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NASA隱藏的黑暗實驗!超越種族的愛情,結局竟如此殘酷

2024-09-11動物

1966 年 10 月,邁阿密郊外一間實驗室中,一只海豚出現了奇怪行為,它不再像往常一樣快樂,變得焦躁不安,甚至用它的身體猛烈撞擊水池邊緣。一開始,研究人員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異常行為,但隨著時間推移,海豚的行為越來越怪異。一天早晨,研究人員發現這只海豚竟然靜靜沈入池底,不再浮上來呼吸。他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海豚的呼吸方式與人類不同,他們的呼吸是有意識地進行,不是自動的,它們沒有鰓,無法直接在水中呼吸。因此海豚必須定期浮上水面,靠噴射孔呼吸才能生存。這意味著已經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這只海豚竟然選擇自我了結,而它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它愛上了一個人類。

為什麽一只本該在海洋快樂生活的海豚會被囚禁在實驗室裏?實驗過程還發生了哪些事情?竟然會讓一只海豚愛上人類?

杜文島是一座隸屬於美國的島嶼,位於加勒比海,屬於處女群島的一部份。美麗的海灘、清澈的海水和繁華的港口文明,每年都吸引數百萬遊客到此一遊,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人人眼中的熱帶天堂曾經進行了一場打破物種界限的禁忌實驗,而這場實驗的資助方竟然是NASA。

一九六零年代初期, NASA 正在全力推動太空探索計劃,此時他們不僅關註如何把人類送上月球,更開始考慮與外星智慧生命接觸的可能性。在這個關鍵時刻,一位名叫做約翰的科學家進入NASA視野。此人是一名神經科學家,曾經在二戰時期參與美國空軍高空飛行生理學研究。二戰結束以後,他開始投入大腦的研究。此時他註意到海豚的大腦相對於體重來說相當的大,在動物界中幾乎僅次於人類,而且海豚的大腦皮質具有高度皺折,這通常是高智能的標誌。約翰相信海豚是極為聰明的生物,他們甚至會合作捕獵。於是約翰決定對其展開研究。

1957 年的某一天,約翰的妻子瑪麗來到了實驗室,見約翰正在與助理交談,便在一旁等待。然而,就在等待的過程中,瑪麗發現一旁的海豚不斷發出聲音,仔細一聽,海豚似乎是在模仿約翰說話。瑪麗立刻告訴約翰,這一現象令約翰大感震驚,他立刻投入了研究,他發現海豚不是在模仿人類說話,而是在嘗試與人類溝通。這怎麽可能呢?雖然古希臘的神話曾經描述有海豚救人,有海豚與人類溝通的例子,那畢竟只是傳說。然事實就擺在那邊,經過幾次觀察,約翰的直覺告訴他,海豚真的在努力與他溝通,於是為了要確定這件事情,約翰四處尋找資金,並在 1961 年出版了一本名為【人與海豚】的書籍,竭盡全力將海豚可以與人類溝通的事情推向公眾。

在這本書中,約翰大膽預測,未來海豚可能會被視為與人類平等的智慧生命,並在聯合國代表海洋動物發聲。他甚至還說,說不定海豚是一種高度前進演化的外星物種。這個想法引起傳奇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的重視,法蘭克一生都在尋找外星文明,並於1961 年提出了德雷克方程式式,這個公式可以用來預估銀河系可能存在多少可以與我們聯絡的外星文明。當時法蘭克註意到了約翰的研究,他認為人類必須要在尋找外星文明的同時,做好隨時與外星人溝通的準備,他相信,如果人類能夠與海豚建立有效的溝通,那麽這種經驗就可能可以套用在與任何形式的外星智慧生物交流上。於是,在法蘭克的引薦下,約翰成功說服了NASA出資贊助。

為了要營造良好的實驗環境,約翰在聖杜文島建立了一間名為海豚屋的實驗室,這是一間專門為海豚打造的智慧建築,一樓為海豚的水池區,二樓則是人類的辦公居住區。每天漲潮的時候,海水都會從建築物的左側閘門進入,臟的海水會從建築物右側排出。實驗進行了幾個月後,一位意外訪客的到訪讓實驗逐漸進入高潮。

瑪格麗特豪洛瓦特是聖杜文島上的居民,1964 年, 23 歲的她聽聞島上建了一個實驗室,似乎正在進行有關海豚的研究。瑪格麗特對此非常感興趣,幾乎每天都會來到實驗室報到,約翰允許瑪格麗特進入觀看海豚。久而久之,約翰註意到瑪格麗特與一只名為皮特的海豚非常親近。海豚屋一共有三只海豚,分別是兩只母海豚,一只公海豚皮特。

