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從CV「四小龍」到大模型「四龍五虎」 AI混戰進行時

2024-07-20科技

本報記者 曲忠芳 北京報道

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牽引前進的車輪也在不斷更替交叠。在科技行業,業界時常會將一些新興的、有潛力的、四家典型的獨角獸公司稱為「四小龍」,體現了對這些「明星」公司的重點關註和期待。在人工智能(AI)領域,以電腦視覺辨識(CV)起家的「四小龍」還未遠去,大模型「四小龍」「五虎」已然閃亮登場。

【中國經營報】記者註意到,CV「四小龍」指代的是商湯、曠視、雲從、依圖四家電腦視覺辨識技術公司;當下關於大模型的「四小龍」「五虎」的指代物件,業界尚未達成完全的一致,但大多指向智譜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四家。除此之外,面壁智能、零一萬物等明星公司也有望爭取「五虎」席位。我們總結前後兩代「小龍」的特點,不外乎出身或履歷光鮮的創始團隊、受到資本機構的青睞與追捧、在市場中已獲得大型客戶的關註等。而不論是CV「四小龍」,還是大模型「四小龍」,AI技術的商業化價值仍在自證的過程中。

亮麗的創始團隊 對風險投資的依賴

從2006年到2009年,人工智能領域實作多項技術突破,包括ImageNet數據庫建立、深度學習模型發展、自然語言處理(NLP)、機器學習演算法最佳化等,推動了影像辨識、語音辨識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CV「四小龍」在2010年前後紛紛成立,獲得資本的熱捧,迅速完成多輪融資,成長為耀眼的AI明星企業。

CV「四小龍」均有著光鮮亮麗的創始團隊:商湯的創始人湯曉鷗是頂尖的人工智能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資訊工程學教授;曠視科技的實控人印奇出身於清華大學「姚期智實驗班」;創立雲從科技的周曦出身於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雲從科技正是由中國科學院的人臉辨識團隊孵化而成;依圖的創始人朱瓏和林晨曦同樣是傑出的人工智能科學家,擁有出色的學術及工作履歷背景。

大模型明星公司被冠以「四小龍」名稱時,「大力出奇跡」的大模型及生成式AI技術已於2022年年底被OpenAI所驗證,近兩年來迅速在全球科技界走紅,引領了新一輪的技術變革。大模型明星公司同樣普遍擁有出色的創始人或創始團隊背景。創立於2019年的智譜AI初始團隊來源於清華大學電腦系知識工程(KEG)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唐傑是清華大學電腦系教授,CEO張鵬是清華電腦系博士;百川智能由互聯網行業「老兵」王小川於2023年4月創立,王小川入局大模型一度帶動了國內的AI創業熱潮;月之暗面創立於2023年3月,創始人楊植麟畢業於清華大學和卡耐基梅隆大學,其大模型產品Kimi率先因「長文本」出圈,成為新銳大模型的典型代表;MiniMax創立於2021年12月,創始人閆俊傑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曾在商湯擔任副總裁;面壁智能的核心團隊來自清華大學的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成員。

AI明星公司的另外一個顯著特征便是受到資本界的熱捧。經記者統計,CV「四小龍」在IPO或沖擊IPO之前幾乎都完成了10輪左右的融資,投資方涵蓋海外資本、互聯網巨頭、國資基金等。截至目前,大模型「四小龍」同樣也完成了數輪融資,智譜AI繼在2023年累計獲得超25億元人民幣融資後,又在今年6月完成了新一輪約4億美元的融資,最新估值約30億美元;月之暗面在今年2月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後,投後估值達到25億美元;百川智能繼去年10月完成3億美元的A1輪戰略融資後,據媒體今年4月報道,該公司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零一萬物作為創新工場「塔尖孵化」專案,僅一輪融資過後估值便超過了10億美元,由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親內建隊。MiniMax自成立以來至今年6月也完成了多輪融資,估值超過了12億美元。

CV「四小龍」憑借人臉辨識、影像辨識在政企市場迅速攻城拔寨,軟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在政務、智慧城市、商業、零售、制造、文旅、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得到廣泛套用。在推進商業化的同時,CV「四小龍」紛紛發起IPO,試圖在二級市場募資「輸血」。曠視最早於2019年8月就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然而適值國際環境突變,港股闖關未果後轉向A股科創板,目前仍在註冊環節中。商湯於2021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雲從則於2022年5月27日登陸科創板。早於曠視、雲從向科創板提出IPO申請的依圖,則最早「離場」,2021年7月主動撤回了IPO申請。

