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A股擁有真科技、真壁壘的小眾標的—芯動聯科

2024-09-02股票

這幾年A股炒概念炒得比較厲害,少量參股的也能被列入各種概念裏,然後漲個飛天不回頭,不過跟隨「短線」也能挖到「長線」寶藏。芯動聯科就是我在7、8月商業航天這波裏挖到的寶藏,進可攻、退可守。

寶藏原因寫在前面:

1)公司做的是高效能MEMS慣性傳感器件,這是真科技、真有高壁壘。公司毛利率19年以來一直保持在80%-90%,按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在A股剔除銀行股,排名71/5000,凈利率19年以來保持在40-50%,按2023年公司的凈利率水平,在A股排名40/5096。排在前列基本上是酒類、saas軟件類、醫藥類公司,商業模式的優越性不再贅述,所以如果不是真科技、真有高壁壘,競爭格局好,按照國內企業的卷法和打價格戰的玩法,所謂科技公司不可能維持如此高的毛利率、凈利率,還保持那麽多年,憑這一點就值得往下研究。

2)公司正處於客戶匯入收獲期,業績快速增長的可持續性很強。而且MEMS慣性傳感器件在商業航天(市場空間:7-21億)近年有放量機會,A股炒的比較火熱的智能駕駛(MEMS IMU市場空間:120億以上)、低空經濟(MEMS IMU市場空間:50億)、人形機器人(中國MEMS IMU市場空間:60億以上)都是增量機會、市場空間巨大。公司現在收入規模不到4個億,市值130億,市值彈性空間翻倍是起碼的。

3)小非解禁釋放交易機會,雖然2個月不到上來了25%左右了,但是換手率最近都低於1%,搞長線的資金明顯比較多。好票流通盤變大後反而是好事,願意、能夠參與進來的機構也會變多,不用太擔心被套。

首先我們需要確認芯動聯科是不是真科技公司、真有高壁壘,是否可持續。

芯動聯科的主營業務為高效能矽基MEMS慣性傳感器的研發、測試與銷售。MEMS慣性傳感器包括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均屬於慣性系統的核心器件。慣性系統是一種不依賴於外部資訊、也不向外部輻射能量的自助式導航、定位和測量系統,陀螺儀和加速計透過慣性技術實作物體運動姿態和運動軌跡的感知。

市場上根據慣性器件精度不同,分為消費級、工業級、戰術級、導航級和戰略級。

A股的上市公司中做MEMS慣性傳感器的一般是做消費電子領域,這確實是MEMS傳感器市場中占比最大的細分領域,超過50%,手機、遊戲機、數位相機等都要用到,比如傳感器的資訊用於改變智能電話螢幕的方向、控制遊戲和拍照等,但是它們對精度的要求很低。目前博世、TDK等占主導,國內廠商士蘭微、美新半導體、明皓傳感、敏芯股份都以消費電子領域為主,但是份額低,利潤率也低。以上市的敏芯電子為例,慣性傳感器毛利率歷年不超過30%,2023年甚至是-4.18%,屬於普通制造業的利潤率。

如果MEMS慣性傳感器要用在目前比較火熱的智能駕駛、飛行汽車上,對於安全要求和導航精度要求顯著提高,起碼要工業級別。目前也基本上是博世、ST、村田這些外企主導,國產能競爭的企業不多,美泰電子能做,但目前還沒上市,明皓傳感主要做加速度計的也能供車企,但是6月剛終止,從明皓也做消費也做車載類的來看,需要和外資主導的產品市場競爭,加上車企成本管控,毛利率也大概在30%。但是未來如果「國產替代」持續推動,對智能駕駛精度要求提高,國內企業的競爭格局會變好,毛利率可能可以提升。

