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六省市開始行動,新質生產力將醫療行業潛力賽道推上風口

2024-03-31股票

近期,新質生產力成了熱詞,相關概念股指數也整體上漲約20%。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及其最佳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誌,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素為主要特征。

事實上, 股價只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波影響,其後續將產生更廣泛、更深遠的影響。 例如,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重慶等省市釋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同時,多個科技部門與地方政府已決心布局未來產業,加強培育新質生產力。例如,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釋出的【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意見】提出的未來產業包括未來制造、未來資訊、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六大方向。

此外,目前已有多個地區釋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配套扶持政策;多個投資機構已決心將資金投向國家需要、國家支持的新興領域。眾多人才預計也將湧向相關領域創業或就業。

從政策到社會資金,從人才到創新環境,新質生產力將影響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並不可避免地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在這期間,抓住機遇的企業,將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飛速發展;戰略選擇錯誤的企業,則將被時代淘汰。

當下,各地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將對醫療行業產生什麽影響?新質生產力將如何幫助相關的行業和企業叠代升級?新質生產力關聯了哪些細分賽道?

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些地區已經開始行動了

兩會頻繁提及的新質生產力,正在催生新的風口。

近期,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浙江、江蘇等省市均在陸續釋出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同的省市選擇培育不同的新產業。

其中,北京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6G等新賽道;廣東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學、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重慶推動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建設,深化北鬥規模套用及配套產業發展,加快開辟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新領域新賽道;江蘇開辟未來網絡、量子、生命科學、氫能和新型儲能、深海深地空天等產業新賽道。

除了宏觀層面的行業布局,一部份地方政府已經制定了具體政策,以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例如,上海普陀區、北京海澱區、浙江杭州余杭區等已釋出專項政策,支持創新企業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

其中,上海普陀區武寧創新共同體計劃在2024年踏踏實實「做好十件事」,包括梳理釋出一批「揭榜掛帥」專案、啟動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落地啟動一批高能階人才集聚平台等。武寧創新共同體還計劃定期梳理挖掘高校院所、頭部企業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研發需求,助力科研成果與需求的智能匹配、高效對接。

同時,上海普陀區將拿出「創新裏」3000平方米的載體空間,對符合產業導向、高成長性的初創專案、團隊,以資金、租金入股等形式予以支持。

另外,上海普陀區圍繞科創策源、協同創新、創新創業、人才引育、創新生態等五個方面制定了專項政策,如支持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支持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支持創新創業、支持人才和團隊引進等,從科研、實驗室、資金、創業、人才、產業鏈服務、品牌等多維度為創新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不僅是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國家還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新產業,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一部份投資機構也表示將投向國家需要、國家支持的新興領域。而與新質生產力關聯的產業、行業、企業將站上風口。

風口來臨,加速醫療潛力賽道向前突破

目前,已有多個檔指出,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任務是培育新產業。在重點任務、資源傾斜的支持下,預計醫療行業將有多個細分領域踏上風口。不過,站在風口上的各行業並不僅因為新質生產力概念而火爆,其在本質上就是推動產業升級、顛覆原有市場格局的新興賽道。

「在市場動蕩變幻之際,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醫療產業的未來指明了道路,也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指明了方向:要敢於投資創新技術、能夠轉化創新技術的人才和處在大變革中的行業。」凱乘資本創始人鄒國文博士表示。

根據梳理,科學儀器、流水線、新材料、生命科學與醫療器械上遊賽道、制藥器材與器械生產器材、醫療AI、3D打印等多種行業和創新技術將受益於新質生產力概念,加速起飛。

1、科技創新的底層工具:科學儀器

隨著新質生產力概念落地, 科學儀器行業 有望得到重點培育。科學儀器主要套用在研發、生產環節,是實作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的重要工具,在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將起到關鍵作用。但是現階段,科學儀器市場被海外品牌壟斷,國產產品處於絕對弱勢地位。

不過,如今已有一批創新企業攻關科學儀器,致力解決科學儀器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如華大智造、賽陸醫療、齊碳科技、賽納生物、真邁生物、安序源等國產企業的測序儀產品均已進入商業化階段,瀚辰光翼也以核心生物育種器材成功打破進口品牌的壟斷。

凱乘資本創始人鄒國文博士補充道:「測序儀之外,還有多家創新企業研發高端、專用的實驗室分析儀器,希望為國內科研院所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其中,磐諾科儀就是國內未上市體量最大的自主研發生產科研儀器的公司之一,可以為醫藥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底層支撐。」

2、智慧化、自動化的代表:流水線

流水線 將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加速發展。流水線,即 全實驗室自動化系統(TLA) ,可將不同的分析儀器與分析前和分析後的實驗室分析系統透過自動化傳輸軌域串聯起來,在資訊化網絡的主導控制下,構成流水線作業的組合,達到流程最佳化、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相較於以往的手工操作、半自動輔助操作、模組自動化操作,全實驗室自動化系統可實作進樣、檢測、出樣全流程自動化,可滿足三級醫院70%左右的檢測需求,能夠有效緩解醫院檢測擁堵情況,顯著提升三級醫院的檢測效率。

