,光幕,直徑4.85、厚0.4、外郭寬0.5、穿徑1厘米,重47.8克。是遼錢中折十中的珍品之一!

吉林省博物館藏大康六年拓片

該錢出土於1972年9月吉林省哲裏木盟庫倫旗奈林稿公社前勿力布格屯(今歸屬內蒙古自治區)的一號遼墓墓室中。一號遼墓位於該屯西南三華裏的漫崗上,當地群眾稱之謂「王墳梁」。梁上遼代古冢累累,經多年調查、清理和發掘,該處應為遼代契丹貴族墓地。和「大康六年」紀年銅錢陪隨出土的尚有唐「開元通寶」,南唐「開元通寶」及北宋「至道元寶」、「祥符元寶」。

大康為遼道宗耶律洪基年號。大康六年當北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該枚紀年銅錢是為墓主人殉葬而特鑄的,錢幣學上稱為「瘞錢」。「瘞錢」一詞,見於【史記·張湯傳】。記載了漢武帝時就有人盜發孝文帝劉恒陵園內的「瘞錢」。這大概是最早發掘「瘞錢」的「考古簡報」。中國很早就有用貨幣隨葬的習俗,有的使用現行流通錢幣,有的用泥、骨、陶、銅、銀、金等材料仿制。至今已成為考古工作者斷定墓葬年代的一個重要佐證。「大康六年」銅錢,當與墓主人埋葬年代有關。

據【遼史·食貨誌】:「道宗之世,錢有四等:日鹹雍、曰大康、曰大安、日壽隆(應為壽昌之誤),皆因改元易名」。今證出土實物,遼道宗時還鑄有清寧通寶、詳審道宗時期的錢幣風格,拙見此枚「大康六年」紀年銅錢,當出於官爐工匠之手。

2016年中國保利春季拍賣會有一傳世拍品,亦為真品。

保利拍品

另在2015年朵雲軒也有一枚真品傳世遼大康六年光背大錢拍品,直徑49.2mm,上美品,微裂。

朵雲軒拍品

大康六年、七年大錢在馬定祥先生批註【歷代古錢圖說】時皆為孤品,迄今合計真品亦不過三五品而已。

傳世另外還有遼「清寧二年」紀年銅錢①,錢徑約3.5厘米,亦為「瘞錢」。但就制作而言,遠不及「大康六年」銅錢精整。

註:

①【天津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載【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