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黃地粉彩軍持,清代的出口商品

2024-07-18收藏

這件軍持撇口,長頸,鼓腹,上腹有一乳狀流,腹部飾黃地粉彩纏枝牡丹紋,色彩艷麗。這是一件清代的出口商品。軍持是一種凈水瓶,為宗教徒們所用。其特點是在瓶的肩腹部位安有乳狀流,腹部較為圓肥,明清兩代以江西景德窯生產最多。高22.5厘米、口徑7.2厘米、底徑10厘米。


軍持是梵語的音譯,又可譯作君持、軍遲等,相當於漢語的「水瓶」(凈瓶)。它本來是印度民族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具,後來被佛教徒賦予了宗教意義。

軍持隨佛教一同傳入中國後,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軍持在功能上也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和世俗化的特征。它最早是一種僧尼的蓄水器,南朝高僧法顯在【佛國記】中提到過他就隨身攜帶有軍持。

隨後,軍持也成為佛教神靈的手持法器。在顯宗中,軍持主要是作為觀音菩薩的手持物,隋唐以後,觀音手持凈瓶在造像和圖畫中很多見,但凈瓶的形制大都與僧尼實際用的蓄水器有所不同,因為觀音菩薩手中的另一件法器一般是楊枝,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凈瓶是為了插楊枝,於是觀音手中的凈瓶逐漸演變成長頸花瓶的樣子。



密宗興起後,其神靈也有手持軍持的,密宗經典中就有十一面觀音「左手執紅蓮花軍持」,千手觀音「左第四手持軍持」等說法。

約在南宋以後,凈瓶的功能開始世俗化,這從當時一些文學作品中可見一斑,宋黃升在【鷓鴣天·暮春】中有「戲臨小草書團扇,自揀殘花插凈瓶」的詞句,可見,凈瓶已不僅是佛教用器,也為百姓家插花之用。



粉彩創始於康熙晚期,是在燒成的白釉器物上繪畫紋樣,用低溫二次燒成。由於呈色嬌艷淡雅,也稱為「軟彩」。

雍正時期還流行黃地粉彩、藍地粉彩等,民窯的產品不如官窯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