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費了一番周折,終於弄清楚了爺爺那塊「虎頭牌」的來龍去脈

2023-12-07收藏

廬山閑人

爺爺出生於大清光緒年間。廬山閑人記得老家堂屋裏有一個銅硯台,一個木質格眼雕版,一個有名無實的「虎頭牌」,這是爺爺生前用過的三個老物件。銅硯台自然是研墨的器件,文房四寶之一,自不待言。雕版是硬木雕刻而成的長方形物件,我數過共有150個格眼。有次問爺爺這個雕版何用?他說:「這個雕版用於印刷紅格小楷」。並給我作過一次雕版印刷演示:先用刷子蘸紅油墨,在雕好的格欞棱上刷一下,接著,用白紙覆在版上,再拿一把幹凈的大刷子在紙背上輕輕刷一下,把紙拿下來,一頁紅格小楷紙就印好了。爺爺說「古人去衙門告狀,事先就得在像這樣的紅格小楷紙上寫好狀詞。我年輕時幹過代人寫狀子的事情」。

圖1 我的爺爺甘豎中(1892—1962)

最令人費解的是那個稱之為「虎頭牌」的物件。原以為那塊木板上或彩繪著一個威風八面的虎頭,或雕刻著一個吊晴白額虎頭。誰知一看大失所望:原來是一塊頂端具有兩個掛鉤、長為50厘米、寬為40厘米的長方形木板,板子上別說是虎頭,就是一根虎毛都沒有,既無字又無畫。至於為啥叫這個名字,父輩沒有給我講過。多年來雖經多方考究,但一直沒得到一個合適的答案。最近一個弟弟發來一條微信:「大哥,我多次聽老家大人們講,爺爺生前確實獲得過一個叫虎頭牌的物件,以前村上老一輩人都目睹過。我們弟兄中唯一接觸過爺爺的只有你,你有責任挖掘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挖掘談何容易,曾經目睹過那塊牌子的老人們早已作古,必須另辟蹊徑。筆者暗忖,不妨從爺爺「年輕時幹過代人寫狀子的事情」那句話入手。網上搜「代書」,詞條的定義是「代人撰寫文稿,指以代人撰寫稟帖訴狀等為業的人」。古代告狀需要當事人向州縣衙門送出狀子。然而傳統社會鄉間民眾文盲者居多,識字偏率低,不能書寫,無奈之下只好覓人代寫。代寫之人叫「代書」或叫訟師。

由於訟師隨意增減案情,撥弄鄉愚,清政府認為訟師制度弊病太多,創造性開辟出一條旨在杜絕訟師興訟的渠道,即官代書制度。 雍正年間,【大清律例】明確規定: 「內外刑名衙門,務擇裏民中之誠實識字者,考取代書」 ;乾隆年間,刑部等衙門「議覆」乾隆帝批轉的言官疏報,就提及到「考設官代書」一事,表示「 應行文都察院、轉飭五城,如已經設立者,務令遵照定例實力奉行;如未經設立者,作速召募誠實之人充」 。乾隆帝批示「 從之 」。可見」官代書「是官方批準的代書人,其身份介於官、民之間。與訟師相比,官代書者為衙門所承認,身份合法。但官府不發官俸,收入主要靠寫狀費與蓋戳費。

爺爺早先的誌向是透過科舉考試博個功名,可惜時乖命蹇,1905年9月2日,清廷降下一道聖旨,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 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書生的一技之長就是識文斷字,能寫會算,科舉即廢,要求生路,首選自然是賣文,爺爺決定報考官代書。官代書考試是嚴格的,每屆縣令初到任時需按慣例考試代書,「先期牌示,某月日招考代書」。形式一般是「定日當堂考試」。

考試當天,「應考者靜候點名給卷,文章體裁為策論,題目為清訟息爭、奉公守法等語。」策論內容務必圍繞主題,緊扣材料,論證適當鋪墊,多提具體對策,透過策論考試重點考察應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以外,還要從應試者的文化水平、人品、相貌、毛筆書寫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基本要求是要「詞理明通、字畫端楷」、「誠實識字」。「不但擇其文理,還當覘其人品,狀貌善良,語言醇正」,而且要「歷素樸直,諳公無劣」。一般一任縣官只能錄取五六名官代書。

