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為什麽中國的技術一有突破,外國的產品就紛紛降價?到底誰吃虧?

2024-02-17科技

文|地理熱叭

編輯|地理熱叭

前言:

你知道嗎,在高科技產品市場上,我們拉滿了仇恨!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被西方壟斷的科技產品,原本都賣得很貴,一旦我們實作了技術突破,價格馬上就暴跌。比如醫院裏的核磁共振儀,之前西方封鎖技術,壟斷了全球市場80%以上的份額,導致我們進口一台要幾千萬。

於是老百姓去三甲醫院檢查的時候,都要花上千元。後來國產儀器出現,成功打破技術封鎖,精度不輸進口貨,售價也就幾百萬,堪稱白菜價。醫院收費標準也降到了300-600元不等。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降價的背後虧的到底是誰?

簡單來說,一切都是因為西方長期靠壟斷牟取高額利潤的模式,本身就十分病態。

短時間內,他們或特許以暫時卡住別人的脖子,卻沒法阻止我們的科技進步和國貨發展。每當我們實作技術突破,西方國家就會集體降價,用惡性價格競爭來打壓中企,想要把他們扼殺到搖籃裏。因此坊間一直流傳著這麽一句話:我們的產品永遠賣不出高價!還有人說,國貨便宜是因為質素標準不一樣,內銷比不上外銷,所以賣得便宜。

你覺得這種說法合理嗎?

贊同這種說法的人,我只能說你不了解我們國家!

外國人以為靠卡脖子和價格戰就能打壓國產,讓企業投入高昂研發費用之後得不到回報,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想去搞研究了。懷著陰謀論的人,殊不知我們根本不願像西方那樣炒高價格。國產高科技產品之所以是「白菜價」,不是賣不出高價,而是有著更大的格局。

那麽,國產科技產品不賣高價的真相到底是什麽呢?

原因有以下3點。

能力提高了,思想卻來不及改變。

中國大媽寧願出國旅遊,去日本排隊,也要搶購日本的馬桶,他們覺得日本馬桶會加熱,還會自動噴洗,是「高檔貨」,買回來倍兒有面子。但仔細一看,馬桶底下和側面卻印著一行字「made in China」。這時候大媽就傻眼了!千裏迢迢搶回來的日貨,原來都是中國生產的!

更有意思的是,不僅制造是在中國,連圖紙設計也都是中國廠商負責的,日本只負責貼牌。也就是說,國產貨出口貼牌之後轉內銷,不僅忽悠了一大群人,價格還翻了好幾倍,這波韭菜割得也太容易了吧!

再來說說年輕人!

同樣是高端手機,華為賣5000多就被人罵吸血,罵忘本;蘋果賣到15000,卻被人稱贊能保值。兩部手機真的差很多嗎?到底是人們在崇洋媚外,還是國產貨真的不行呢?

稍微理智點的人就分析了,說這是因為內外行銷策略不同,產品材料和效能也不同。這些分析得沒錯,但是並不全面,也沒有看清事情的本質。

那本質到底是什麽?

其實就是我們的想象力,沒有跟上如今中國制造的腳步!以往的刻板印象,讓我們對國貨和洋貨進行了區別對待,實際上如今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非常小了,在很多領域,中國制造水平甚至趕超了許多歐美已開發國家!

以前咱們窮,科技起步也晚,為了加快發展,我們的制造業只能接盤西方已開發國家產業升級之後的淘汰產能,從衣帽代工到零件制造,用幾億件低端產品的利潤,聚少成多來換回外匯,以及像飛機、芯片等高科技產品。

在那個年代,西方技術的確更加先進,產品質素也更高端,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那時候咱們的企業要是能和外企合作,那就是高大上的代表,是質素的保證,所以整個社會都沈浸在對「洋貨」的盲目崇拜裏。

這個過程漫長、屈辱又很痛苦,直到今天還深深刻在不少人的腦子裏。然而,華夏從來就不是一個不思進取的落伍民族!為了擺脫落後和屈辱的局面,無數先輩在科技領域,經歷了上千次失敗,也要嘗試突破技術封鎖。

比智慧和韌性,中國人不會輸!短短幾十年,我們就走完了已開發國家幾百年的積累歷程,哪怕西方聯起手來,惡意進行技術封鎖,我們都闖出了自己的道路。在無人機、芯片、人工智能、航海航天、新能源等許多領域,中國制造都後來居上,反超歐美。

大媽們曾經瘋狂搶購的日本馬桶、德國廚具,背後都印著「made in China」的標識。在新能源汽車和手機領域,全世界都有著不少「中國吹」。

除了工業,我們在基建上也不輸已開發國家。

曾經的紐約,承載了全世界的「美國夢」,如今的紐約街頭卻布滿垃圾和流浪漢,還有像行屍走肉一樣的癮君子,晚上超過7點,單身女性都不敢出門逛街。

反觀國內,哪怕是三四線城市的街頭,依舊幹幹凈凈。人們自由逛街,到了淩晨也能享受到大排檔和燒烤等人間煙火美食。

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沒反應過來,中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工業制造強國了! 可惜實力雖然上來了,但想象力還沒跟著轉變。不少白領精英依舊崇拜著洋貨和奢侈品,有錢人仍舊以開進口豪車為榮。

