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宋代吉州窯茶盞底足露胎處髤漆的意義探究

2024-04-06收藏

引言

宋代社會繁榮、經濟發達,鬥茶遊戲蔚然成風,導致黑釉茶盞盛行吉州窯作為黑釉釉瓷生產中心之一,在宋代備受追捧。

在現存的吉州窯茶盞標本中,有部份茶盞出現底足露胎處有髤漆的現象。從文化背景、工藝機制、功能價值、審美取向等方面入手,分析宋代吉州窯茶盞底足露胎處髤漆的意義。

吉州窯位於江西吉安永和鎮,又稱永和鎮窯,宋代永和鎮隸屬吉州,故此,稱吉州窯。它創燒於晚唐,並為北宋時期著名的民窯之一。

吉州窯與建窯均為宋代黑釉瓷及黑瓷著名窯場,但其個性獨樹一幟,因此,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推動宋代瓷業生產發展,尤其制瓷技藝的提高,乃至創新方面,成績斐然。

在目前留存的宋代吉州窯黑釉盞中,有茶盞底部露胎處有髤漆的現象。宋代陶工藝人為何要在茶盞底部這樣一個「看不見的地方」髤漆。

陶瓷收藏圈普遍認為,吉州窯茶盞底部上漆是為了模仿建盞。建窯產地福建建陽的瓷土含鐵量很高,燒制出來的底胎顏色較深,吉州窯的黑釉茶盞在上漆之後,其顏色跟建窯的胎色確實有幾分相似。

但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供禦款的建盞底部也存在上漆現象,杭州也出土了一些底部上漆的建盞標本,這就證明了吉州窯底部髹漆並非模仿建盞。

透過文獻研究法、交叉研究法,從文化背景、工藝機制、功能價值、審美取向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宋代吉州窯茶盞底足露胎處髹漆的意義,並提出了觀點。

一、起到保護和裝飾的效果

北方窯口的黑釉茶盞、山西懷仁窯的油滴盞底部也有類似上漆的狀態,但實際上是施加了一種護胎釉,即化妝土。

在宋代,飲茶風習的流行,使黑釉茶盞備受珍視。

北方陶瓷工匠為了改善黑釉瓷器露胎部份粗糙、不光滑的現象,陶瓷工匠研制出黑色化妝土,並將其施在黑釉器物未施釉的露胎部份,制作出精美的黑釉茶盞。

北宋末期制作精美的鈞釉瓷器時也使用護胎釉,當鈞窯瓷器不再作為精品瓷器後,護胎釉也不再使用。

在官營貿易的刺激下,吉州窯必須要生產出一些精良的瓷器來為皇室服務。

故此可以推斷出宋代吉州窯茶盞底足露胎處髤漆與黑釉茶盞、鈞窯施護胎釉的作用類似,是專門用於生產精致瓷器的工藝技術,以達到保護胎體的同時,追求類似「滿釉」的裝飾效果。

二、茶盞與漆盞托的呼應

在南宋審安老人【茶具圖贊】中描述了一種叫「漆雕秘閣」的茶具,即漆器盞托,其式樣與瓷茶盞托極其相似。

這是對漆器盞托輕便、隔熱、穩定茶盞,使其不傾覆等特點的總結與稱贊,這表明漆盞托深得宋人青睞。宋人對漆器盞托的喜愛,在宋代茶室書畫中也可以得以考證,如河北宣化遼代張世卿墓壁畫【備茶圖】中描繪的盞托就是漆托。

此外,還有流傳下來的實物,如江蘇省武進市博物館藏北宋花瓣形黑漆盞托及湖北省博物館藏北宋花瓣形朱漆盞托。宋代盛行「點茶」、「鬥茶」。

宋徽宗趙佶所著【大觀茶論】中就有對茶盞的造型及緣由的描述:「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立,易以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

為了使茶事得力,茶盞的造型上要求底部深且微寬。茶盞的形制,隨著茶事的變化而變化。在材質上,宋人必定會追求統一。

然而,較之漆制茶盞,瓷制茶盞保溫效果更勝,更利於鬥茶時延長沫餑咬盞的時間。瓷制的茶盞,漆制的盞托,兩者唯一接觸點便是茶盞底足,由此筆者做出大膽的推測:宋代吉州窯茶盞底足露胎處髤漆具有與漆制盞托相呼應,使兩者達到統一的作用。

三、提高吉州窯茶盞的價值

越窯的青瓷、定窯的白瓷、建窯的黑瓷、景德鎮的青白瓷等皆有口沿處鑲金、銀或銅的現象。如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藏南宋鑲銅口的建窯油滴盞。