然而不知道為什麽,每當瑪格麗特來的時候,皮特都會不停地跟瑪格麗特互動。於是約翰詢問瑪格麗特是否願意參與實驗,並擔任實驗的關鍵角色,教導海豚說英文。瑪格麗特一聽立刻答應,因為她從小就非常喜歡海豚,這對她來說簡直就是夢幻職業。瑪格麗特並不具有專業背景,但約翰認為在這個環節上能與動物拉近距離,比起專業人士來說更加重要。果然,瑪格麗特加入之後,皮特變得非常喜歡上課,但喜歡上課與成績好壞是兩回事。這也不能怪皮特,因為海豚不像人類有聲帶。一般海豚是靠位於噴射孔下方的鼻氣囊發出哨音或者是哢嚓聲。但要海豚發出人類的聲音,則是要靠海豚上方的噴射孔。

令團隊興奮的是,透過幾周的嘗試以後,瑪格麗特與皮特有了重大進展。皮特的發音開始貼近英文one two three。然而,皮特剛剛取得了一些進展,卻又突然進入了停滯期。瑪格麗特發現皮特開始抗拒上課,有的時候甚至還掉頭遊走。於是為了要讓實驗繼續,瑪格麗特向約翰提議要與皮特 24 小時住在一起。海豚是水中的生物,人不可能 24 小時與它待在一起,人不能進入水裏,可以不讓海豚進入人的世界。瑪格麗特告訴約翰,她希望能徹底打破人與海豚之間的距離,拆掉實驗室既有的格局,並將整棟建築灌入海水。

約翰聽完非常興奮,幾乎是立刻就同意了這個大膽的提議,於是,史上第一棟為海豚量身打造的別墅就這麽誕生了。在重新規劃下,海豚屋被分為三大區域,深水區、潛水區、幹燥區。簡單來說,這棟建築物理除了實驗室因為要存放儀器不能碰到水以外,幾乎全部的空間包括二樓都被灌入高度46 公分左右的海水,這個高度大概是膝蓋上方一點點,在這樣的水位下,人類可以輕松行走,海豚也可以自由移動。為了要讓海豚可以自由上下樓,研究團隊還打造了一部電梯,這部電梯可以供人及海豚使用,電梯有兩個按鈕,一個在水上,一個在水下,海豚可以隨時上下樓。

為了要實作完全住在一起的目標,團隊還特別設計了水上家具,瑪格麗特有一個吊掛在天花板上的桌子,平時瑪格麗特在這裏辦公、寫日記,偶爾也會在這裏打電話與朋友聊天,跟皮特進行各種互動。偶爾兩人還會來到二樓陽台坐坐日光浴。就連晚上睡覺,瑪格麗特都是睡在一張高出水面的特制床上,而皮特則是睡在床下。除了朝夕相處之外,為了讓皮特更加精準地學說話,瑪格麗特還特別在嘴巴的周圍畫上了一圈白色,並把嘴唇塗黑,這樣皮特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到瑪格麗特說話時的嘴型。果然,在瑪格麗特的努力之下,皮特的語言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每天早上他們都會互相打招呼。

皮特只花了一兩個月就學會說一些基礎的單字,比起人類的嬰兒快上許多。 當時NASA科學家卡爾薩根,就是那位朝太空發送唱片,向外星人自我介紹的天文學家,也曾經來到了海豚屋,並對實驗的結果提出質疑。他認為海豚說話的行為只是在模仿人類,並不能證明他們了解這些語言的意思。但約翰卻不認同,因為當瑪格麗特拿出球或者是各種形狀的圖片時,皮特不需要瑪格麗特的提示,就會直接說出物體名稱。還有當他們展示三顆球的時候,皮特不會只說球,而是會說數碼。顯示皮特不但會數,甚至還了解 3 的含義。最重要的是,當瑪格麗特說話的時候,皮特不會說話,而是靜靜聆聽,等瑪格麗特說完,它才會說話。這些行為都像是在與人類對話,而非是模仿。

然而,就在實驗看似進展順利時,瑪格麗特註意到皮特開始出現了一些怪異的舉動,它會時不時用嘴頂瑪格麗特。有一次,瑪格麗特想要給皮特上課,皮特竟然潛入到水底,輕輕用嘴巴劃過瑪格麗特的腿,皮特甚至出現了生理反應。此時,瑪格麗特終於發現皮特想要壞壞,於是他讓皮特乘坐電梯到一樓尋找另外兩只母海豚。

