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動物界全系列】蚜總科—斑蚜科(上):子楝台斑蚜

2024-06-06動物

蚜總科—斑蚜科(上):子楝台斑蚜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後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半翅目

胸喙亞目

蚜總科

斑蚜科

斑蚜科(學名:Drepanosiphidae)是蚜總科下的一個科,曾經被稱作斑蚜亞科(Drepanosiphinae),分在蚜科下。2009年被認定為一個新科。

1.子楝台斑蚜

子楝台斑蚜(學名:Taiwanaphis decaspermi)是斑蚜科台斑蚜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有翅孤雌蚜體橢圓形,玻片標本頭部、胸部深色,腹部淡色,無斑紋,單眼及眼瘤顯著大型,黑色,觸角節Ⅰ、Ⅱ黑色,節Ⅲ淡色,其余淡褐色;喙淡色,頂端黑褐;足各節淡色,腹管及尾片黑褐色,尾板及生殖板淡色。體表光滑,頭部背前方有微隆突起,腹部背片Ⅰ-Ⅶ黑色饅狀大型緣瘤,各瘤由粗刻突布滿,腹部背片Ⅷ背片隆起。氣門圓形關閉,氣門片黑褐色。體背毛極短不甚顯著,毛長均不大於毛基孔。中額及額瘤微隆,呈淺W形。觸角微瓦紋,觸角毛極短,節Ⅰ、Ⅱ有毛,其他節毛不顯,節Ⅲ有半環及橢圓形次生感覺圈。喙不達中足基節,節Ⅳ+Ⅴ盾狀,有次生毛。足光滑,股節淡褐色,股節端部外緣有微瓦紋。前翅翅痣及徑分脈明顯,前後翅各脈鑲寬邊。腹管圓錐體狀,有皺紋,無緣突。尾片長瘤狀,中部收縮,瘤狀部有小刺突布滿,有較尖毛。尾板分裂為兩片。生殖板半圓,光滑。

(2)生長習性

在幼葉下面或枝條上取食。寄主為桃金娘科 Myrtaceae植物,如:五瓣子楝樹 Decaspermum fruticosum(台灣)、番櫻桃屬的 Eugenia minutiflora 和Syzygium buxifolium(香港,廣東)。

(3)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廣東、廣西、海南、台灣、香港。

2.斑長斑蚜

斑長斑蚜(學名:Tinocallis platani)是斑蚜科長斑蚜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有翅孤雌蚜體橢圓形,活體淡黃或淡綠色,有黑色或棕色斑。玻片標本頭部和前胸背板緣域及中側域不規則骨化,中、後胸背板暗褐色;觸角節Ⅰ、Ⅱ各節端半部、節Ⅲ-Ⅴ各節端部、節Ⅳ端半褐色,其余淡色,喙端暗褐色;腹管、尾片、尾板淡褐色,足基節、轉節、跗節褐色,其余節淡色;腹部背片Ⅰ-Ⅶ各節有緣斑。觸角節Ⅲ-Ⅵ、脛節端半及跗節有稀疏小刺突橫紋,尾片和尾板有稀疏小刺突。中、後胸背板有「O」形皰狀突起。體背毛粗短,鈍或尖,各毛有毛基斑,頭部背毛有明顯的毛基瘤。節間斑褐色明顯。氣門卵圓形,開放或關閉,氣門片卵形,褐色。中額微隆。觸角毛短尖,節Ⅲ有條形次生感覺圈,分布在基半。喙端達中足基節,節Ⅳ+Ⅴ粗,有次生毛。後足各節斷裂。脛節端部毛分化,與該節其他毛不同;前翅中脈分叉,徑分脈不顯;翅痣中部外側淡色,其余褐色;中脈有較寬翅曇,肘脈有翅曇,端半部翅斑大;肘脈基部和端部有翅斑;有較細的翅曇。腹管截斷狀。尾片瘤狀。尾板內陷為倒「U」形。