英國維多利亞和艾拔博物藏南宋鑲銅口龍泉窯青釉碗;河北定州市博物館藏北宋定窯蓮紋長頸瓶,瓶口和圈足都鑲銀,並配卷枝鈕覆葉紋鎏銀蓋。

這裏的「金銀陶器」、「扣金瓷器」和「銀棱」就是指口沿鑲金或銀的瓷器。其目的在於,凸顯出使用者的尊貴身份。另一方面,則是遮蓋器物粗糙的口沿。宋代陶瓷工匠為了提高陶瓷的產量,創用覆燒法。

這導致陶瓷器物的口沿處無釉,亦被稱作「芒口」。為了彌補這一不足之處,故采用包鑲口的形式,將「芒口」用金、銀或者銅包裹,從而提升定瓷的精致度。

除了包鑲工藝,工匠還會在瓷器上加入金銀平脫工藝。在陜西扶風縣的法門寺地宮裏出土的秘色瓷中,有一件秘色瓷的背面就融入了金銀平脫的工藝。

由此可見宋代工匠在部份吉州窯茶盞底足露胎處髤漆與越窯青瓷、定窯白瓷、景德鎮青白瓷包金屬鑲口或是在秘色瓷上加金銀平脫工藝的目的類似。為追求瓷器的奢華與精致度,提升瓷器的價值。

四、體現宋人對漆器的崇尚

據目前考古發現,杭州東南化工廠在南宋時期是臨安府都亭驛的位置,是外來使臣往來最密集的一個集散地出土的定窯的標本其外壁就有髤漆工藝。

此外,越窯青瓷也有發現器壁外側髹漆的現象。這表明宋代對髹漆裝飾的陶瓷具有一定青睞性。

宋代尚文輕武之風盛行,加上儒學、道教與禪宗思想的融合,文人士大夫大多產生了「重道輕器」、「超物象性」的道器關系與追求清雅、含蓄的美學理念。

漆器,特別是一色漆器,器表通體一色,無裝飾雕刻。漆色以黑、朱二色為典型以黑為本,常言道「凡漆不言色者皆黑。黑即「玄」,古有「天玄」之說,【周禮】中也有描述:「天謂之玄,地謂之黃。」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顏色觀裏,天的顏色為黑色。可見古人對宇宙的理解與漆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這也意味著,漆器與宋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相契合。

其次,自古「君子以打比玉」,玉代表著一種清風亮節的精神象征,而漆器溫潤透亮的質地與玉類似。此外,漆器簡雅的造型,流暢的線條,古樸的色彩,極具宋人審美趣味的表征。

因此漆器在當時深受宋人喜愛。可「百裏千刀一兩漆」,漆器制作成本相對較高。瓷器的造型與漆器的形制極其相似,因此宋人將陶瓷與髹漆工藝相結合,即有髹漆裝飾的陶瓷,這即符合工藝又能滿足宋人在精神上對漆器的追求。

結語

在宋代開放多元的文化藝術語境之下,吉州窯的陶工藝人對茶盞的設計與制作,依據當時的茶盞形制準則,在吸收借鑒中交融創造。

茶盞底足露胎處的髤漆是陶藝工人對茶盞實用、耐用性的保證,對瓷器精細、考究的追求,融合了多種工藝設計的經驗與思想,折射著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觀念與精神追求。

宋代吉州窯茶盞達到了實用與美觀、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昔日的陶瓷國際貿易盛況以化作歷史的縮影。

當前世界正處於經濟全球化,貿易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這使中國現代陶瓷產品文化產業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力。如何開拓與創新中國現代陶瓷產品是中國陶瓷設計師與陶藝家們需要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我們不妨借鑒宋代吉州窯黑釉茶盞的設計思想與造物準則,以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為基礎,依據現代人們的審美觀念與精神追求,融入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合理的結合其它學科或工藝,註重細節把控的考究度,從而設計出滿足使用者多維度需求的現代陶瓷產品,以此提高中國現代陶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打造出走向世界的中國陶瓷產品品牌。

茶文化形成了宋代文人點茶飲茗的主流飲茶方式,茶具已成為宋代文人生活的一部份。宋人對於飲茶風尚的熱情追逐使得茶具茶盞在宋時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與宋代工藝美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茶盞的「形、紋、釉、制」等方面都可見時代創新與融合。

宋代文人作為飲茶品茗的一大主體,他們不僅是茶盞的使用者也是茶盞的設計師,把握茶盞的審美潮流和發展方向,引領著宋代思想文化發展。

透過對宋代茶盞的裝飾藝術分析,認為宋瓷茶盞裝飾藝術在演變過程中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思想觀念、工藝美術、宗教信仰等是有密切聯系的,宋代茶盞獨具特色的展現和傳承,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參考文獻

【瓷器化妝土工藝的產生與發展】

【吉州窯瓷鑒定與鑒賞】

【國寶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