爺爺考試透過獲得任職資格後,平番縣(永登)官府給他頒發了三件物事:

1)官代書戳記

官代書戳記實際上就是官代書個人木制圖章。這個戳相當於「官印」,是一種公權力的象征。戳記形狀為上梯形與下矩形的結合。這種形狀的來源,很可能與衙門前的照壁形狀有關。上方梯形框內註明戳記的頒發機構及長官的姓「正堂某」。矩形框分為三部份,左側為官代書字樣,右側為官代書者姓名。中部為花押,這是一些形跡纏繞復雜的印字。這些印字往往是官府書寫的連體字,字型多用狂草書形,彎曲難辨。這些似乎是官府故意為之,作為一種仿偽標識。寫好狀詞後,蓋用此戳。清有制,狀詞無官代書戳記者官府不受理。每當新官上任,都要將前任所頒戳記收回,重新雕刻,花押的內容也隨之發生變化。代書者病死或離職須將戳記呈繳官府。可惜爺爺那顆官代書戳記散落到爪哇國去了!

圖2 清代官代書戳記與紅格眼紙

2)雕版

官方頒發的豎式格眼雕版,供印刷格眼狀紙用。清有制,狀紙字數控制在三百字以內,通行的格式是紙「用兩頁」、「三百字格」,每格只準寫一個字。各地版式大同小異,如果橫向格眼為3行、則豎向格眼每行50字;如果橫向格眼為5行、則豎向格眼每行30字;也有橫向格眼為3行、則豎向格眼每行48字,兩頁紙,合計不足三百字。我清楚的記得老家那塊雕版橫向格眼5格,豎向格眼30格,兩頁正好「三百字格」。格眼雕版印發出來的紙張統稱為格眼紙,清廷規定:凡告狀不用格眼紙者官府則不受理。

3)營業執照

執照,又叫營業執照。古已有之,一般指官府所發的文字憑證。舊時的執照與現今有所區別。現在我們所說的執照,一般是指由主管機關發的,準許某人做某項工作或活動的資格證明,例如營業執照、施工執照、駕駛執照等。舊時的執照概念範圍更為寬泛,無論大大小小的各種證明,如現今的單位證明、工作證、畢業證書等,舊時許多都稱為執照。廬山閑人搜集幾張清代執照,供大家欣賞、比較。

圖3 清代學部頒發的執照

圖4 直隸布政司頒發的窯照(牙館執照)與清代學部頒發的講學執照

圖5 右司衙門頒發的房屋執照

從圖可見,各行各業執照大同小異,白宣紙質地,呈長方形,大部份邊長約 49cm×39cm左右。 執照分內、外兩部份組成,內部是核心,外部是花邊裝飾。而核心又分為上下兩部份,上部呈梯形,上書「執照」等醒目大字;下部呈長方形,從右到左豎排為正文,毛筆書寫。花邊裝飾是似虎似龍的圖案 。官方要求將營業類執照黏附於木板之上懸掛於門首,一則作為招牌,二則便於官方檢查。 遠遠望去似乎是數只老虎匐伏在牌子四周

當年爺爺的官代書營業執照招牌掛出之後,路人特別是不識字的路人將其稱之為虎頭牌也在情理之中。其實它不是虎,而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狴犴。相傳它是龍與虎所生,形似虎,又似龍,外貌更偏向於老虎。它形象威風凜凜,性格暴躁,仗義執言,明辨是非,秉公而斷,眼裏容不下不公正。 因此在官衙大堂兩側、在官方頒發的執照四周都有匐伏狀狴犴形象,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是公堂的神獸,也是公堂的象征。

圖6 似龍更似虎的神獸狴犴

圖7 神獸狴犴虎視眈眈環視檢視

爺爺的官代書營業執照黏貼於木質板子後,雖然存放期相對延長。然則,風吹日曬,寒冬酷暑、冷熱交替,自然老化,隨著時光飛逝,恐怕父輩們出生之前原執照早已化為碎片乃至粉化,到最後僅剩下那塊白茫茫的木板,他們沒有見過執照,自然也就無法給我們描述了,僅僅留下了一個「虎頭牌」這個威嚴的名稱。

作者簡介:甘孝賢,男,甘肅省永登縣人,筆名廬山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