(2)生長習性

本種蚜蟲在榆樹葉背面取食。

(3)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新疆。

國外分布:中亞,蒙古,俄羅斯,丹麥,瑞典,挪威,芬蘭,西班牙,匈牙利,英國,德國,波蘭,北美。

3.竹縱斑蚜

竹縱斑蚜(學名:Takecallisarundinariae)是斑蚜科凸唇斑蚜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無翅孤雌蚜:體長2.15-2.24mm,長卵圓形,淡黃色。頭光滑,具較長的頭狀背剛毛8根,唇基有囊狀隆起,喙短;復眼大,紅色,具復眼疣,單眼3枚;觸角灰白色,6節,約為體長的1.1倍,觸角疣不明顯,中部疣發達;足細長,灰白色。

有翅孤雌蚜:體長2.32-2.56mm,長卵圓形,淡黃至黃色。頭光滑,具背剛毛8根,中額隆起,額瘤外傾;喙短粗、光滑;復眼大,有復眼疣,單眼3枚;觸角細長,6節,約為體長的1.6倍,灰白色。第1-7腹部背面各有縱斑1對,每對呈倒八字形排列,黑褐色。前翅長3.42-3.74mm,中脈2分叉。足細長,灰白色。

(2)危害

危害斑竹、金明竹、烏哺雞竹、紅竹、早竹等竹種。被害嫩竹葉出現萎縮、枯白,蚜蟲分泌物粘落處滋生煤汙病,特別是汙染竹葉,影響光合作用和觀賞性。

(3)分布

北京、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

4.印度側棘斑蚜

印度側棘斑蚜(學名:Acanthotuberculatus indicus)是蚜科側棘斑蚜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有翅孤雌蚜體卵圓形,活體綠色。玻片標本頭部及前後胸淡色,中胸淡褐色,腹部淡色,前胸背斑與節間斑愈合,腹部背片Ⅱ、Ⅲ有中斑,胸部背板及腹部背片Ⅰ-Ⅴ各有緣斑,緣斑與緣瘤愈合。觸角節Ⅰ兩緣及ⅢⅥ各端部黑色,喙頂端黑褐色,後足股節端部及脛節基部,跗節黑褐色,其他淡色,腹管、尾片、尾板淡色。體背有明顯背瘤,各瘤小刺突布滿。氣門圓形關閉,氣門片淡色。中額瘤微隆,額瘤隆起。觸角節Ⅰ內緣突起,節Ⅰ-Ⅲ光滑,Ⅳ-Ⅵ有微瓦紋,節Ⅲ有圓形次生感覺圈,分布於基部。喙不達中足基節,節Ⅳ+Ⅴ楔狀,有次生毛。足光滑,脛節端部有小刺突密布。前翅狹長,翅痣呈U形,有黑曇,有一排毛,徑分脈兩端粗黑,中部不顯,翅脈基部鑲黑邊,基池翅脈淡色。腹管短筒狀,光滑,有緣突。尾片瘤狀,有長曲毛。尾板分裂為兩片,有長短毛。生殖突黑色。生殖板淡色,有尖毛。

(2)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浙江、山東。

國外分布:日本,北韓,印度。

5.白新樺斑蚜

白新樺斑蚜(學名:Neobetulaphis alba)是斑蚜科新樺斑蚜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無翅孤雌蚜卵形,玻片標本體淡色,無斑紋,觸角節Ⅲ-Ⅵ各端部及節Ⅵ鞭部黑色,其他淡色;喙頂端及足跗節黑色,其余各足節、腹管、尾片及尾板淡色。體表較光滑,有皺曲紋,各節分布明顯,腹管後幾節小刺突微細瓦紋,腹面橫瓦紋。氣門小圓形關閉,氣門片淡色。-體背剛毛各有一隆起淡色的毛基斑,體背毛長粗大,頂端圓,腹面毛短,尖細。中胸腹岔淡色無柄。中額及額瘤不隆呈平頂狀。觸角節Ⅲ-Ⅵ明顯瓦狀紋,觸角毛短,鈍頂。喙粗短,達中足基節,節Ⅳ+Ⅴ短圓錐狀,有次生毛。足各節光滑;足毛尖銳。腹管短筒狀,光滑,端部兩緣皺曲紋,有明顯緣突。尾片長尖瘤狀,基部寬大,中部收縮,頂端尖銳,背、腹面有長短尖銳毛。尾板分裂為兩片,呈W形,各片頂端尖銳。生殖板淡色,卵圓形,有明顯小刺突瓦紋,有尖毛。

