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三亞擱淺短肢領航鯨「模擬野外訓練」如何?記者探訪→

2024-01-23動物
影片載入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1月22日訊息(記者 胡麗齊)1月22日,記者從三亞海昌生物保育中心獲悉,經過持續半月有余的醫療救助,擱淺短肢領航鯨「海棠」已於1月21日15時許,在海昌生物保育員帶領下,遊至三亞海昌戶外水域進行「模擬野外訓練」。

「海棠」在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戶外水域遊動。記者 胡麗齊 攝

當天上午10時,記者來到三亞海昌生物保育中心看到,三亞海昌生物保育中心負責人曹政拎著餐箱,在戶外水域岸邊向「海棠」投餵。一條條新鮮的魷魚、多春魚剛「墜」水中,「海棠」便迅速遊來猛地張開大嘴一口吞下。

曹政告訴記者,在戶外水域首日,「海棠」整體表現良好,經過短暫適應後,便能夠在戶外水池裏肆意暢遊,達到三亞海昌生物保育團隊預期效果。目前,「海棠」一天的進食量大概在20公斤左右。「後續,我們將會根據擱淺鯨狀態計劃每日持續進行模擬野外訓練,以便讓它盡快適應野外海洋環境。」

「海棠」在海昌戶外水域遊動。記者 胡麗齊 攝

據了解,「海棠」此次訓練的戶外水域是由三亞海昌特別打造的「天然海水水域」,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模擬海洋原生態環境,為海洋動物提供適宜生活環境。該水域共有兩個區域組成,總水體近1.2萬立方米,面積4500平米,水深2.5-4米。

「海棠」活動的空間是大了,但對三亞海昌生物保育團隊來說,救助工作卻面臨新的難題。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海棠」入住「新家」後,開始了「暢遊模式」,相對面積較小的室內醫療池來說,它更喜歡這個戶外水域,這對後續持續性檢測其身體狀態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海棠」在海昌戶外水域遊動。記者 胡麗齊 攝

「昨天我們將它引導到戶外過程還是挺順利的,都按計劃進行,很配合,之前我們做了一個緊急的應急預案也沒用上。它的狀態也很穩定,當天大約適應了十分鐘左右,就自主進食了。」曹政向記者介紹,「它到了戶外後,就不願意再回救助池了,戶外水域面積比較大,水也深,不便開展後續的驗血、測量體溫等工作,目前我們也在努力引導,可能需要經過一段比較長的時間進行訓練。」

誌願者王悅琪在救助池入口配合保育員、獸醫引導「海棠」熟悉進入救助池路徑。記者 胡麗齊 攝

「啪啪啪……」潛水誌願者王悅琪在救助池入口處,透過用棍子拍打著水面給予「海棠」訊號,積極配合著獸醫和保育員引導「海棠」熟悉進入救助池路徑。王悅琪是一名美人魚潛水教練(PADI),1月3日獲悉擱淺短肢領航鯨「海棠」需要潛水員誌願者後,第一時間報名加入救護工作,持續半月有余的救助中,她也從抽空陪護變成了「全職」陪護,全程包圓了「海棠」的新鮮魷魚采購工作。「看著它一天天變好,越來越有活力,我既感動又欣慰,一切的努力都值得,期待它趕快好起來,早日回歸大海,重返家園!」

1月3日

三亞緊急救助擱淺鯨魚

1月3日8時許,三亞海警局海棠工作站接群眾報警稱,海棠灣某酒店外海灘發現一頭擱淺鯨魚,生命垂危,請求海警救助。

救援現場。海警供圖

接警後,海棠工作站海警執法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展開救助。到達現場後,海警執法員發現一頭長約3米的黑色鯨魚正困於淺灘,頭部有多處明顯傷痕,生命體征不佳,現場救助難度較大,海警執法員立即聯系農業農村局及「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等相關單位開展聯合救助。等待救援期間,海警執法員透過扶正鯨魚、澆水保濕、輕撫引導、築起人墻遮陽等方式,維持鯨魚基本生命體征。專業救援力量到達後,海警執法員與現場群眾共同將重達900多斤的鯨魚合力擡上擔架,透過鏟車將鯨魚運往海棠灣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進行專業救治。

救援現場。海警供圖

經辨認,該鯨魚系領航鯨,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因非常喜歡在船只兩邊跳躍、引路,故而得名領航鯨。

【1月11日】

三亞擱淺短肢領航鯨救助第9天,情況如何?

1月11日上午10時27分,記者來到三亞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時,獸醫專家和潛水誌願者們正在為「海棠」進行采血、測溫。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對誌願者和獸醫來說卻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三亞獸醫專家和潛水誌願者們正在為「海棠」采血。記者 沙曉峰 攝

原來,「海棠」體力正在逐步恢復,采血過程中,稍不註意就會使其受到驚嚇。經過多次磨合,大家也逐漸摸清了「海棠」的「脾氣」,大家分工三路,同步進行:只見海昌集團生物健康管理院長乜英奎利用一點點投餵魷魚的方式,吸引「海棠」的註意力;隨後,幾名潛水誌願者悄悄摸進「海棠」身邊,並不斷用水澆濕其身體,起著保濕皮膚和安撫作用;最後,三亞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獸醫熊椿霖在兩名潛水誌願者的協助下,成功為「海棠」進行采血、測溫、塗抹消炎藥物。

工作人員為短肢領航鯨體檢。記者 沙曉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