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IBM中國的裁員,標誌著買辦模式到頭了!

2024-09-03科技

最近看到IBM關閉中國研發部門的訊息,突然間塵封的記憶回來了,給大家講講IBM從「快不行了」到「真不行了」這十幾年,為什麽說銷售模式走不下去了。

2008的燦爛夕陽

在2008年,IBM中國旗下有咨詢部門GBS、工程施工部門GTS、軟件部門SWG、硬件部門STG,加上研發線的中國研究院CRL、軟件開發中心CDL、硬件開發中心CSTL,那是真叫一個家大業大,財大氣粗, 百年老店,產品強勢

2008年的IBM,其實還是非常強勢的,不管是z系列大型電腦、p系列小型機,還是x系列伺服器,指標都是最高的,那時客戶在國內采購IBM伺服器,哪怕價格高一點,是不會被質疑的。

而那時候IBM銷售之所以能夠過得紙醉金迷,就是因為IBM的器材列表價非常高,而IBM的器材又是剛需,天然具備傭金的基礎。

在近代中國,經辦通常指在外國洋行或公司中工作的中國代理人,他們負責代表外商與中國商人進行交易,包括采購、銷售、磋商價格、訂立合約、收付貨款等。經辦的標誌在於, 除了固定的薪酬之外,還會從交易中抽取傭金

我是2008年拒掉了華為研發的Offer去IBM的,去IBM的理由很簡單,畢業前夕剛好看了【圈子圈套】、【做單】、 【浮沈】 的書,講IBM銷售紙醉金迷的生活,那是真的令人神往,然後就傻乎乎的去上海張江,入職了IBM,做一名銷售(客戶代表)。

所以與其說我是個乙方銷售,還不如說我是一個處於賣方市場的 經辦 ,對於采購方來說還是有價值的。

image-20240901195949505

比如一台IBM P560小型機,滿配的話,列表價大概是800萬,然後銷售會申請一個特批價格,叫special bid,折扣一般是93.5% off,也就是銷售價為(1-93.5%)*800萬=52萬。

如果銷售的故事講得好,比如告訴老板這是個HP(惠普,現在也不行了)的老客戶,但是最近換了新的采購負責人,認可IBM的客戶價值,希望IBM支持,那麽這個折扣可以降到95%甚至更低,一台P560的價格就變成了40萬,而這裏面的12萬差價,就是銷售、代理商以及采購的利潤。

這不就是妥妥的 買辦 模式麽?那時候IBM光是跟某大行,每年就有幾十億的器材采購,我記得09年前後還有個某行的行長,接受IBM的邀請赴美旅遊,IBM費用全包。結果美國那邊調查IBM的商業賄賂行為,把這個事兒查出來了,然後又同步給了中國的國安局,於是該行長就被查了……

對於新員工來說,我IBM入職的薪資是6000稅前,個稅起征點是2000,所以我每個月交稅800,再扣去社保500和公積金540,我到手大概是4500,過得捉襟見肘。

但是好在當時IBM每個月給報銷5000元招待費,我每周末會拿500塊來犒勞自己,剩下3000塊請客戶吃飯。

另外IBM出差都是住五星酒店的,我雖然在上海住的是1500的合租單間,可是我出差去江浙,住的都是西湖香格裏拉、吳宮喜來登、金陵飯店等等,把各大酒店集團的積分都刷滿了不說,每天早上在酒店吃完早餐,10點左右出門打車見客戶,還挺輕松的。

我那時候根本不懂得什麽是做單,我完全就是仗著IBM的硬件產品強勢,以一個經辦的身份去見客戶,爭取獲得客戶的信任,然後在招標檔中把參數指標寫到最高,接下來就等著各種整合商來找我申請授權函和價格了。

那時候,的確是IBM的巔峰。對於IBM的資深銷售,客戶信任,大家具備一起撈錢的基礎,完全可以在生意裏面上下其手,輕輕松松一年掙100萬。 對了,2008年上海張江的房價還不到1萬一平

現在的鐵頭華為,在2008年的時候,每年都會采購IBM的咨詢服務,大約在10億一年的量級,就是要向IBM學習如何在全球開展商業,如何高效管理40萬名員工。

2011日暮

2008年的確是中國國運轉折的一年,從汶川大地震開始,到北京奧運會,再到美國次貸危機,中國開始搞4萬億投資鐵公雞,並且走出海外收購外企。

多難興邦 ,其實說得沒錯。那一年國家大力支持居民買房,利率七折;同時還有牛刀等地產三jian客一直在唱衰中國樓市。

隨著城市化推進和地價猛漲,中央ZF和地方ZF手上終於有了充裕的錢,可以舉全國之力推進某些產業的發展,房地產和金融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而中國的IT公司在產業下遊也吃了個飽。

大河有水小河滿,幾個龍頭行業有錢了,下遊全都有錢了。 據說,隨著南京-合肥高鐵的開通,2011年合肥夜總會裏失足女生的客單價快速從200漲到500。

2011年,IBM把 ThinkPad 電腦賣給了聯想,聯想成為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商。

IBM給銷售的報銷額度,已經從每個月5000降低到每個季度2000了,連喝咖啡都不夠。

IBM開始關閉在各城市的分公司,同時隱蔽的裁員了,裁員的理由,就是稽核員工的報銷記錄,看有沒有出租車發票連號、餐飲發票連號的情況,如果有, 就用不誠信的理由開除員工,不給補償