以往,中國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市場長期被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等跨國巨頭占據。不過,隨著國內IVD企業的長期投入與持續突破,國產流水線已順利上市,如邁瑞醫療、安圖生物、透景生命、迪瑞醫療、新產業、亞輝龍、賽諾邁德、米克生物等企業均推出了流水線產品。

3、最核心的卡脖子技術:新材料

新材料 是科技部門與地方政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而下重註的新興賽道。例如,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原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培育生物制造等醫藥健康產業新增長點。促進新能源、 新材料 、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6G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在醫療領域,從醫用棉絮、醫用金屬到醫用高分子材料,醫用材料的每一次突破都帶來了行業大變革,催生了新的醫療器械,也讓傳統醫療器械煥發新生。由此可見,材料是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標誌。新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醫用材料行業也具有高投入、高風險、涉及技術多、研發周期長等特點,門檻極高。也因此,國內僅有少數創新企業布局攻關醫用材料。

其中,美創醫療在醫用植入級ePTFE領域實作突破,打破了海外企業的壟斷;魯爾新材突破了制冷相變材料技術,讓中國在冷鏈物流領域擁有了國產制冷材料,從源頭上提升了中國冷鏈的服務能力;青昀新材成功規模化量產閃蒸紡超材料,實作高稀缺材料的自主創新及國產化;普立蒙研發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並將其套用於醫用耗材、消費醫美等系列產品線。

4、產業鏈上遊:醫療行業上遊賽道

生命科學與醫療器械的上遊賽道 也是培育的重點領域。例如,細胞治療行業前景廣闊,但其治療成本較高,需要深研生物等細胞治療產業上遊服務商為細胞治療產業構建底層能力,進一步降低細胞基因治療成本。

醫療器械行業,大部份上遊核心零部件仍需從海外進口。對此,國內一部份創新企業專註於上遊核心部件,致力打破卡脖子難題。如密爾醫療透過長期自主研發,向行業提供激光微創醫療核心部件;善思微加強研發,目前已能夠提供芯片、部件以及客製化解決方案。

此外, 制藥器材、醫療器械生產器材(生產線) 也迎來發展機遇。目前,冰晶智能、霆升科技、東萬生物、心嶺邁德等創新企業已建立起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包括心腔內超聲、醫用敷料、凝膠、凍幹粉、噴霧、外科器械、高分子瓣膜等。隨著新質生產力概念的普及,預計制藥及醫療器械的自動化生產線將加速發展。

凱乘資本創始人鄒國文博士表示:「新質生產力常常會系統性的湧現。某些技術突破後,往往會使一系列相關產業叠代升級,且彼此之間相互促進,並形成新的圈子或新的生態。」

5、未來醫療的系統性機會:AI技術

AI技術 將加速催生新質生產力。在此前提到新質生產力的檔中,數碼化、智能化也被多次提起。而AI技術將透過縮短人工學習曲線、提升臨床效率、提高臨床診療精度、豐富臨床資源等能力促進新質生產力。

例如,過去由於超聲影像具有成像復雜、清晰度不高等因素,超聲醫生需要長時間、高強度工作以輸出超聲影像報告。如今,有了AI技術賦能,超聲醫生的效率大幅提升。以冰晶智能為例,其打造了智能化ICE成像平台,旗下HD-ICE采用全新成像演算法,使影像分辨率大振幅提高,空間分辨率提高10倍以上,時間分辨率提高3倍以上。

事實上,AI技術還套用於病理、麻醉、影像、放療等臨床場景。如蘭丁醫學就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平台技術進行癌癥篩查,其人工智能宮頸癌篩查技術已實作商業化。較傳統篩查方式,人工智能宮頸癌篩查具有高效率、高標準、低成本、易實施等特點,有助於基層醫療機構大規模開展宮頸癌篩查。

6、新一代生產技術:3D打印

3D打印技術 將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3D打印技術的智能化、數碼化、靈活化特征恰好符合新質生產力的需求。對於生產企業而言,3D打印技術無需模具,工藝流程短,使新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周期大幅縮短;3D打印技術還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客製生產個人化器械,且生產過程中不會因為客製生產而增加制造成本。

如今,國內一部份企業將3D打印技術套用於骨科、齒科等領域。如嘉思特醫療自主研發的骨小梁全髖關節,其髖臼側和股骨側均采用3D金屬打印技術構造的骨小梁結構,實作了骨長入效能質變的提升,克服了打印部件力學強度問題,使得骨誘導效能與力學強度完美結合。

同時,另一部份企業已突破3D打印超高精密制作技術,將其套用於微觀領域。其中,普利生公司將打印精度提升至2微米,制備出層級血管化器官芯片模型。雲耀深維依托自主研發的微米級打印技術,能夠打印生產介入產品零部件、手術機器人核心部件等關鍵精密金屬部件。

基於3D打印技術的創新性與突破性,有多家投資機構看好3D打印,如啟明創投就投資了嘉思特醫療、普利生、賽諾動力等多家3D打印廠商。

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除了科技創新,還需要對應的創新人才。凱乘資本創始人鄒國文博士補充道:「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需要特定的人才,一方面是技術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是能夠真正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質生產力的人才。這些人才懂技術、懂產品、懂市場、懂客戶,還能處理好和投資人、政府、業界等各類關系,可以被認為是新一代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