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藥明系閃崩!藥明康德,境外動蕩,境內無力

2024-02-06股票

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1月26日,美國一則名為【聲明安全法案】的提案,引發了醫藥板塊的一起血案。

資訊顯示,提案一旦透過,將限制聯邦政府資助的醫療機構使用外國對手生物技術公司,其中就包括享有「藥王」之稱的 藥明康德 (603259)。訊息一出,不僅藥明康德,整個藥明系,包括 藥明生物 (0269 HK)(藥明康德曾是其事業部)和 藥明合聯 (02268 HK))(藥明生物和藥明康德合資公司)股價直接閃崩。

截至1月31日,藥明康德股價,已三個交易日下降。其實,藥明康德一直患有「境外依賴癥」,雖努力發展境內活力,但效果並不顯著。面對動蕩的國際形勢,藥明康德的市值嚴重縮水,股東更是頻繁減持,可以說波「劫」不斷。

來源:東方財富官網—藥明康德 (截至2024年1月31日)

一、嚴重依賴境外,恐成最大受害者

藥明康德是 醫藥外包 (簡稱CXO)行業的龍頭,主要為藥企提供研發外包服務(CRO),以及研發生產一條龍服務(CDMO)。

具體業務來看,主要包括:化學業務、測試業務、生物學業務、細胞及基因療法業務、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其中,化學業務為主要創收業務。2023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約188.71億元,其中化學業務約134.67億元,占比約為 71%

營收從區域來看,藥明康德盡顯「境外依賴癥」。2023年上半年,公司來自境外收入約 156.44億元 ,約占總營收的 83% 。其中,根據公司半年度披露,約 123.7億元 來自美國。很好理解,醫藥外包行業,接的就是醫藥創新型企業的訂單,而全球創新能力強且有能力投入巨額研發的企業,幾乎都是歐美的巨頭。

來源:同花順iFinD—營業收入—按地區

嚴重依賴境外(美國),一旦海外政策「變天」,其業績將直接遭受沖擊。

雖然,1月26日晚,藥明康德即釋出公告澄清:該法案尚未生效頒布,按立法程式,需要美國眾議院和美國參議院分別在相應委員會審查後,對各自的法案版本進行投票以形成最終版本。因此,法案仍有待進一步審議,並可能會發生變更。

來源:公司公告(2024年1月26日)

但「可能」並非「肯定」,法案一旦落實,對藥明康德來說,就是致命一擊。

而且,就在1月26日(同一天),國際CDMO巨頭Lonza(龍沙)官宣:將關閉其位於中國廣州的生物技術工廠,該工廠在2018年啟動,2021年剛全面投入營運。營運僅兩年,即宣布關門,似有所指。

二、發展境內,效果不顯著

其實,這次【草案】事件,並非第一次。

過去幾年間,類似此次【草案】的訊息屢見不鮮,例如曾引發市場恐慌的「預退市清單」以及「未經核實名單」等等,均給醫藥外包行業造成巨大的沖擊。

很明顯, 中國的醫藥外包龍頭們早已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面對一次次「狼來了」,藥明康德也在不斷改善公司的營收結構。但從結果來看,效果並不顯著。

2023年上半年,境內業務營收雖有上漲,但占比僅為17%。根源在於, 國內創新藥市場 研發整體投入不足,相較於境外,並沒有適合研發外包發展的土壤。

來源:同花順iFinD—營業收入

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中國上市藥企中,研發費用前三名為: 百濟神州 (688235)、 恒瑞醫藥 (600276)和 中國生物制藥 (01177)。其中,素有「研發一哥」之稱的百濟神州,2022年總研發投入約 112億元

來源:藥融圈

對比美股,2022年 默沙東 (MRK)研發費用約135.48億美元,緊排其後的 輝瑞 (PFE)和諾華(NVS),研發費用也是非常可觀。

相較而言,輕研發而重銷售,是國內藥企的典型特征。藥企研發投入不高,研發外包公司的生意自然沒得做。

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境外雖有業務,但風雨飄搖;境內雖安穩,但卻無生意可做,這就是藥明康德面臨的困境。

受此影響,藥明的市值一路縮水。截至1月31日,藥明康德總市值僅剩1600億元,較2021年巔峰時刻(最高市值近5000億),已經縮水 2/3 。曾經的大白馬,此刻已跌落神壇。

來源:億牛網

三、減持,根本停不下來

市值的大額縮水,一方面源於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莫測,另一方面便是高管和股東的 頻繁減持

2018年5月,藥明康德才登陸上交所,一年之後,便開始了頻繁減持。

公開數據顯示:2019-2023年間,藥明康德減持次數高達 34次 ,其中2019年最多,約為14次。減持股東多為公司高管層,包括公司研發負責人、財務長及董秘等等。

更值一提的是,2021年,藥明原股東之一的上海瀛翊投資中心偷偷套現28.94億元,竟未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其減持計劃。藥明康德因此被上交所出【監管工作函】,最終上海瀛翊也被處 2億元 的罰款。

來源:藥明康德公告(2022年5月13日)

剛剛過去的2023年,雖然僅進行了三次減持,但在某財經媒體釋出的2023年A股減持榜單中,藥明康德以一年超百億元的減持金額列在首位。換句話說,曾經資本市場的香餑餑,此刻成了減持最多的「棄兒」。

來源:讀數一枳

作為CXO一哥,此刻的藥明,主打一個內憂外患。

註: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