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聚焦民生服務場景,機器人「跑步」進入百姓生活

2024-08-26科技

能做飯能掃地,能攤煎餅也能端咖啡……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上,服務百姓生活,與民生領域相關的機器人備受追捧。記者在采訪現場觀眾時發現,對於能夠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家政服務機器人,大家的期待尤為熱烈。

(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現場。央廣網記者萬玉航/攝)

去年1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元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作批次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套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

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27款最新亮相的人形機器人集中亮相,創下了歷屆大會之「最」。 在采訪中,記者深刻感受到,這些人形機器人已逐漸擺脫「花瓶」或「吉祥物」的標簽,開始在多個場景套用中「大顯身手」。

在現場,人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為人形機器人帶來更聰明的「大腦」。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人形機器人能聽懂更多指令,處理更復雜的任務,並對環境幹擾做出辨識和反饋。此外,敏捷的「小腦」、靈活的「肢體」也是讓通用人形機器人更像人的關鍵因素。人形機器人多個維度的技術進步,為機器人走進百姓生活按下了「加速鍵」。

(優理奇科技公司消費級全尺寸通用移動仿人機器人Wanda。央廣網記者萬玉航/攝)

「每天10點,制作漢堡;11點,疊放衣物;13點,洗滌衣服……」在優理奇科技公司的展位上,消費級全尺寸通用移動仿人機器人Wanda的【工作與互動日程表】展示了通用人形機器人在家政服務上的巨大潛力。星塵智能的新一代AI機器人Astribot S1,也展示了疊放衣服、分揀物品、顛鍋炒菜甚至泡功夫茶等技能。

星塵智能產品負責人對央廣網記者表示,上述任務都機器人「學會」的,不需要有人在背後遙操作。而且它的操作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展現了媲美人類或專家的敏捷、靈活和絲滑度。「因為家庭場景非常復雜,所以S1選擇其中展示能力,但S1本質是通用人形機器人,在科研、商用、家用場景均有豐富可能性。」該負責人表示。

(觀眾在體驗大艾外骨骼機器人。央廣網記者萬玉航/攝)

可以賦能民生場景的,除了集中「炫技」的通用人形機器人,還有聚焦醫療、養老、導盲等垂直領域的機器人。在大會博覽會的「機器人+醫療健康」板塊采訪時,一位坐輪椅來參觀的殘障人士賈先生吸引了央廣網記者的目光。賈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受到脊椎損傷,他需要一款外骨骼機器人幫助自己進行康復訓練。

在大艾機器人的展區,賈先生體驗了大艾的外骨骼機器人。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機器人適用於各種類別下肢功能障礙患者早期中期康復訓練,只要設定好程式,機器人會自動帶著患者以自然步態行走。賈先生對記者表示,他期待這些機器人產品能朝著更加輕量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我希望可以使用到有康復智能感覺傳導訓練的產品,而且要越輕越好,越小越好,越便宜越好,這樣才能幫助到更多像我這樣的人。」賈先生說。

(「慧伴」向前來參觀的孩子們展示避障功能。央廣網記者萬玉航/攝)

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展區,記者看到了一款具身智能導盲助手——六足機器人「慧伴」。展廳工作人員介紹,這種導盲六足機器人具備較為完備的視覺和力覺感知系統,不僅能透過盲杖實作視障人士與機器人的力控互動,還能透過機器人的視覺系統,實作機器人對環境資訊的感知和人機多模態互動。因此,這款導盲機器人能辨識紅綠燈、看清路況,還能接收視障人士的語音指令,並對周圍行人發出提醒。

「目前我們的導盲機器人已經在上海進行了室內外的示範性落地試用,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它可以大規模在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為視障人士提供服務。」上海交通大學高峰教授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相信在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道路交通系統的改造升級、後台數據的管理等有利於導盲機器人「上路」的相關配套設施將逐步完善,視障人士將更加自由地暢行在公共空間。

來源:央廣網

作者:萬玉航

流程編輯:u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