起初這招還算管用,但不知道為什麽,後來皮特竟然開始拒絕與母海豚發生關系,只對瑪格麗特產生壞壞反應,而且這個過程還越來越暴力,甚至導致瑪格麗特的腿部受傷。這嚴重地影響英語課程的教授,於是為了要讓學生恢復專心,老師決定從根源處著手。每當皮特出現生理反應的時候,瑪格麗特都會用手釋放萬惡根源。在紀錄片中,瑪格麗特提到她會盡量溫柔,因為這就是皮特的一部份。瑪格麗特還發現在鏟除壞東西以後,皮特會更加認真地上課。感覺皮特似乎也知道要給予一點回饋。一回生兩回熟,皮特不再需要暴力表達需求,而是會溫柔地摩擦瑪格麗特,而瑪格麗特也會溫柔地回應它,讓皮特感受到充滿愛的語氣、觸感和情緒。

就在新模式的互動下,皮特越來越依賴瑪格麗特,無論瑪格麗特走到哪裏,皮特都會跟著。有的時候瑪格麗特休假外出,皮特還會焦慮地在房子裏不斷尋找瑪格麗特,甚至瑪格麗特與其他人說話的時候,皮特還會在一旁不斷發出聲音幹擾,擺出一副吃醋的態度。有一次瑪格麗特跟一名獸醫說話,皮特故意擺動身體,濺起了水花,噴瑪格麗特及對方滿身是水。還有一次,瑪格麗特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外出,皮特竟然遊到了瑪格麗特的前面,輕輕頂她的手,似乎是在告訴她不要離開。特別的是,在實驗日記中,瑪格麗特還表示,她發現自己也開始對皮特產生依賴。

與海豚生活並不如想象中美好。長期浸泡在水中,讓瑪格麗特的皮膚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她的胯下。因為長時間穿緊身衣,導致她皮膚擦傷,晚上洗完澡之後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回到床上。可當她回到床上的時候,衣服已經被鹽水浸濕,就算用毛巾擦幹,濕氣仍是會滲入她的床單及被子,她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身體還會附著海水蒸發後留下來的鹽巴,不只是生活上的不便,由於實驗的關系,平常大部份時間海豚屋裏面不會有其他人來訪,日子久了,瑪格麗特難免覺得孤單。

以上這些漸漸導致瑪格麗特出現了憂郁情緒,每當她憂郁的時候,皮特都會發出聲音安慰她,有的時候還會丟球給瑪格麗特,要用玩球的方式調整瑪格麗特的情緒,讓她感到快樂。這些舉動不但帶給瑪格麗特莫大的安慰,也讓她感受到一種被關心的溫暖。於是就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下,瑪格麗特對皮特的感覺也出現了變化,她不再只是以實驗的方式看待她與皮特的關系,而是對它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就在一切看似順利時,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1960 年代,嬉皮士文化席卷美國,嬉皮士們推崇和平、愛與自由,並致力於尋找靈性,迷幻藥物如LSD大肆流行,將其視為通往更高意識和心靈覺醒的途徑,這股潮流也吹進了海豚屋。 LSD 是一種強烈的半人工致幻劑,很多國家都已經將它列為了毒品。約翰曾經多次註射LSD,然後他經歷了強烈的意識轉變,甚至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仿佛心智脫離了現實束縛,進入了一種全新認知的境界。在這種狀態下,他能夠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思想流動和不同物種之間的情感連結。

他開始思考,如果 LSD 可以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思想突破,那麽同樣擁有高度智能的海豚是否也能從中受益呢?如果能讓海豚體驗到這種認知提升,或許能為海豚和人類之間開啟一扇全新的溝通大門。於是,他萌生了想要給海豚註射 LSD 的想法,這個想法遭到研究團隊的強烈反對。然而,此時的約翰已經勢在必行,不過在瑪格麗特的堅持下,他沒有為皮特註射,而是給那兩只母海豚進行註射實驗。

註射10 分鐘過去,海豚沒有任何特殊反應。這個結果讓約翰無法接受,他偏執地認為應該要有一些突破,但什麽都沒有發生。此時約翰拿起了一旁的電鉆,朝地面鉆去,極大的震動驚擾了海豚,也震驚了NASA。最終NASA以實驗沒有顯著效果以及實驗違背了倫理為由,停止了對海豚屋的資助。在NASA停止資助後,研究團隊很快解散了,瑪格麗特無法留住皮特,因為皮特不是她的資產。

