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世界環境日丨密雲水庫旁小漕村,護鳥人同時見到七只「國寶」珍禽

2024-06-06動物

「你敢相信嗎?大鴇、白尾海雕、白枕鶴、黑鸛、東方白鸛、獵隼、白鶴,這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時出現在河邊。」護鳥誌願者宋會強告訴記者,他在密雲水庫附近小漕村,曾同時看到七只珍禽。

京郊密雲森林和水資源豐富,每到遷徙季,浩浩蕩蕩的候鳥大軍穿越山川湖泊,落腳在這片山水相依之地進行棲息及補給。目前,密雲區域內野生鳥類已達412種,約占北京市鳥類物種數量的80%。

今年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北京市密雲區法院環境資源法庭日前在太師屯鎮設立鳥類棲息地法治保護教育基地,密雲區法院此前已分別設立了生態修復補植復綠基地、生態環境公益修復增殖放流基地。至此,「水、陸、空」三棲生態保護基地在密雲水庫沿岸落成。

愛鳥誌願者與密雲的中小學生一起放飛受救助的鳥類。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村民為鳥兒們種出「營養食譜」

常住人口約1500人的太師屯鎮小漕村,位於密雲水庫東側,有潮河主幹河道從西北側流過,寬闊的水面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吸引著大批水鳥來此棲息覓食。每年冬春之交,不乏國家一級、二級珍稀保護鳥類在此落腳。

北紅尾鴝。宋會強 攝

每年晚秋,小漕村村民為了讓這些珍稀鳥類有寬敞的棲息環境,會對村裏幾十畝玉米進行搶收。宋會強說,他和其他護鳥誌願者在村裏觀鳥十多年了。小漕村總能讓人喜出望外。有一年11月份,宋會強剛架上照相機,就在一群短嘴豆雁中發現了一個灰棕色的身影。它的脖子是灰色的,背部的羽毛是棕黑相間的花紋,眼睛又黑又圓。「是大鴇!」宋會強連忙按下快門,讓眼前剎那化為永恒。

「大鴇如果在一個地方越冬比較舒適,通常第二年還會來,說明這塊棲息地已經得到了大鴇的‘認可’。」宋會強說。

為了獲得鳥兒們的「認可」,村民們做了許多努力。每年村裏會找人搶收農田為它們留足棲息地,同時預留食物並找專人看護。2023年3月,村裏在政府支持下,和一個公益協會建立了小漕村示範專案,透過調整種植作物結構的方式,來為鳥兒們最佳化「營養食譜」。

據該公益協會介紹,小漕村村民長期種植玉米,容易造成鳥類食源單一;示範專案選取180余畝農田作為示範地,采用生態種植的方式,不使用農藥化肥,同時改種大豆、花生、高粱、苜蓿、谷子等其他食源,並在收割時適度為鳥類預留食物。

數據顯示,雜糧混合種植區域的鳥類多樣性,與其他單一種植的農田相比有明顯提升。研究人員在雜糧混合種植區域觀察到普通朱雀、雲雀、東亞石䳭、小鹀、鵪鶉、楔尾伯勞等20余種鳥類,表明異質的農田生境對於鳥類多樣性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雜糧田裏還有蒙古兔、豬獾和其他小型嚙齒動物,這些小型動物也吸引了遷徙路過的雀鷹、短趾雕、白尾鷂、紅隼等猛禽在農田捕食。而單一種植玉米的田中,只有栗鹀、小鹀、東亞石䳭等幾種鳥類。

法治護鳥基地落在清水河岸

6月3日,密雲區法院在太師屯清水河畔建立了鳥類棲息地法治保護教育基地,主要承擔宣傳教育功能。當天下午,密雲區法院環境資源法庭的工作人員,在小漕村為村民和學生們帶來一堂關於愛鳥護鳥的普法宣傳課。法官助理陳羽彤講述了北京首個對獵殺野生動物被告人判處懲罰性賠償的案例。

鳥類棲息地法治保護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2022年4月28日23時許至4月29日2時許,被告人劉某等五人駕駛車輛從順義區至密雲水庫上遊太師屯鎮、高嶺鎮多個樹林內,使用彈弓、彈弓槍、復合弓等禁用工具,強照明、熱成像儀、雞媒播放器等專業器材,夜間照明行獵等禁用方法,捕獲野生動物6只,後被查獲。經鑒定,6只野生動物物種為雉雞。雉雞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整體價值為人民幣1800元。

經密雲區法院審理,該案判處五被告人拘役五個月、有期徒刑六個月至七個月不等的刑罰,同時一並判決五被告人連帶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1800元,承擔懲罰性賠償金3600元,責令其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陳羽彤介紹,這次案例啟用了【民法典】確立的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民法典】中確立了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但是在【民法典】施行後將近兩年的時間裏,北京法院沒有判處過懲罰性賠償金,我們這是首案。這個案件審理前,我院和檢察院座談,固定訴訟請求,懲罰性賠償金基數、倍數達成一致。」

在此案後,密雲區法院探索建立了補植復綠基地,將首筆懲罰性賠償金直接用於生態修復。該案中的五名被告人在植樹節補植復綠,種了100棵樹。2023年4月,密雲區法院在龍泉湖畔集體林場設立了生態修復補植復綠基地,針對破壞生態環境案件的侵權人,在生態環境原址原貌無法恢復時,采用補植復綠方式進行替代性修復,從而達到「異地補植、恢復生態、總體平衡」的修復效果。

即將被放飛的鳥。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這樣既克服了原址原貌無法恢復的困難,又實作了彌補和改善整體生態環境,同時與林場合作共管,避免生態修復流於形式。」密雲區法院環境資源法庭庭長孟娜說,去年以來,已有10名被告人在法院的監督和林場的指導下履行了生態修復義務。

今年4月,密雲區法院又聯合密雲區檢察院、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區農業農村局、區農業服務中心,在密雲水庫北白巖管理站增殖放流點設立生態環境公益修復增殖放流基地,開展首次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品種包括鰱魚、鱅魚等,共計80.13萬公斤。

至此,生態修復補植復綠基地、生態環境公益修復增殖放流基地、鳥類棲息地法治保護教育基地相繼落成,對應「水、陸、空」三棲生態保護。據介紹,三大基地分別承擔懲戒修復、生態補給、宣傳教育功能。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王子誠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