芯動聯科的精度對標的是國際領先的Honeywell、ADAI、Safran等,主要產品用於在高可靠、高端工業、航空、長航時無人系統等高精度需求的下遊,屬於導航級、戰術級產品。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的產品價格低於這些外資,但是毛利率依然在80%以上。據了解,高效能MEMS慣性傳感器一般不用進口的,所以高效能市場在中國基本被芯動聯科包了。產品占位好,暫時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毛利率能長年達到80%以上。可見公司的產品能力確實是真科技和真有高壁壘。這樣的產品能力去參與智能駕駛和飛行汽車更是囊中取物,降維打擊。

對於公司的壁壘和毛利率未來是不是能保持我是這麽看的:

1)除了本身技術實力過硬,公司的研發團隊組合實作技術閉環是關鍵。搭建、維持一個長期、穩定的強強聯合團隊在國內並不容易實作。MEMS產品的研發與設計涉及物理、資訊科技、機械、電子電路、半導體材料等多門學科,產品效能的提升要求MEMS芯片設計及工藝、ASIC芯片設計及工藝、封裝、測試相互合作、協調。這裏首先多學科人才本身少,是一個難點,其次是同時擁有MEMS芯片設計與ASIC芯片設計團隊。目前,國內常見的是掌握不同工藝的團隊在不同公司,雖然可能技術能力都高,但如果MEMS芯片設計與ASIC芯片設計的團隊是分開的,那麽到底是哪一個環節讓產品效能上不去就容易互相推諉,能磨合好很關鍵。可見芯動聯科的內部治理和技術能力。而且,公司上市了也是重要優勢,2023年做了股權激勵,保證了重要人才能與公司共同利益最大化,競爭對手挖角難。

2)公司現在還是客戶不斷匯入的階段,毛利率會高,但是如果隨著客戶對於量的增加,一定是有階梯式價格的,毛利率可能會下來一些,或者如果進入新的競爭相對激烈的領域,在擴規模的過程中降低利潤率。如果是這些原因的毛利率下降,這不是公司競爭力不行的表現,而是合理的商業行為,是一個公司不斷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的表現。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公司的MEMS慣性傳感器在下遊領域的價值量怎麽算,這些下遊領域未來怎麽發展,公司的業績是否可持續。

公司2021-202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66、2.27、3.17億元,同比增長53%、37%、40%,歸母凈利潤分別是0.83億元、1.17億元、1.65億元,同比增長59%、41%、42%,2024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是1.37億元,同比增長42%,歸母凈利潤0.56億元,同比增長38%。目前來看,公司上市一年,持續受益於前期公司在高可靠、高端工業等客戶的匯入帶來需求量快速提升,7月還披露了大客戶的一個1.22億的訂單,預計在下半年執行完成,所以高增長今年肯定是沒問題了。

本身這種產品的匯入期都會比較長,一旦認證,未來的銷量增長就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會隨著下遊領域的需求放大,快速放量。而且公司是Fabless的模式,受產能影響的可能性較低。

那麽未來幾年其他下遊領域對公司業績長期增長的支持怎麽看呢?

商業航天:

是最近關註比較高的領域,公司的產品已經在衛星中用過,算是匯入驗證了。今年HH-3 計劃釋出,是中國第三個超萬顆衛星的巨型星座計劃,低軌衛星的發射計劃或表明國家對太空經濟的進一步推進。我們可以來算一下:三個衛星計劃需要發射3.5w顆衛星,根據公司半年報寫到每顆衛星需要搭載 2-3 套慣性模組,據某家券商的專家所說,用於衛星的慣性模組一套大概1-2w,公司在商業航天的市場起碼有7-21億的機會。那麽,由於衛星軌域是中國需要搶占,明年中國衛星發射如果放量,公司的收入會爆發。

自動駕駛:

是這兩年可能終於要加速的領域,公司已與國內知名新能源車企達成合作,具體的上量要看後續車型平台的釋出。L2和L2+的智能駕駛套用中,其實開始大規模的IMU(慣性測量單元)套用。特別是近年來「重感知,輕地圖的智駕系統成為主流方向,高精地圖在智能駕駛中的地位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相對位置的變化要比絕對位置精度更重要。在失去衛星訊號的情況下,IMU結合地圖也能夠幫助自動駕駛對方向的辨識。因此從這個角度看,IMU在智能駕駛上,能夠結合其他智能駕駛傳感器,實作車輛在物理世界相對座標和姿態轉換的精準監測。也就意味著未來在L2或以上的高階智能駕駛中,IMU的裝配比例會逐漸提高。

