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每經熱評|黃河旋風股價跌破2元獲增持 國資入主上市公司要算對總賬

2024-07-05股票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7月2日晚間,黃河旋風(SH600172,股價1.93元,市值27.83億元)公告稱,控股股東許昌產投、部份董監高及14名核心管理人員計劃於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透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計增持金額不低於5200萬元,不超過1億元。

此次增持的背景是,6月24日,黃河旋風股價盤中下探1.84元,創上市以來新低,出現面值退市風險。目前,A股市場交投清淡,大量個股急缺增量資金支撐,同時面值退市的威力還在放大。據筆者此前統計,截至6月30日,過去52周股價跌破2元的股票總計有294只,但只有62只回到了2元上方,占比僅21%;而在今年跌破2元的115只股票當中,更是無一再回到2元上方。黃河旋風的走勢,顯然也受到了面值退市磁吸效應的影響。

2020年9月~2023年9月,許昌國資透過司法拍賣、大宗交易和協定轉讓等方式,總計獲得黃河旋風16.18%的股權,平均成本約2.97元/股,目前其賬面浮虧約35%。不同於金融資本,國資入主上市公司,帶有紓困企業和產業營運的雙重目標,財務回報的優先級並不高。以黃河旋風為例,其在超硬材料行業「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契合許昌市的超硬材料產業規劃安排,但公司在原實控人治下陷入困境,國資入主可以引入更多資源,助力企業渡過困難期。

但更宏大的產業視角,並不意味著具體的財務視角不重要,尤其是在提振投資者信心方面,股價和市值管理仍然是極為重要的課題,而這往往是地方國資的短板。筆者留意到,2023年全國至少出現31宗地方國資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並完成交割的案例,「協定轉讓+放棄表決權」這樣的交易結構安排,可以讓地方國資以最少的出資獲得控股權,但更低的持股比例,也意味著國資對於二級市場股價的影響力很小,尤其是原股東存在大比例財務質押、被動減持壓力的情況下,這種無力感更為明顯。由於自由流通盤規模龐大,控股股東增持的效果並不理想,黃河旋風在7月4日再度下跌4.46%,抹平增持公告後的漲幅,重回「1元股」行列。

國資抄底入主上市公司,既要算好產業發展的賬,也要算好財務賬,兩者是相互依存的。算好財務賬,就要求國資股東做好市值管理,在面對退市等重大風險時果斷出手,此時不宜固守「以小博大」、節約資本的成規,確保上市公司「不下牌桌」才有後續做大企業價值的機會;算好產業賬,就要求國資股東沈下心來,將企業的優勢和當地產業的強點真正融合起來,只有企業業績得到實質改善,市場信心才能得以重新建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