AI商業化的故事由大模型接棒

從CV「四小龍」送出的招股書來看,幾家企業均處於長期虧損狀態,研發投入居高不下。而從已上市的商湯、雲從兩家的財報數據來看,這種虧損狀態目前仍未扭轉。

商湯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34.06億元,同比減少10.6%,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64.40億元,同比擴大6.5%。大裝置和大模型服務帶動生成式AI收入實作11.8億元,同比增長近200%,在總收入中的占比達到34.8%,傳統AI、智能汽車兩大業務板塊收入則分別貢獻占比為53.9%、11.3%。

而據雲從科技財報,該公司去年總營收實作6.28億元,同比增長19.33%,歸母凈虧損6.43億元,同比收窄約26.0%。

值得註意的是,商湯、雲從在過去幾年的銷售毛利率保持在50%上下的水平,但銷售凈利率卻一直在-100%以上,這表明企業在銷售產品或服務時能夠覆蓋直接成本並獲得毛利,但包括諸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等在內的營運成本保持著過高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在大模型時代,盡管屬於CV「四小龍」的星光已「黯淡」不少,但這些AI企業尚未遠去,目前都在向大模型領域轉型發力,尤其是商湯旗下「日日新」大模型在前不久閉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已升級至5.5版本,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多個行業領域中實作落地。無論是商湯,還是雲從,目前營收來源均以To B業務為主。

To B市場的合作、大模型賦能行業的落地,這一商業化邏輯也被大模型明星公司所沿用,大多數通用大模型公司選擇了向B端市場拓展業務的路線。

智譜AI方面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提供MaaS(模型即服務)的商業化服務模式,包括輕量級API接入、雲端私有化部署、本地私有化、軟硬結合等方式,透過「AI+」來推動各行各業生產範式革新。月之暗面的商業模式則更傾向於To C端,其負責人介紹,Kimi采取向開發者、企業開放API介面的標準模式,另據記者觀察,Kimi平台近來也在試水使用者打賞、搜尋等新模式。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資訊通訊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大模型僅靠在To B、To G等方面打轉或許是難以真正開啟市場的。

不同於國產大模型,ChatGPT這些海外AI企業的落地路徑是先在C端取得了成功,再去和B端企業談套用的融合。如果大模型公司只要用一些簡單的AI產品或模型先在B端落地變現,可能較難取得成功,正因此才會有「你方唱罷我登場」、明星AI企業輪換的現象。要想持續地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需要企業更多的耐心與持續的投入。

謙詢智庫創始合夥人龔斌指出,當通用泛化能力不足的時候,往往只能做To B的生意。如果按照OpenAI提出的通用人工智能五級能力評估體系來看,當AGI(通用人工智能)達到第二階段(Level 2)時,或許就具備了在消費級(To C)市場大規模流行的所謂「爆款」AI原生套用的條件。相比於前一波的電腦視覺明星公司,這一波大模型公司已推出了面向C端的套用,接近PMF(產品市場契合點),年收入有希望做到幾億美元,而且團隊規模都不算大,跟以往的純燒錢模式有了很大區別。龔斌指出:「AI作為一種新的通用目的技術,其發展會遵循基本的創新擴散S曲線規律,必須等到突破臨界閾值,包括技術成熟度即AI模型本身的能力閾值、市場接受度即AI套用跨越鴻溝,尤其是2C套用達到引爆點或者說大眾市場流行的拐點,才能解決商業化的窘境。」

需要說明的是,就在前不久,根據彭博社報道,OpenAI為跟蹤旗下AI系統在超越人類方面的進展,將AI發展行程劃分成了五個層級:第一級是聊天機器人,能使用對話語言的AI;第二級是推理者,能解決人類級別問題的AI;第三級是智能體,能采取行動的AI系統; 第四級是創新者,能輔助發明的AI;第五級是組織者,能夠完成組織工作的AI。在OpenAI看來,該公司的AI目前正處於第一級,即將達到第二級「推理者」的水平。

毫無疑問,當前大模型、生成式AI的技術演進仍在加速向前,CV「四小龍」的鏡鑒不遠,而關於國產大模型「四小龍」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舊人、新人以及綜合性科技大廠的AI混戰也剛剛開始,誰能持續穩居「第一梯隊」,誰能最終找到商業化的金鑰匙,顯然還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