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盈 王小芊 李穎超
今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持續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采訪貝萊德、摩根大通、匯豐、花旗、富達等外資機構,從國際投行到全球頂尖的資產管理公司,面對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短期挑戰,他們依然不改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與長期投入。
「中國經濟潛力大,活力足,韌性強。我們一直都非常看好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也看好人民幣資產在全球的吸重力。」一位受訪的外資機構高管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對中國資本市場充滿信心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部份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采取了階段性低配的策略,也引發了市場的關註。外資機構對中國資本市場信心幾何?
在此次采訪中,許多外資機構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資本市場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持續推進機構、市場、產品多個維度的對外開放。包括銀行、券商、公募等在華展業的多家外資機構高管均表示,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前景保持樂觀。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看法一直在變化,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經歷了從低配到略微低配的調整,近期又因市場波動而有少量賣出。」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貝萊德基金董事長範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在她看來,不同國家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周期,投資者可以透過選擇不同周期的資產來實作風險分散。中國資產與海外股票及債券相比,具備良好的分散化效果,為國際資金提供了有效的風險分散和收益增厚機會。範華認為,隨著中國市場的積極訊號增加,如招聘廣告數量、電商同比增長的改善,以及監管政策的持續最佳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願意加倉中國資產。
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需要在擴大市場規模和提升市場吸重力方面持續努力。在範華看來,「把蛋糕做大,市場的Beta可觀,海外資金自然會進來。」同時,她認為,境內的機構投資者也可以積極「走出去」參與海外布局,實作資金的雙向流動,保持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表示,A股市場正向著「以投資者為本」進行結構轉型,並將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正如新「國九條」中所強調的,A股市場已具備更高的戰略重要性,長遠來看,更加完善有效的二級市場亦能使創新型公司從中受益,將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
路博邁基金則認為,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了資金流向,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投資者會轉向更安全的投資渠道,日元兌美元的加速貶值和其他海外市場的疲軟也推動了全球資金重新配置,使得部份資金流入估值相對較低的中國資產。
另外,路博邁基金指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長期向好的趨勢,以及政府采取的擴大內需和改善預期的政策措施,仍具備吸引長期投資者的潛力。在具體投資策略上,海外投資者更關註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特別是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數碼經濟等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
「投資中國是戰略決策,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路博邁基金方面直言。即便是目前A股市場相對低迷,該機構仍然以發起式形式募整合立了兩只股票型基金產品。
看好人民幣資產全球吸重力
證券時報記者觀察到,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外資機構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潛力,面對當下的短期挑戰,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與投入依然不減。
花旗中國總裁、花旗銀行(中國)行長及董事陸烜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花旗在中國市場已深耕超過120年,服務主線分別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跨國企業在華業務,以及向境內外機構投資者提供參與雙邊市場的配套服務。「我們正在積極申請證券和期貨牌照,這將進一步完善我們在中國的業務版圖。」他強調,公司將繼續扮演好「橋梁」角色,連線不同市場的金融服務。
匯豐銀行(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指出,盡管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挑戰,中國依然為全球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長期增長機遇,匯豐也是在華投資最多的國際金融機構之一。
據王雲峰透露,近年來,匯豐對中國內地新增投入數十億元,包括提高在匯豐人壽保險和匯豐前海證券的持股比例,以及設立匯豐金融科技和匯豐保險經紀等。今年6月,匯豐中國完成了對花旗在中國內地的個人財富管理業務的收購,再次印證了匯豐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
範華也指出,隨著資本市場機制的完善和生態的重塑,貝萊德在中國的發展迎來巨大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富達基金總經理黃小薏則表示,中國市場對於富達而言具有長期的戰略意義,公司計劃透過豐富的資產配置能力和多元化的產品線,逐步滿足中國投資者的需求。
渣打證券(中國)CEO耿琳表示,渣打證券非常看好中國的熊貓債市場,並切身感受到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興趣回升。相信隨著未來海外降息周期開啟,中國債券市場的吸重力會進一步提高。
「短期來看,中國經濟由於向高質素發展轉型,在新舊動能交替的過程中,難免面臨一些挑戰。不過我們始終相信,中國經濟潛力大,活力足,韌性強,我們一直都非常看好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也看好人民幣資產在全球的吸重力。」耿琳說。
將國際視野帶入中國金融市場
