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張立軍|西夏行書「天盛元寶」銅錢考

2024-06-04收藏

作者 張立軍

西夏國( 1038--1027 )年,是由黨項人(主要是以古羌人的一支與鮮卑、吐蕃等部族融合而來的民族 )建立的。開國皇帝李元昊效仿宋朝的官制,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一個以黨項人為主體的多民族地方割據政權。歷經10帝,共189年,疆域涵蓋今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陜西北部、青海、甘肅、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部份地區,東靠黃河,西至玉門關,北接大漠,南臨蕭關(今寧夏同心縣 ),疆域面積約為77萬平方公裏。

西夏仁宗李仁孝天盛年間( 1149--1170 )鑄行的行書「天盛元寶」小平銅錢,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品種,直徑23毫米,重3.3克,目前是傳世僅見品種,應是試鑄樣幣(圖一 )。西夏錢幣對錢以前只發現乾祐元寶行書、楷書以及篆書對錢,光定元寶篆書和楷書對錢,天盛元寶行書的發現與楷書天盛元寶合為對錢,為填補史料空白,意義重大。

(圖一) 行書「 天盛元寶」

公元10世紀--公元13世紀,在中國西北地域的主體民族是黨項人,史籍稱「黨項」、或稱「黨項羌」。魏晉之後,西羌微弱,或臣服中原,或竄於山野。北周以後,黨項羌逐漸發展興盛,分布區域廣泛。至唐代,其地域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達雜春桑、迷桑等羌人領地,北連吐谷渾,處山谷間,亙土三千裏。早期黨項人以姓氏作為部落的名稱,在隋朝以前,每姓氏部落,大者五千余騎,小者千余騎。隋朝以後,每部落之中又復分大小族群,大者萬余騎,小者數千騎。在黨項諸多的部落中,主要有八個規模較大,勢力較強的部落,即「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 又稱野律氏 )、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除此八部落以外,還有兩個有影響力的部落:一是居於赤水之西(今青海共和、興海二縣之西 )的黑黨項,二是雪山黨項(今青海黃河九曲以西大積石山下 ),唐代史籍稱雪山黨項為「河西黨項」。在這些部落中,以拓跋氏黨項最為強盛。公元634年,黨項各部紛紛歸附唐朝。唐龍溯3年(663 ),黨項人第一次東遷內地,唐天寶14年(755 ),黨項人第二次東遷內地,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有功。中和2年,唐朝授黨項拓跋氏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兼太子太傅,封「夏國公」,賜李姓,並將銀、綏、夏、宥四州賜予其管轄。西夏前後的歷史共有346年,這不僅比北方的遼國存在時間長,也比西南地區的兩宋政權加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西夏自從開國以來就像一匹野馬,與宋、遼兩國以及後來居上的金國,長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庭抗禮,它稱雄西北近兩個世紀,鑄就了多姿多彩的燦爛文化。

西夏政權建立前,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爺爺李繼遷( 963--1004 )本姓拓跋,出生於銀州(今陜西米脂縣 ),是黨項族平夏部人。同時也是銀州防禦史李光儼之子,曾被大宋皇帝賜名趙保吉。據【宋史】記載,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曾經向宋仁宗上表說到:「臣的先祖本是帝胄之後,在東晉衰亡之時,創立北魏基業。」同時期的遼國史書上明確記載西夏皇族乃是北魏鮮卑拓跋氏的後裔,由於北魏末年皇族衰微,西夏皇族的祖先被迫遷徙至松州(今四川阿壩 ),並在此發展,重新壯大。

北宋明道元年( 1032 )10月,李元昊的父親李德明病逝,李元昊嗣位。北宋天聖10年(遼景福2年 )、即公元 1032年,李元昊頒布「禿發令」,他自己先率先剃光頭頂,穿耳戴重環飾,去掉唐賜李姓,宋賜趙姓,改皇室拓跋氏為嵬名氏,以此象征黨項從此與北宋劃清界限。此時,黨項李氏雖然還未建國,但已具備了對抗遼國和北宋的資本。

