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大熊貓國家公園:推進旗艦物種和棲息地保護

2024-09-11動物

文/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 符超

今年,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石棉縣公益海區域,巡護員拍攝到兩只大熊貓求偶畫面,並現場采集了糞便。經科學分析,兩只求偶的大熊貓分別是野化放歸的「淘淘」(雄性,2012年10月在栗子坪保護區放歸,放歸時2歲)和「華妍」(雌性,2016年10月在栗子坪保護區放歸,放歸時3歲)。這是首次采集到幼年大熊貓放歸成年後,融入當地族群,參與交配繁殖的確鑿證據,標誌著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據了解,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的拖烏山、泥巴山、二郎山等重要生態廊道修復區域已發現大熊貓活動32次,重點區域大熊貓數量增加50只,四川片區大熊貓野外年遇見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

同時,大熊貓「傘護效應」顯著。大熊貓之外的金絲猴、雪豹、紅豆杉等8000多種伴生珍稀動植物得到良好保護。國家公園內發現一批新種。重要自然景觀與遺跡同步保存完好。

△大熊貓國家公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涉及川陜甘三省,區劃總面積2.2萬平方公裏。四川省是大熊貓科學發現地和現今分布中心。片區面積1.93萬平方公裏,占公園總面積的87.7%;涉及7個市(州)、20個縣(市、區);涵蓋四川省大熊貓棲息地1.39萬平方公裏,分布野生大熊貓1227只,分別占公園總量的92.7%和92%。

四川省林草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副局長陳宗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多次指示批示、實地調研、聽取匯報,研究解決系列重點難點問題。四川省林草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發揮牽頭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重點從6個方面推進旗艦物種和棲息地保護。

△大熊貓 符超 攝

強化工作協同聯動。 在國家林草局與川、陜、甘三省政府構建的局省聯席會議框架下,四川省林草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牽頭聯合陜西、甘肅林草主管部門建立了三省協同聯動機制,共同編制規劃,開展聯合巡護等工作。 健全完善法規制度。四川省政府出台加強四川片區建設的意見,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條例】,省法院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法庭,省檢察院強化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監督。

分類化解歷史問題。 四川片區安排省級財政獎補資金9.56億元,穩步推進礦業權、小水電清理結束(全面清理結束礦業權200宗,278座小水電已結束245座),將2600余畝集體商品林調整為生態公益林。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 四川片區創新提出在核心保護區、一般控制區和毗鄰的特定區域及外圍關聯區采取針對性、差異化、分類動態管控措施。完成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設立界碑界樁3646個。聚焦大熊貓重要棲息地和重點生態廊道,共計實施生態修復近54平方公裏。

科學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 四川片區加快實施臥龍、滎經試點專案,新建唐家河川金絲猴、扭角羚和臥龍五一棚、鄧生等生態定位觀測站,開展野生雪豹族群數量及棲息地調查。現已布設監測樣方1086個、紅外相機監測點位7830個,收集數據量達730余萬條。

強化支撐保障能力。 四川片區積極支持、主動參與大熊貓國家保護研究中心建設,聯合西華師範大學共建「大熊貓學院」,聘請「兩院」院士、權威專家等建立專家咨詢委員會。上半年,大熊貓科學研究院已引進生物學、生態學和動物醫學等專業博士或副高職稱人才4人,「人才強基」取得新突破。

△大熊貓國家公園

「我們把紮實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作為築牢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的重要抓手,四川片區生態系功能持續向好,主要保護物件的族群數量穩中有升,有效保護了全國64.8%的野生大熊貓。」陳宗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