「近年來,中國穩步推進金融市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外資金融機構和全球投資者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比如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取消、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以及跨境理財通和互換通等對外開放措施,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廣泛關註和歡迎。」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總經理兼證券部主管余學勤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自2020年中國取消證券、期貨等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後,外資機構紛紛借著政策東風,加速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截至目前,在券商領域,外資控股券商達到11家,其中4家為外商獨資券商,分別為高盛(中國)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渣打證券、法巴證券;此外花旗證券、瑞穗證券等外資券商也在緊鑼密鼓地申請設立中。在公募基金領域,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等6家外商獨資公募先後設立並展業,摩根資產管理等3家中外合資公募正式轉為外商獨資公募。在銀行領域,中銀協釋出的【在華外資銀行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截至2023年末,共有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分支機構,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總數已達888家。
不少外資券商的中國業務已步入正軌。例如,作為首家外資全資的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自2020年正式展業以來,已經實作了連續3年盈利,在IPO、增發、公司債、可轉債和並購咨詢等業務上都有專案落地,還成為了首家在港股通項下向境內投資者轉發研究報告的外資券商。
摩根士丹利證券已完成8宗A股IPO專案,並參與多宗為中國企業引入優質國際戰略投資者的並購專案,如沙特阿美對榮盛石化部份股份的246億元收購等。今年3月,公司獲批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及證券自營業務。「外資投行憑借在國際市場積累的豐富經驗,有望在跨境盡職調查、專業化服務流程建設、企業價值挖掘、最佳化上市公司股東結構等方面發揮核心優勢。」摩根士丹利證券總經理錢菁表示。
今年以來,「新玩家」也進展不斷。例如,渣打證券(中國)在今年3月正式展業,在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ABS)承銷業務上取得了初步進展;法巴證券於4月獲批,7月成立,迅速獲得證券經紀、證券自營等多項牌照;今年6月,瑞穗證券的設立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受理,並在9月初收到監管反饋。這些外資券商的積極布局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長遠信心與戰略投入。
在公募及理財領域,外資機構也不斷發揮跨境資產管理優勢,將全球視野、產品運用和投教方面的經驗傳承等帶入中國市場。
例如,貝萊德分別在2020年、2021年成立國內首家外商獨資公募貝萊德基金,以及首批合資理財公司之一的貝萊德建信理財,並在過去幾年中多次增資。目前,貝萊德基金共發行了9只公募基金產品;貝萊德建信理財則有八個系列110只公募及1只私募理財產品(存續)。
富達於2022年底獲得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牌照,於2023年2月起正式開展公募基金業務,已成功發行了多只股票和債券基金。路博邁於2022年11月取得公募基金業務特許,展業近兩年成功募集了8只公募產品,其中包括外資公募的第一只綠色債券基金。
王雲峰指出,隨著中國金融業高水平開放的持續推進,未來跨境投融資的便利度將不斷提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金融市場。
直面挑戰 期待更多政策支持
值得註意的是,當前,不少外資機構在中國展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展業成本較高,業務牌照申請門檻較高,長線資金吸納較為困難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資機構發揮特長。
星展證券總經理王戈指出,外資券商的特點是既是獨立法人機構又是整個跨國集團的一部份,因此其生存之道是充分利用集團在跨境服務上的實力,集團資源的協同便是其核心競爭力。因此,在牌照申請方面希望將集團相關的產品經驗和綜合實力納入考量因素,從而有效協同並行揮集團的產品和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高質素的綜合金融服務。
範華也提到,目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普遍風險偏好較低,吸納長線資金的難度較大。她希望隨著市場行情好轉,賺錢效應能夠逐步顯現,吸引投資者進行更為多元和長期的投資布局。
展望未來,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仍抱有積極的態度。多位外資高管均表示,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鼓勵外資長期加碼投資中國的關鍵。
黃小薏指出,從公募行業外資參與者的角度看,希望在保障中國金融體系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探索與國際接軌的監管方式,特別是在業務資質門檻的設定上,能夠更多考慮外資機構在全球的歷史、規模和經驗。「我們期待在養老金管理、跨境投資、投研共享等領域得到一些政策支持,為國內的投資者帶來更多元的投資選擇。」
余學勤則認為,有必要鼓勵養老金等各類長期資產管理者入市,以及吸引更多包括對沖基金、保險公司在內的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這些舉措都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市場的交易量、流動性並增強市場的活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各類專業投資者作為市場「穩定器」的功能。
責編:萬健祎
校對:趙燕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選關鍵字可檢視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
股事會專欄丨
投資小紅書丨
e公司調查
丨
時報會客廳
丨
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深夜,中國資產爆發!
丨比亞迪出手!奔馳,結束!
丨異動!復牌暴漲超200%,這只港股發生了什麽?
丨最新通報!三只羊,被立案調查!
丨港股大爆發!地產股全線暴漲
丨剛剛!大漲超7%,美的H股上市!
丨昨夜,新高!美聯儲官員發聲
丨港交所,重磅官宣!
丨假期重磅!國辦發文
丨3天翻倍!港股又現「妖股」!
丨轉移安置41.4萬余人!1949年以來登陸上海最強台風,「雨點打在身上,像針刺一樣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