北宋景祐5年( 1038 ),李元昊在屬下野利仁榮、楊導素等人的擁戴下,正式登上皇帝的寶座,國號:大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黨項人幾百年來一直通用漢文,行中原禮樂。這一點不利於黨項民族自身的發展,李元昊在戎馬倥惚中,還親自籌劃創制一種記錄黨項語言的文字,即西夏文。令屬下野利仁榮整理演繹編撰成書12卷,世稱「藩書」。同時李元昊統一服飾,將黨項人從「衷褐披氈,淫穢蒸報」的原始部落帶向了文明。然而這樣一個可以載入史冊供人歌頌「智足以創物先,才足以馭群策」的偉大君王,最後因喝酒好色亂倫,於西夏天授禮法延祚11年(1048 )正月十五,被自己的兒子寧令哥砍傷鼻梁失血過多而逝。

李仁孝( 1124--1193 )年,西夏第五位皇帝,是西夏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一位帝王。

李仁孝16歲登基,改元大慶,其母曹賢妃。據史料記載,李仁孝出生的那天夜裏,天地之間出現異象,整個屋子紅光密布,忽明忽暗,屋外又刮風又下雨,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異光滿室」。李仁孝出生不久,北方的遼國滅亡,不滿一歲的李仁孝成為西夏政權的唯一繼承人,也是最年輕的皇子。父皇李乾順酷愛儒家學術,生母曹氏又是漢人,李仁孝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深受漢文化的熏陶。西夏人慶元年( 1144 )五月,李仁孝遣使赴宋朝賀天申節,向宋貢獻珠玉、金帶、綾羅、紗布、馬匹等物,恢復了同宋朝中斷了近20年的聘使往來,這年6月,李仁孝下令在各州縣設立學堂,進學的子弟約有3000人。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西夏境內各族人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報負的知識型人才。天盛6年(1054 )九月,李仁孝借著與金國聘使之便,遣使向金國購買儒家、佛家經典。天盛11年(1159 ),李仁孝派人到西藏奉迎迦瑪迦舉教派的始祖都松欽巴。都松欽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瑣布賫經像到涼州,李仁孝奉其為上師,並組織人力大規模轉譯他帶來的佛經。天盛13年(1161 )正月,李仁孝又設立了翰林學士院,以王僉、焦景顏等人為學士。五月,又命王僉等人整理國史,編修【李氏實錄】 。李仁孝執政時期,除了發展佛學、重視教育、提倡以儒家思想治理國家之外,還十分重視法律制度的建設。天盛年間(1149--1169 )李仁孝專門組織人員編撰法典,在修訂原有法律的基礎上,頒布了新的法典,命名為【天盛改舊新定律令】 ,用西夏文刻印頒布通行。這是一部參照唐宋律令,結合西夏實際情況,包含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經濟法、軍事法等內容的綜合性法典,共20卷,1460條,20余萬字。天盛14年(1162 ),蒙古人成吉思汗鐵木真降生於內蒙古鄂嫩河上遊的一個蒙古包內。

李仁孝在位期間為西夏的盛世,與金國、南宋之間極少發生戰事,因此他能專心處理政務,放糧賑災,消除百姓饑荒,減免賦稅,大力發展農業,鼓勵農民開墾荒地,使西夏從遊牧社會轉變為農業社會。同時著手大力發展西夏境內的教育事業,使得社會欣欣向榮,周圍各遊牧部落都羨慕西夏的繁榮盛世,甘於臣服,紛紛來朝進貢。但到了他執政末期,由於李仁孝個人多疑,不信任朝中的武官將領,政策重文輕武,導致軍備開始松弛,國家戰鬥力減弱,但總的來說,李仁孝統治時期,西夏經濟總體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發展鼎盛,為黨項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西夏乾祐24年( 1193 ),70歲的李仁孝去世,謚聖德皇帝,廟號仁宗。

黨項人在隋唐時期,並沒有大規模的商品流通,當然也沒有貨幣,民間大都以物易物。大約北遷以後,隨著自身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逐漸接受中原的商業化的影響。商品貿易漸漸發展起來,西夏地區最開始以唐宋的貨幣做為商業交換的媒介,在西夏腹地,從陜北、寧夏、甘肅、到新疆的東部,都有大量的錢幣出土記錄,這說明西夏在北宋時期流通唐宋錢。後來西夏立國,商業繁榮,加上黨項人民族自尊和自信力的增強,便開始鑄造帶有西夏年號的錢幣,這也使得西夏商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西夏社會已經有商業集中的街巷,全國比較大的城鎮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中心。

