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資訊時代的蜀道傳奇:四川通訊70年巨變

2024-10-06科技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四川及西康通訊的全部家底只有198路電報電路(含無線電路)、222路長話電路和14處無線電台。電話「裝不上、打不通、通不暢」,成為老一輩人心中的「新蜀道難」。
對甘孜州電信局原副局長白國祥來說,從「搖把子」電話到步進制、縱橫制、數碼程控電話的跨越,不僅承載著他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更見證了高原通訊從落後到先進的發展歷程。
1971年11月,畢業於重慶大學無線電系的白國祥從甘孜康定乘車到石渠縣三岔河,再騎馬到鄧柯縣(1978年撤縣),開始了他在高原上的通訊生涯。
初到高原,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夜裏,白國祥睡在牛毛帳篷裏,被子上結了一層薄冰,不時被凍醒。
在那個電力稀缺的年代,發電報只能靠手搖發電,白國祥和他的同事成為了通訊生命線的守護者。
鄧柯縣全縣僅有一台人工交換機和40余門電話,電話線是鐵線鋪設。由於不通公路,白國祥需要內建幹糧,騎馬或騎單車維護路線,路程短則二三十公裏,長則150多公裏。在鄧柯縣農村,通訊更為不易,電話訊號差到必須靠吼才能聽清。自然災害頻發,路線中斷成為常態,尋找故障點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2000年10月22日,隨著得榮縣光纜工程建成,標誌著甘孜州實作光纖全覆蓋。如今,許多老通訊器材已成為歷史遺跡,陳列在四川國際電台通訊博物館中。它們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彰示著新時代的到來。而這些物件及其使用者的故事將繼續鼓舞著後來者,為四川乃至整個中國的通訊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進入光纖通訊時代,網絡觸角不斷延伸,跨越巴山蜀水,觸達最邊遠的鄉村,真正實作城鄉「同網同速」。
海拔1400多米的大涼山中,坐落著一個懸崖之上的小村莊---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因其險峻的地理位置,被稱作「懸崖村」。以前,村裏沒有通訊基站,全靠山下發射的微弱訊號接收手機短訊和打電話。如今,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村民們透過直播平台,將土特產和壯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彜族文化展現給世界,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鋪就了一條致富新路。
巨變背後,是電信人不懈奮鬥的身影。2016年,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先後專項投資近300萬元,抽調40余人艱苦奮戰,為「懸崖村」鋪築「資訊天路」。
中國電信昭覺分公司專案經理林波回憶,該專案僅前期勘察設計便歷經兩個多月時間,用時是一般工程的四五倍之多。此外,施工過程中的艱辛更是令人難以忘懷。
長期以來,「懸崖村」依靠一條沿陡壁垂直而下、800多米長的山路與外界相連,施工材料全靠人工搬運。工人們腰間系著安全繩,懸掛在坡度近90度的懸崖上,腳下是萬丈深淵,每一次搬運都驚心動魄。就這樣,電信的工程團隊在陡峭山崖上同心協力,肩挑手扛,建立起一個個通訊基站,將為「懸崖村」量身客製的網絡解決方案變成現實。
2017年1月,「懸崖村」提前全面開通光纖寬頻與4G業務。從此,村民們徹底擺脫了「滿山找訊號」的艱辛,享受到了光纖寬頻帶來的便捷與快速。
隨著電信網絡的覆蓋,不僅村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村莊的經濟發展和資訊交流也開啟了新的大門:農產品透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孩子們能夠透過網絡課程接受高質素的教育,天翼大喇叭讓村民及時收聽到黨委、政府各項利民政策的廣播……遠端教育、電子商務、線上醫療,一切都變得觸手可及。從資訊孤島到智慧鄉村,經歷了華麗蛻變的「懸崖村」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標桿。
2018年,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啟動鹽源、木裏、雷波扶貧專項建設。1300多名工程建設人員歷經8個月奮戰,克服工期短、任務重、海拔高等不利因素,新建桿路700余桿公裏、光纜4000多皮長公裏、基站300多個。
2019年6月25日,隨著雷波縣牛滾氹村的最後一個基站開通,鹽源、木裏、雷波三縣行政村實作100%的寬頻和4G網絡覆蓋,為涼山各族群眾脫貧奔康插上更為強勁有力的翅膀。
與此同時,「提速降費」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取消長途、漫遊通訊費、流量漫遊費,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成本,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讓企業受益,讓使用者受惠,增強民眾獲得感。
2019年,隨著5G建設推進及套用創新的落地,四川在光網千兆的基礎上,進入雙千兆智能時代,並率先對全省農村4G網絡大提速,極大縮小了城鄉數碼鴻溝。
如今,資訊高速公路已然成為連線山鄉與世界的橋梁,為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未來,隨著5G技術的深入套用和新一代資訊科技的不斷突破,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必將繼續引領創新,為建設網絡強省、數碼四川貢獻更大力量。

來源:中國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