1966 年 10 月,海豚屋即將停止運作,約翰決定將海豚送往邁阿密的實驗室。當時瑪格麗特被告知三只海豚將會得到妥善的照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那天,海豚們被裝進了特制的水箱中,再由大型運輸機送往邁阿密。過程中海豚非常驚恐,因為它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經過一番波折,好不容易抵達邁阿密的海豚也不好過,因為這間實驗室與海豚屋有著天壤之別。實驗室環境昏暗,不但沒有陽光照射,海豚生活在非常狹窄的環境裏。更糟糕的是,實驗室缺乏水迴圈性,水面上浮著他們的排泄物,空氣中充滿了刺鼻的氣味,這對海豚來說簡直就是地獄。然而對皮特而言,這些可能都不是最痛苦的,真正讓他痛苦萬分的是瑪格麗特的消失。他無法理解為什麽瑪格麗特不見了。

奧巴瑞是一名海豚馴養專家,曾經參與過海豚屋實驗,當時他去探望過海豚。根據他的說法,來到邁阿密實驗室後,皮特總是會不斷探出頭,四處張望,好像是在尋找什麽。也許是對人類的失望,也許是無法接受這樣的環境,皮特開始不怎麽吃東西,精神狀況也變得很差。曾經那只充滿活力,對人類語言展現出驚人理解力的海豚,現在只剩下了絕望。最終它選擇不再呼吸。另一名曾經參與海豚屋實驗的獸醫不諱言地表示,皮特是要自殺了。動物自殺是一個爭議性話題,盡管海豚呼吸是自主性的行為,但專家並沒有辦法 100% 的肯定皮特是自殺,因為要判斷自殺與否,必須要先知道皮特是否理解生與死的概念。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永遠無法知道。

位元不是唯一一個愛上人類的動物,一位名叫做馬爾科姆布羅納的美國人表示,他曾經在1970 年代,受邀去拍攝佛羅裏達樂園的海豚,並與海豚互動,在與海豚互動的過程中與一只名為多麗的海豚相愛,甚至還與他發生了不當行為。根據他的說法,多莉是自願的,因為他也愛上了她。雖然這聽上去像單方面的說辭,當馬爾科姆再與多麗會面以後,多麗竟然也拒絕呼吸,最終導致死亡。

回到約翰博士在海豚屋的實驗結束以後,有一段時間他沈迷於 LSD 帶來的全新世界,並在一款他自己發明的隔離艙中進行自我感官剝奪實驗,是指透過隔離感官輸入來研究大腦和意識反應的實驗。簡單來說就是他想要知道當一個人徹底沒有感官知覺的時候會發生什麽事,有點類似於極端的冥想。但要營造完全沒有感官知覺的環境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個世界無時無刻都有聲音,就算真的營造了沒有聲音的環境,也還是有觸覺。於是為了要盡可能沒有感官,他發明了隔離艙,並在隔離艙裏加入了高濃度鹽水。由於鹽分高的緣故,使用者會在水中漂浮並感受到一種無重力的狀態,裏面沒有任何光線,也沒有任何聲音,水溫也被調節到了與人體溫度接近的程度,使人漂浮在水中時不會感到冷和熱。

根據約翰說法,由於所有的感官知覺都已經盡可能的被隔絕一次,進入隔離艙的人會感受不到自己的身體,並進入深度冥想、做夢,甚至還可以體驗到靈魂出竅或進入超現實世界的現象。後來約翰還在剝奪實驗中自行服用了LSD,進一步沈迷於探索精神意識的極限。直到十多年後,他終於從永無止境的超現實夢中蘇醒,他開始回顧當年海豚屋裏發生的事情,比如回顧到他一開始,他的初心是想要向世人證明海豚也像人類一樣,他們有感情有思維,會溝通,當時為了要證明這件事,他努力地取資金,最終卻因為急於求成迷失在藥物的世界。

反省之後,約翰開始以實際的行動倡導反對圈養海豚。80 年代,約翰不斷向外界提倡不要以任何形式圈養海豚,主張應該要重視它們作為高智能生物的權利。其實又何止是海豚,人類為了研究幾乎圈養了全世界的各種生物,它們本該與我們一樣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在地球,卻因為人類的自私,終其一生只能生活在一方天地,而實驗室裏的動物更慘。也許我們是為了研究造福人類,但這些行為真的是對的嗎?這些問題沒有一定答案,全看思考者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待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約翰博士的持續呼籲下,海洋生物的生存權逐漸受到重視。作為一名科學家,他曾經受人矚目,也受人唾棄,但最終他找回了科學家的初衷,也許這才是當年他與那三只海豚留給世人的遺產。而現在,曾經的海豚屋只剩下了斷垣殘壁,提醒世人,永遠不要忘記曾經發生在這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