當時最大的城市是都城興慶府( 今寧夏銀川 ),管理財政、商業的政府機構都設在京師。據史書記載,西夏曾建有雄偉的宮殿和寺廟,根據西安榆林窟第三窟西夏壁畫【鍛鐵圖】 ,我們可以了解到西夏金屬冶煉工藝已經相當先進,【鍛鐵圖】繪制了工匠推動雙扇木風箱,持錘鍛鐵的圖案。畫面中出現的雙扇木風箱,是當時最為先進的鼓風器材,鼓風力量巨大,可大大提高爐火的溫度,保證金屬冶煉技術的高精度。【宋史】卷四八六【外國傳·夏國】載:「宋紹興28年(1158),即天盛10年,夏始立通濟監鑄錢 」。

西夏錢幣,人們從發現到認識,經歷了700余年的漫長期。最早著錄西夏錢幣的是南宋人洪遵編輯的【泉誌】 ,該書卷十一記錄一品西夏文錢幣,洪稱:「 右梵字錢,余按此錢徑八分,重三銖六參,銅色赤純,文不可辨,大抵類屋馱、吐蕃錢。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洪遵雖然發現了這枚西夏文銅錢,但他不認識西夏文,只是忠實的將其列入到不認識的少數民族鑄幣篇幅內。

元明兩代300余年,錢幣學沒有多大進展,流傳下來的錢幣著作有胡我琨的【錢通】和李世雄的【錢神誌】 。這兩本著述,或是沿襲洪遵的【泉誌】 ,或是記述十分簡略,均未涉及西夏錢幣。直到【泉誌】成書600多年後,清乾隆15年( 1750 ),梁詩正等人奉敕編著【欽定錢錄】,錄歷代古錢500余種,沿襲【泉誌】錄西夏文錢一品,仍稱為「梵字錢」,又錄漢文‘天盛元寶’銅錢一品。盡管史料中對西夏鑄造天盛錢有記載,但真正在正式錢幣著作中出現,明確定為西夏鑄幣,這是首次,具有突破性意義。

清嘉慶9年( 1804 ),甘肅學者張澍在涼州(今甘肅武威 )發現藩漢文合璧的【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西夏文字得以初步釋讀,張澍的這一發現,使西夏文在西夏滅亡後,已經成為無人認識的死文字,又「始見天壤」。

就在張澍發現西夏碑的第二年,金石學家劉青園也在涼州發現西夏窖藏古錢。他稱:「 涼州人掘地,得古錢數甕,其中開元最多,北宋、遼以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光定諸品,亦復不少。而此種梵字錢,亦有數品,余共揀得千余枚。 」劉青園將梵字錢上的面文和張澍發現的碑文進行文字對照,才明白梵字錢文字是西夏文。他高興地說:「數百年後,破此疑竇,亦快事也。 」公元1809年,初尚齡的 【吉金所見錄】記載了劉青園的這次重大發現,並將劉青園發現的西夏諸錢逐一著錄。劉青園的發現和初尚齡的記述,是西夏錢幣研究史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隨著國內對研究西夏歷史的重視和對西夏文研究的深入發展,中國學者羅振玉、羅福萇父子首釋讀了西夏文,1914年羅福萇【西夏國書略說】 ,分別附載了四枚西夏文錢幣,漢文直譯分別是「福聖寶錢、大安寶錢、乾祐寶錢、天慶寶錢」。他聲稱:「 此為以前古泉學家所未知,茲悉撫印四泉於冊,以告世之治古朱學者 」。羅福萇的【西夏國書略說】 ,把西夏錢幣的研究推到一個新的高峰,為研究西夏錢幣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7年,錢幣學家趙權之發現並釋讀出西夏文「貞觀寶錢」,1940年撰文在【泉幣】第三期作了介紹。張叔訓在【泉幣】創刊號介紹其藏品西夏鑄造的漢文「大德通寶」一品,王蔭嘉介紹天盛元寶背「西」鐵錢一品,程伯遜在同刊第23期介紹天盛元寶背「西」鐵母一品。