IBM員工的差旅開始需要審批了,而且審批層級至少達到領導的領導,員工非必要不出差,如果非要出差,那就需要由員工自己墊錢。

為什麽有的員工寧可自己墊錢也要呆在IBM呢?因為他收入的大頭不是IBM的薪金,而是專案裏面的利潤,可是利潤要等專案結算了之後才能拿出來的。

比如客戶在1月準備立項采購軟硬件及服務,然後經過調研,5月發標,6月開標,10月完成采購和付款,最快12月銷售才能拿到回扣。那麽在1月到12月這段時間,客戶的吃喝玩樂,都是銷售和代理商在墊資的。

每年這點差旅費用對於幾十萬的利潤來說,還是小頭;只要銷售的利潤還沒收回來,仍然處於墊資狀態,如果他離開了IBM,離開了這個圈子,他的利潤就很可能拿不回來了。

畢竟,經辦的一大部份收入是交易中的傭金,而交易又是一年年持續捲動的,經辦想毫發無傷的脫身,真沒那麽容易。

2013去IOE

IBM在中國的利潤大頭一直是金融和電信,當時IBM的伺服器(大型電腦、小型機)、Oracle的數據庫、EMC的儲存裝滿了各大銀行和營運商的機房。

國家其實不在乎買 IOE 每年花多少錢,但是核心機構的資訊系統都處於海外廠商的控制下,其實是無法接受的。萬一這些器材留有後門,在某些重要時機,中國遭到資訊戰打擊,大家的存款一瞬間灰飛煙滅怎麽辦?

在ZF透過房地產+量化寬松聚攏了天量資金之後,終於可以做一點有助於長治久安的事兒了。2012年6月國務院釋出【關於大力推進資訊化發展和切實保障資訊保安若幹意見】(國發〔2012〕23號),去IOE開始了。

把握住這個機會的就有阿裏雲。阿裏雲在2013年就開始積極的推進雲端運算,而且很快阿裏雲就跟中石化做了一筆大生意,阿裏雲協助中石化建立了第一個私有雲平台。

要說雲端運算也是IBM在2007年開始推的,揚言要在中國建100朵雲。但是IBM再一次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014年,聯想以23億美元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成為全球x86伺服器第三大廠商。

再往後,就是阿裏巴巴開始搞雙十一,面對流量洪峰,IBM的大型電腦撐不下來,而阿裏雲用X86伺服器+Linux組建的集群卻撐下來了。從那時候起,IBM已經失去了中國領先的地位。

再後面的故事,就是IBM在中國徹底失去了小型機和X86伺服器的兩大經銷體系。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失去了圍繞硬件伺服器高額利潤建立的經銷體系,光靠IBM昂貴的GBS、GTS,已經完全無法跟國內物美價廉的IT公司競爭了。

在2005年,中石化開始建設ERP系統的時候,中石化的員工完全不懂SAP,那時候SAP、IBM、埃森哲的咨詢顧問可以開出3000一天的單價,而且把客戶Diss得一無是處。

到了2015年,中石化開始搞ERP大集中的時候,搞了十年的中石化ERP專家,已經可以指著SAP、IBM、埃森哲、德勤等ERP實施公司的咨詢顧問,Diss這些小年輕什麽都不懂了;而咨詢顧問的價格,還不到3000一天。

等到了2024年,除了那些業務跟SAP ERP嚴格繫結的大企業還不得不用之外,SAP在中國已經沒有增量市場了,只能向社會輸出人才。

國貨VS傾銷

民族資本想發展起來,與已開發國家傾銷的工業品抗衡,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天時,就是已開發國家遭遇了經濟危機;地利,就是自己搶先從經濟危機中恢復過來;人和,就是競爭對手的管理層是沙波依。IBM管理層的行為就很像美國,一次次為了短視的利益自廢武功。

美國可以為了更高的利潤率,把制造業逐步遷往東南亞、東亞;IBM的CEO可以為了維持利潤率,為了向華爾街交代,一次次把不掙錢的PC業務、X86伺服器業務賣掉換成現金流,但是他們拋棄的是一整個總代、二級代理、終端代理、經辦銷售的團隊。

比如IBM當年在某城市的代理商,2000年初是做清華同方的產品代理發家的,後來改做IBM的代理商,等到2014年以後,聽說就開始做華為了。

有伺服器業務以及傭金的時候,IBM的銷售想拜訪某領導,可以請代理商安排。如果想吃喝玩樂三板斧,也是不用自己掏錢的;但是等到IBM把這些業務賣掉之後,銷售人員在當地的關系網和利益鏈突然之間都沒有了,你說算不算是自廢武功?

更關鍵的,還是在於已開發國家的高科技企業已經不再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了, 西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已經沒幾顆了。

蘋果手機被華為手機吊打,思科交換機被華為交換機碾壓,BBA的豪車被比亞迪的仰望血虐,波音737遇上了C919這個強力競爭者,就連AI大模型,中國頭部企業跟OpenAI的差距也不到一年。

當已開發國家的產品在效能、參數、可靠性、穩定性、美譽度等方面都不能碾壓民族產品的時候,買辦的活動空間就越來越小;而IBM CRL作為附著在經銷體系上的一個研發部門,自然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了。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 損不足以奉有余 。15年前是中國企業不足,已開發國家企業有余;等到了2024年,攻守之勢異也。

所以,各位還在外企工作的兄弟姐妹,請看清楚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否有國內需求強勢的產品,特別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那種。

如果有中國需要的強勢產品,那就可以接著在外企幹,畢竟適量減少中國貿易順差是好事兒;

如果你的公司沒有屬於中國剛需的強勢產品,那你千萬要未雨綢繆,因為很多外企已經失去技術競爭力,只剩下品牌商譽了,比如IBM、SAP、ORACLE、DELL、松下、夏普、東芝、豐田、本田、奧林巴斯,名單還在不斷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