看華創證券這邊的一個預測,自動駕駛的IMU起碼是百億市場。我這邊搜集的專家資訊來看,IMU的價格應該達不到上千塊錢,所以主要還是在500塊錢左右比較合理,但是考慮到出口的乘用車數量2023年也有500w,假設每年5%的增長,到2030年是700w左右,L2+的滲透率和國內一樣,但我激進一點假設到2030年國內+出口的乘用車L2+的滲透率能到80%,自動駕駛的IMU市場空間也在120億以上。而且,如果是L3/4/5這塊IMU的競爭不那麽激烈的情況,IMU價格還可能更高,對芯動聯科本身也是更有優勢的。重點是,今年車路雲開始招投標、robotaxi上路以及各地開始征求意見,讓自動駕駛的商用落地看到盼頭了,公司機會也近了。

低空經濟:

算是一個今年最新的概念,公司向低空經濟領域客戶提供技術方案、測試方案並進行質素控制體系認證,積極配合進行車型的適航認證過程。低空經濟是今年提出來的一個新概念,產業鏈條很長,根據十四五的目標規劃來看,對於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預計要達到3-5萬億,將來的套用場景可以擴散到配送、巡查、救援、消防等。目前大家最關註中遊核心的整機制造,和電動車類似,都需要電池、電機和電控,而電控會比電動車更復雜,需要處理80%的功能,除了控制電機轉速外,還涉及飛機的姿態、導航定位輸入,所以就會涉及IMU(慣性測量單元)的需求。技術路線雖然還在研發和測試中,但是核心零部件總會先於市場反應,專家稱IMU在飛行汽車中的價值量可以達到幾千塊錢,那麽我們假設5000元/輛,如果達到100w輛的時候,這會又是一個50億的市場。

人形機器人:

公司的進展說得不多,但是公司在研的6軸車規IMU不只可以用在車,人形機器人也能用,行業本身正在積極探究,技術路線也在逐漸明晰。

慣性傳感器是人形機器人本體感覺傳感器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輔助人形機器人修正預定步行模式的重要方案,對於防止人形機器人跌倒以及產生動態穩定的步行運動有重要作用。相較於光學/機器視覺進行動作捕捉、被動外骨骼和手動引導等技術路線,慣性測量單元(IMU)能夠有效規避障礙物遮擋問題和復雜運動的執行問題,目前是輔助人形機器人實作雙足運動的解決方案中可行性最高的。而且,MEMS IMU的話,MEMS具備低成本、小體積、易於批次化生產上的優勢,IMU 產品具備形態尺寸小、功耗低、高整合化的優勢,大多數兩足人形機器人廠商/研究機構明確采用了MEMS IMU 技術方案,如本田、波士頓動力、PAL Robotics、優必選、小米、傅利葉等。目前人形機器人中需要用到幾個IMU,尚無定論,但是國外文獻認為如果能夠放入5個能夠改進運動學模型,軌跡估計能更準確。所以假設最後一個人形機器人用5個IMU,跟著下圖山西證券的假設,換算成人民幣,人形機器人在全球能給MEMS IMU貢獻250億以上的市場,國內也至少有60億以上的市場。

可以說幾個新興、重要的領域,芯動聯科一個沒落下,逐步匯入後,未來都是機會。

最後,再強調一下,科技是目前國內明確的方向,但是挑票得看真有壁壘的科技,一直虧損說在投入研發的很多其實看不明白,就看毛利率最直接,然後還得看這個科技是否有大的商用空間,恰好,芯動聯科是這樣的寶藏票,長期來看,現在的規模起碼能翻倍,那麽市值也看到200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