(2)生活習性

寄主:白樺。

(3)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北京。

國外分布:日本。

6.水竹斑蚜

水竹斑蚜(學名:Chucallis bambusicola)是斑蚜科竹斑蚜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有翅孤雌蚜體卵圓形,活體黑褐色,有黑斑,背瘤黑色。玻片標本頭部及前胸褐色,中胸黑色,腹部淡色;體背中瘤、緣瘤全黑色;觸角節Ⅰ、Ⅱ黑色外,其他各節淡褐色;喙頂端黑褐色;前足全淡色,中足股節基部及基節黑色,後足脛節基部和基節黑色,其他部份及各跗節淡色;腹管黑色,端脛及基部上緣淡色,尾片、尾板淡色。體背有明顯背緣瘤,各節背瘤基部與中側斑融合,頭部及胸部無背瘤。體表光滑,背中緣瘤有小刺突組成的橫紋。體背毛尖銳。氣門圓形開放,氣門片黑色。中額及額瘤隆起,呈「W」形。觸角細長,節Ⅲ基部膨大,有微瓦紋,觸角少毛短尖銳,節Ⅲ有大圓形次生感覺圈,位於基部膨大處。喙短粗,達前胸後緣,節Ⅳ+Ⅴ盾狀,有次生毛。足長大,前足基節寬大,大於中後足基節;各脛節端部有淡色小刺突分布。前後翅脈淡色,無曇;徑分脈基半部不明顯或缺。腹管截斷狀,光滑,無緣突,有切跡,基部有長剛毛。尾片瘤狀,有小刺突組成橫紋,有長短毛。尾板分裂為兩片,呈「W」形。生殖板帽狀有一寬橫帶。

(2)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浙江、四川、甘肅、台灣、香港。

7.短毛毛斑蚜

短毛毛斑蚜(學名:Symydobius brevicapillus)是蚜科毛斑蚜屬 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無翅孤雌蚜體橢圓形,活體淡褐色。玻片標本頭部、胸部黑色,腹部淡色,有黑斑,腹部背片Ⅰ-Ⅶ各獨立緣斑,Ⅰ-Ⅷ各背中大斑,Ⅰ-Ⅵ各有側小斑,Ⅶ側斑斷續與緣斑相溶,Ⅷ有橫帶,橫貫全節;觸角褐色,節Ⅲ、Ⅳ-Ⅵ各端部黑色;喙淡褐色,頂端及各緣域黑褐色;足深色,後足各節黑褐色;腹管淡色,尾片、尾板及生殖板黑褐色。體背斑有小刺突組成瓦紋,淡色處光滑。氣門圓形開放,氣門片黑色。節間斑褐色。體背毛尖銳,腹部腹面多毛於背毛。中額不隆,額瘤隆起外傾。觸角粗糙,有密粗瓦紋,節Ⅲ有腎形次生感覺圈,分布於基部;原生感覺圈有睫。喙達中足基節,節Ⅳ+Ⅴ楔狀,有次生毛。股節有瓦紋,脛節微皺紋。中胸緣域骨化,分節明顯,背中緣分裂,不形成盾片,中胸腹岔明顯長柄,與背中相溶呈骨化。腹管短筒形,無緣突,由粗刺突組成橫紋。尾片饅狀。尾板末端圓。

(2)生活習性

寄主:樺木屬。

(3)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分布於河北。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微信公眾號「 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