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段永平再次增持騰訊股票,市場反應會否再現「損失慘重」?

2024-08-21股票

近日,知名投資人段永平頻頻發文談騰訊,並透露自己「買了點騰訊」。

事實上,今年以來,多路資金持續加碼港股市場,南向資金凈買入額已超過420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水平。多位績優基金經理明確表示,港股當前面臨難得的投資機遇。

段永平再買騰訊

8月15日,段永平發文稱:「剛剛買了點騰訊。沒有賣put可以用,實在是折騰人,改了好幾次單,每次下單連一萬股都買不到。」

此後,段永平更是多次發聲談及對騰訊估值的理解。「如果考慮騰訊的投資部份,pe(市盈率)實際上已經低過20了。」當被問及具體的計算方式,段永平表示,「可以假設騰訊把投資都賣掉,把錢還完債務後全部用來回購,完了再算pe就比較真實了。這是假設,沒必要但可以這麽做。」

段永平此前也十分看好茅台。面對網友「如果以持有10年為基礎,目前是騰訊便宜還是茅台便宜呢」的提問,段永平也給出了回復:「這是讓我預測10年後的股價嗎?我不知道誰會漲得更多更快,但我覺得這兩個生意都不錯,都值得收藏。」

曾因買入騰訊引發爭議

從段永平過往發文看,過去幾年來,他多次談到騰訊,還曾引發爭議。

段永平多次表示看好騰訊:「港股裏我能看懂的好公司裏騰訊確實是top的。」在2022年騰訊下跌行情中,他多次表達對騰訊的看好,還發文表示加了倉。

不過,2022年10月底之前,騰訊處在震蕩下行行情中,股價在10月下旬一度跌破200港元。段永平在400多港元就發文買入,很多投資者也跟著買入。

由於騰訊「跌跌不休」,2022年8月,段永平透露買入騰訊的倉位不到1%,這讓很多跟風重倉買入的投資者「破防」。

讓網友「破防」的原因之一是段永平只談對公司的看法,記錄自己的操作,也確確實實買入了。但很多投資者可能以為段永平買入不少,於是跟風重倉買入,在騰訊股價腰斬的情況下,損失慘重。

在2022年10月騰訊股價幾乎跌到冰點時,段永平表示「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但還是堅持在買。

從2022年10月底開始,騰訊開始強勢反彈,短短幾個月時間漲了一倍多。段永平在上漲之後賣掉,進行了波段操作。

在2023年四季度,段永平又表示在買騰訊。

多路資金加倉港股

從機構動向看,今年以來,港股正成為其加倉的重要方向。

據Choice統計,截至8月16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凈買入4236.31億元,超過2023年和2022年全年凈買入額。最近三個月來,南向資金凈買入2080.95億元,接近今年以來凈買入額的一半。

大量資金也在借助ETF入市。據Choice測算,截至8月15日,近三個月以來,富國港股通互聯網ETF凈流入額超過30億元,工銀瑞信港股紅利ETF凈流入額也在14億元以上。

此外,從新成立的ETF看,機構成為重要持有人。以南方中證國新港股通央企紅利ETF為例,截至7月3日,前十名基金份額持有人均為機構投資者。其中,國新投資持有份額為2.25億份,占基金總份額的20.26%,位列第一大持有人。

事實上,除了上述機構借道ETF布局港股以外,公私募機構也在積極加倉港股市場。

從公募基金看,根據國泰君安的測算,隨著南向資金的持續增配,基金對於港股的持倉比例距2021年的高點已經很近。具體而言,截至二季度末,主動偏股型基金港股配置占比11.5%,環比增長2.3個百分點。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在公募基金前20大重倉股中,有3家港股公司,分別是騰訊控股 、中國海洋石油和美團-W。其中,騰訊控股被612只基金重倉持有,截至二季度末,持倉市值高達388億元,是基金第三大重倉股。

從近期觀點來看,多位知名基金經理明確表示看好港股後市。

景林資產總經理高雲程表示,港股資產已經到了「不用紙筆就能算出價值的時候」。在他看來,過去三年來,受過度競爭等因素影響,一些港股科技龍頭公司的估值一降再降,已接近公用事業高分紅公司的水平。但這些公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平台,涵蓋了娛樂、社交、購物、旅行、餐飲、生活服務等方面。

在高雲程看來,在經歷了過度競爭、無邊界擴張、股價大幅下跌之後,這些公司在經營上更加務實了,資本開支更為謹慎了,更加聚焦核心主業的發展,更加強調股東回報。

「對比海外類似公司的合理估值水平,再考慮未來三年年均業績增速15%左右的可能性,加上平均每年4%—7%的分紅回購率,用簡單的數學公式就能算出未來三年股價上漲的潛在空間。」高雲程得出結論說,這是到了不用紙筆就能算出價值的時候了。

「港股總體是非常便宜的,我們持倉中的港股占比相對更高。自下而上看,一批細分行業龍頭已經十分便宜,只是受經濟和股市的Beta影響,需要控制買入節奏。從長期看,這部份資產應該能夠有很好的回報率。」聚鳴投資董事長劉曉龍說。

華安合鑫董事長袁巍表示,當前看好港股市場的理由變得更加堅實。從資金層面來看,除了南下資金,還包括外資回流、空頭回補等資金,出現了「三管齊下」流入港股的局面。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港股上市公司業績不斷超預期。

「我們跟蹤的很多港股互聯網龍頭公司、央企龍頭、高端制造龍頭公司的業績都出現了明顯改善的趨勢,科技行業龍頭2024年一季報的業績表現均超出了投資者一致預期。」袁巍說,港股眾多公司業績的高增長和仍然處於低位的估值水平,帶來了足夠大的安全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