據 【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卷七和卷十三相關內容來看,西夏基本上仿照宋錢的模式設計、鑄造、發行、流通等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這使得西夏鑄幣文字規範,鑄工精良,比之宋、金錢幣,亦毫不遜色。這說明西夏文化及手工業技術已經較為完善,技術手段絲毫不亞於中原技術。天盛年間鑄幣突然增加,可能與北宋滅亡,歲幣停止有關。【天盛改舊新定律令】規定,對私運或銷毀銅錢的禁令極為嚴厲,如「 禁止任何人向他國販賣錢幣,禁止工匠毀鑄或走私錢幣。鼓鑄走私百文至五百文者,處三個月苦役。十緡者,處十二年苦役。過十緡者,處罪人絞刑。 」總的說來,西夏天盛元寶傳世較多,字型為秀麗的楷書,旋讀,多數光背無文,質素較好。傳世見有天盛元寶背「西」小平鐵母,(圖二 )直徑24.02毫米,厚1.41毫米,重不詳。

(圖二)天盛元寶背「西」鐵母

1982年,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出土有一批西夏鐵錢,首見形體略小,背穿上鑄有「西」字的天盛元寶,( 圖三 )直徑約23毫米,重不詳。

(圖三)天盛元寶背「西」鐵錢

據考背文「西」字,應指西夏的「西平府」,即西夏陪都( 今寧夏吳忠 ),又見有折十型天盛元寶傳世。(圖四 )直徑45毫米,重不詳。


(圖四)折十型「 天盛元寶」

古泉文庫系列叢書

●古泉文庫成立宣言

●第一種【壽泉集拓】

●第二種【古泉大全】

●第三種【足齋泉拓】

●第四種【古泉雜誌】

●第五種【絲路創會精品集拓】

●第六種【海上絲綢之路古國錢幣要覽 】

●第七種【沐園百廿泉拓】

●第八種【沐園日記】

●第九種【故宮清錢譜】

●第十種【山陰道上集】

●第十一種【戴門弟子藏泉選】

●第十二種【董遹錢譜】

●第十三種【開元通寶精品集拓 】

●第十四種【衡門百泉拓存】

●第十五種【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紀念泉譜】

●第十六種【首屆元明錢幣研討會紀念拓集】

●第十七種【西夏錢幣集】

●第十八種【北韓王朝古錢譜】

●第十九種【越南歷史古錢】中文版

●第二十種【金匱論古合刊·金石編】

●第廿一種【昭和泉譜】中文版(即將面世)

●第廿二種【中國甘寧青金銀錠】

●第廿三種【益泉齋藏泉】

●第廿四種【思古樓泉集·唐錢圖錄】

●第廿五種【新訂乾元重寶錢譜】

●第廿六種【讀史譚泉文存 中國歷代古錢幣精品輯要】

●第廿七種【中國貨貝圖集】

●第廿八種【清代四川州縣銀錠略考】

●第廿九種【天壤閣雜記·王懿榮泉拓精選】

●第三十種【梁五銖土範圖說】

●第卅一種【幣緣堂館藏精品圖鑒】全五卷

●第卅二種【戶部鐵錢局錢法章程】

●第卅三種【鑄錢述略】

●第卅四種【中國近代貨幣集拓】

●第卅五種【丁氏古泉叢書】十五種

●第卅六種【觀雲軒藏泉】

●第卅七種【清錢編年譜】中文版

●第卅八種【先秦貨幣組譯】

●第卅九種【新編華夏古泉圖錄】

古泉文庫出品書目

【讀泉記】||【無為七秩壽泉集拓】||【淳豐堂七旬壽泉集拓】||【館藏錢幣圖錄】江西農商銀行錢幣博物館||【平冠集】||【龍泉齋七秩善泉拓集】||【傳承與革新】泉幣研究的探索與實踐||【三國兩晉南北朝隋錢幣圖述】||【福善先生耄耋輯拓】||【戎畋松七秩壽泉集拓】||【話說青蚨】||【聽泉·鹹豐大錢蠡測】||【清代牙雕呈部樣錢】原拓本||【豐齋四十泉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