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頂層發出訊號,2024下半年確定性極高的機會,空間不比AI小!

2024-07-01股票

本文正選於「價值事務所」公號,關註公號,和我一起挖掘更多寶藏公司

本文是【價值事務所】的第1611篇原創文章。 文章僅記錄【價值事務所】思想,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沒有群、不收費薦股、不代客理財。

昨天跟大家分析了市場的動向,結論已經很明確了,就是科創板。目前科創和中特估還有拉扯,科創板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的上漲,估值從靜態看確實不便宜了。紅利雖然其實漲的更猛,業績很多也都在跌,但是靜態看還不貴,關鍵還是市場風險偏好太差了。

但【價值事務所】一直都是看長遠的,所以所長在這裏再把看好科創的邏輯梳理一下, 而科創板裏面最核心的就是芯片 。昨天講了突破芯片是打破卡脖子以及經濟升級轉型最重要的抓手,現在展開講講為什麽這麽說。

註:今天這篇文章來自【所長會客廳】,因【價值事務所】已是一個全網超過100萬關註者的賬號了,考慮到輿論影響的問題,無論是跟投資決策直接相關,還是比較敏感的內容,都沒辦法深入講,甚至都不能涉及。所以建議大家最好盡可能加入所長會客廳。對比【價值事務所】,【所長會客廳】有更加深度的研究、更加敏感的內容、更全面的陪伴(有問必答)、更及時的解讀以及更多精品內容補充……

美股為什麽那麽牛

前天輝達市值大漲,短暫超過微軟成為了全球第一,昨天沖高回落,又把市值第一的皇冠還給了微軟。輝達+微軟+蘋果, 這三個巨頭的市值加在一起接近10萬億美金,達到了全球所有公司市值的十分之一,這是全球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三巨頭之後還有七姐妹,谷歌、Meta、亞馬遜、特斯拉,隨便拿出一個來,也是吊打A股所有的上市公司。為什麽美股和七姐妹那麽強?因為壟斷了資訊科技的高地,獨享了全球財富和超額利潤。我們拿兩個例子來分析:

蘋果

所長在分析韋爾股份的時候提過蘋果,認為至少在手機領域,蘋果這幾年基本上是停止不前的。 蘋果現在之所以風光無限,是因為咱們的華為因各種大家懂的因素結束戰場,蘋果沒有了最大的威脅和競爭對手。

從蘋果的收入和利潤也能看出來。拉長周期看,蘋果10年間收入的CAGR只有6.5%,利潤的CAGR也只有10%。利潤在21年有個巨幅跳變65%,然後21-23這三年就很拉,基本就是原地踏步。

就這市場還給了蘋果32倍的市盈率。不服麽? 如果一直沒競爭對手,所長認為這32倍完全合情合理! 因為蘋果有太高的黏性,讓使用者一直心甘情願地付高價買她的手機。她的體驗雖然不求極致,但平衡、流暢。你所有的圖片影片都在她的雲空間,換手機太麻煩了。你用的app都在她的store裏,你也用習慣了。記憶體、Flash不夠,還得加錢買蘋果更貴的機型,心甘情願地給她上供。

30倍真還不是事。別看美聯儲現在還5%利率,堅持不了幾年的。蘋果的現金流超好,分紅大方,30倍PE對應3%的股息率不香麽?

亞馬遜

亞馬遜、微軟、谷歌有自己的主業,也搞雲端運算。雲端運算就是IT的基礎設施。本來企業搞IT需要自己買伺服器、買軟件,現在都不用了,租亞馬遜的雲端運算就行,沒有Capex,不需要雇IT運維人員,多好!這確實是時代的進步,是好東西。

亞馬遜2023年AWS雲端運算收入同比增長13%,達到了9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600億。已經趕上我們基建龍頭中交集團2023年基礎建設業務收入的6660億。 但人家這IT基礎建設,亞馬遜AWS的毛利率高達60%!咱們這基礎建設,中交的毛利率只有可憐的12%。

而且中交這6600億收入裏面,只有不到20%來自海外專案,而亞馬遜的6600億收入,至少有30%-40%來自海外市場。中交要進海外市場,不太賺錢不說,還背著大量貸款,得承受可能的經營風險。亞馬遜的雲服務可牛氣的很,你愛要不要,還能先款後服務。中交的專案,今年簽一個,明年可能就沒了,亞馬遜的雲服務年年續約,連銷售成本都很少。

所以亞馬遜51倍的市盈率貴麽?也不貴。雲端運算確實是很好的商業模式,是未來的趨勢,永續增長,給溢價沒問題。

因為範式變了

所以為什麽美股那麽牛?美國那麽牛?因為這個世界經濟、金融執行的範式變了。

美國以前是透過消費-金融-生產完成美元的大迴圈。 美聯儲印出海量的美元,用美元來買全球大量的廉價商品,中國、德國、日韓這些生產國負責生產商品,產生的盈余,一部份買美國的商品(比如波音、大豆),一部份買美國的國債回流美國。