這是富裕初期的正常表現,而不是產品存在極大差距,更不是人性問題。

其他國家其實也有過這樣的階段。比如現在被人稱贊的德國家電和重工器械,在19世紀就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20世紀的日本貨,白送給英國流浪漢都沒人要。就連美國,早期也是「借鑒」英國技術起家的。

這些如今的制造和科技強國,在以前也曾經被其他的領先國家所鄙視過。

而歷史就是一種輪回,我們先經歷了人家當時經歷過的階段,在此期間,我們對國貨沒有自信、對自己產生懷疑,是正常的。因為大家還沒有從過去落後的陰影中完全走出來。就算有些產品國內已經突破了也不敢賣高價,國外又反過來降價擠壓國內產品。這樣的形勢需要時間和多方努力來扭轉。

等我們真正足夠強大並且穩定之後,所有的質疑都會被事實所擊碎!換句話說,我們跑得太快,還需要時間來適應和鞏固!

第二,西方的技術封鎖和惡意降價擠占,讓國貨很難爭取利潤空間。

在外企眼裏,我們就是過分老實的「冤大頭」,明明已經突破技術封鎖,質素不輸洋貨,卻也不敢賣高價,有時候甚至還要價格減半之後才出口。應該學習外國那樣,用高價來割韭菜,才會有高回報。

具體該怎麽割呢?

比如外企就是憑借先發優勢,透過搶註技術專利等手段來壟斷市場,技術越是集中,越能賣出天價,除了成品器材價格高,配套的技術和服務還能再收割一筆。舉個例子,比如以前我們進口盾構機,單價要2億多人民幣。這麽一大筆錢花在哪了?不單是器材貴,還有配件以及後續的維護費用。

再來看90年代的電腦,一台要3萬;進口空調甚至一台要10萬?他們憑啥賣那麽貴?還不是技術壟斷?你電腦壞了總要修吧?空調不制冷了配件總得換吧?這些零件要不要錢?人工師傅要不要錢?而且專利在人家手裏,你自己不能拆機修,一拆後續就不保修保退了。

這種強盜買賣,我們忍了十幾年,只能憋屈的買對方的服務和技術,還得看人家師傅的心情。

好不容易我們爭口氣,自己研發出國產制造技術了,西方市場馬上集體降價,價格大跳水,讓我們的國貨哪怕出口也拿不到什麽利潤空間,這樣就能既割我們的韭菜,又扼殺我們的科技發展。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高鐵、傳感器、新興材料等領域,都遭遇過類似的壟斷和惡意降價擠占事件,導致我們難以賣出高價。

第三,我們刻意控制國產高科技產品的價格,有利於扶持產業鏈上下遊發展。

哪怕在諸多領域,我們已經處在領先水平,但仍舊不會主動去賣高價,比如5G基站、無人機、盾構機等等,價格和西方比起來相當白菜。這種控價政策,更有利於咱們工業完整體系的發展。

舉個例子,當初京東方是全球第一大液晶面板生產廠家,曾經以3.5億的身家在深交所和a股上市。然而在外企的降價包圍中,京東方哪怕多次募資,仍舊無法盈利,股民罵他們是「扶不起的阿鬥」,這一罵就罵了十幾年,京東方年年虧損,但年年都能得到扶持和融資。

要是放到今天來看,這妥妥就是上市圈錢的資本騙局啊!但奇怪的是,股民罵得越狠,外企擠占越重,企業虧得越多,京東方的生產線就建得越大!而國家的扶持力度,銀行批的貸款限額也越大。最艱難的時候,政府甚至直接出面進行投資。

為什麽會這樣呢?難道我們真的是冤大頭?

其實,京東方的虧損只是表面,普通人只看到了這一家企業的虧損,國家卻早站在大局角度,以長遠的目光,扶持起顯示器制造背後的無數條產業鏈。

京東方是虧了,但他的上下遊供應商、經銷商、服務商其實都在進步,都在賺錢!比如上遊的工業軟件、面板制造、材料供應,下遊的手機、電腦、家電和軍工生產,發展得都很快。

到了2021年,共計有十幾家企業透過京東方的「虧損」成長了起來,甚至直接上市。比如下遊的小米、聯想、華為等等,如今都成了龐然大物!

這就是中國制造和工業體系發展的大局觀!

對比之下,國產品牌有拼搏的鬥誌,也有犧牲精神,提意見可以,目的是改進而不是拆家。

這也是西方企業做不到也理解不了的事實!西方靠技術壟斷收割高利潤的病態模式,短期內的確能拿到高收益高回報,但卻不利於長期的成長和發展。而承擔高溢價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覺得到底是誰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