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歐美被打痛!中國鎵、鍺、銻的出口限制,歐美芯片面臨停產風險

2024-09-01科技

咱們中國人老說,「誰的飯碗,誰做主。」現在看,歐美人也終於嘗到了這句話的滋味。就在前幾天,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可是狠狠地給他們來了個「當頭棒喝」:中國對「鎵」「鍺」「銻」這三種關鍵礦產實施的出口限制,讓歐美半導體行業那邊可是喊疼不已。這不禁讓人發問:歐美國家這麽強大,怎麽會被我們一個小小的出口限制給打疼了呢?

原來,這三種礦產可不是什麽「普普通通」的礦石。「鎵」和「鍺」是先進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光纖電纜、太陽能板,也得靠它們。數據顯示,全球98%的鎵和60%的鍺產自中國。至於「銻」,別看它的名字冷門,它可是夜視儀、精密光學器材,以及未來動力電池的重要成分。2023年,全球48%的銻由中國生產。更重要的是,這三種礦產在軍事裝備制造中也有廣泛套用,誰能掌握這些礦產,誰就擁有更大的戰略優勢。 一句話,咱們手裏握著的是牌,不是一手好牌,而是一手「王炸」!

你說歐美能不慌嗎?這些年來,美國動不動就拿芯片卡咱們脖子,結果這回輪到他們被我們卡了脖子。先是特朗普政府,把35種礦物列為「關鍵礦產」,其中包括稀土、鎵、鍺等等。這些礦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半導體行業,沒有了這些東西,別說是芯片,就是基本的電子器材生產都困難重重。 可以說,這次是我們在關鍵礦產領域的「一場逆襲」。

實際上,這場大國博弈早就開始了。美國率先將半導體產業武器化,對我們進行制裁;而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上,我們卻悄悄占據了上風。 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操作,才是最高明的反制措施! 數據顯示,自出口限制開始以來,鍺和鎵的價格在歐洲已經翻了一番。中國只是限制出口,並沒有完全停止出口,而歐美就已經有些頂不住了。

更讓歐美捉襟見肘的是,盡管一些歐美企業有一定庫存,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庫存會迅速消耗殆盡。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一位美國公司負責人甚至坦言,他們的庫存僅夠幾周使用。如果情況不改善,未來幾個月內,歐美半導體行業可能會面臨更大的供應鏈危機。

有人會問,歐美為什麽不自己開發這些礦產?這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可真不簡單。首先,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極其復雜,不是幾台挖掘機、幾座礦山就能解決問題的。美國自己也有不少礦產資源,但關鍵礦物開采和冶煉的技術卻遠不如我們。更別提,這些產業的布局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大量的資金,而這些正是歐美國家和企業普遍不願意付出的成本。

再者,歐美習慣了金融和高附加值的產業,制造業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最優先考慮的選項了。要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去開發一個前期投入大、收益慢、競爭激烈的礦產行業,這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個「噩夢」。

所以,別看歐美企業在拼命布局關鍵礦產供應鏈,進展卻是極其緩慢。幾年來,歐美國家和資本層面都在大力推動關鍵礦產的開采和冶煉,然而實際效果呢?進展十分有限。很多歐美智庫甚至認為,與其費勁搞這些,還不如繼續從中國進口。 因為缺乏足夠的技術儲備和人才,他們根本無力與已經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國企業競爭。

這場關鍵礦產的爭奪戰,只會愈演愈烈。現代科技和未來的技術發展,幾乎都離不開關鍵礦產。無論是制造芯片還是實作碳中和目標,太陽能光伏板和鋰電池的生產,都需要這些稀缺礦物。可以說,未來的關鍵礦產就是新的「石油」,其重要性甚至高於傳統的化石能源。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先發優勢,毫無疑問將成為未來博弈中的制勝法寶。

曾幾何時,石油和天然氣是全球博弈的核心,而我們由於自身的能源短缺,在這場博弈中處於劣勢。 但是,在關鍵礦產的爭奪中,局勢完全逆轉,我們的戰略布局不僅搶占了資源,還牢牢掌握了冶煉和加工技術。 在這個新興的礦產博弈場,我們不僅是參與者,更是規則的制定者。這種先發優勢,不僅讓我們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也將對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產生深遠影響。

歐美的「痛」還會繼續。而我們,早已準備好了迎接下一輪的挑戰。正如那句老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場博弈中,我們已經有了充分的糧草儲備。相信未來的世界,會更加關註這些關鍵資源的控制權。而在這個賽道上,我們無疑已經跑在了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