但是因為咱們的崛起,不願意在國際分工中單方面受美的剝削和壓制,所以希望改進現有的規則,不買美貨,也不買美債,美元的迴圈就打破了,這也是美國遲遲無法降息的原因。

但是美找到了一個全球收稅更好的方式,就是更隱蔽的科技稅 。蘋果、微軟、亞馬遜這些巨頭有大量的海外收入,獲取了超額的海外利潤,這些都是美在向全世界抽稅。

抽稅能力越強,國家或者企業的價值就越高,所以美國不怕借債,只要能抽到足夠的稅,債務不是問題。美股這些巨頭也不怕估值高,只要抽到足夠的稅,就能支撐高估值。

抽科技稅的關鍵是科技領導力 ,在全球範圍內,除了中國,其他國家連美國的尾燈都看不到。而且因為其他種種因素,文化洗腦,他們也不會對美國的領導力提出任何挑戰。相反,屈從於美的壓力,還會成為美國的幫手。

規則在別人手裏

對於中國來說,爬過了一座山,又看見一座山。爬過一道坎,又看見一道坎。

在2015年那會,美股最牛的互聯網公司谷歌,市值只有現在的1/7,1500億美元。當時世界最牛的公司還是大眾、豐田、寶潔、可口可樂。

當時我們自然也不會想到今天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時我們學習的典範還是德國的工業4.0,所以先進制造2025計劃的推出,毫無疑問是先進的、正確的。 我們的想法是,透過10到20年的時間追上先進工業國家德國和日本,我們工業品的附加值就會大大得到提高,我們居民的收入就會得到改善,我們就能全面進入小康社會。

經過十年的努力,我們把吹過的牛基本上都實作了。新能源車、大飛機、造船、無人機,這些工業明珠都被我們一一摘下。

2016年,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簽訂了巴黎協定,在全球範圍內要求減排、環保,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極大發展。我們先不說這是不是西方以環保為理由限制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反正我們是信了,也做了,一做就成為了全球光伏第一、風電第一、新能源電池第一、新能源車第一。

但是等我們成為全球第一,並且為全球減排做出了卓越貢獻的時候,西方說規則變了,我們不這麽玩了 ,我們繼續搞我們的燃油車,光伏風電也自己玩自己的,你的再好對不起我也不要。

所以我們的工業能力、工程能力根本發揮不出來,就像孫大聖活活被套了一個緊箍咒。

芯片是關鍵

所長在之前國際產能博弈篇分析過,封鎖不可怕,技術和產品才是王道,只要市場有效,好的產品和服務總會得到應有的市場地位。

但是當市場行為受到外力因素幹擾的時候,市場會被迫給外力讓道。而這個外力取決於國家的實力,包括軍事、文化、經濟和財富。

如果美透過技術領域絕對的碾壓持續保持在經濟和財富上對全球的絕對優勢,那麽咱們在制造業上形成的優勢就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我們奈何不了美,其他國家也不會幫我們。

雲端運算就是系統軟件,我們的BAT等早就搞出來了,完全沒問題。

我們在企業軟件上確實有差距、作業系統也不太行, 但這些軟件問題、人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唯一的「硬傷」,就只有芯片。

沒有芯片,我們就沒有高端智能電話,沒有高端GPU,沒有高端AI,沒有高端科技。

可以說,距離打破壟斷,實作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就只差這一步,你說這重要效能不高麽?能不傾其所有麽?

突破有信心

所長之前詳細分析過芯片器材行業的各個分支,得承認我們離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確實很大,國外也確實開始對我們嚴防死守,我們真的有能力突破麽?

如果早10年看,你說我們的新能源車、造船、無人機、家電能夠打遍全球無敵手,基本上是沒人信的。同樣10年以後我們能做到什麽地步,也完全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想象。

要知道在芯片設計領域,我們已經是全球先進水平了。華為能夠設計手機芯片、電腦芯片、AI芯片,5年前就是世界頂級。

芯片制造領域我們要和誰pk呢?其實都不完全是美。美國有,還有荷蘭、日本、南韓、台灣。我們的工業總量已經吊打這些國家/地區之和,我們不是搞不過,是還需要時間積累。 台灣是我們的同胞,他們比我們更聰明麽?日本從工匠已經成了躬匠,還需要仰視他們麽?南韓就不說了,荷蘭主要就是ASML能打,但ASML是集合了美日台之力,正巧在荷蘭做出來罷了。

一旦形成了突破,我們就是規則的制定者了。憑什麽蘋果增速只有10%,也能給30倍,我們的北方華創增速有40%,也只能給30倍呢?

只要突破了,前方就是星辰大海。

後續的計劃

因此,接下來所長會花更多一些的時間在硬科技、科創板和芯片公司上。

關於價值30,所長已經在考慮了,但暫時還不會做大的調整。

一方面,當下價值30裏的芯片企業已經是確定性最好的幾家價值企業,貪多嚼不爛,我們先把行業吃透,真的有比他們更好的我們再換。

另外一方面,馬上要開重要會議了,會議會不會有重大的舉措,我們還不得而知,最好是等塵埃落定了再來做組合的調整。

消費、醫藥和其他價值30公司,請大家放心,所長還會繼續持續跟蹤。有行業性、方向性的變化或者問題,都會及時跟大家做分析解讀。除此之外,如果僅是股價的波動,如非必要,大家就不要頻繁問所長了。大家記住一點,有消費才有牛市,有牛市必有消費,你說中國會有牛市麽?這是個信仰問題。

只要你相信,那就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