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滲透無處不在?中國安全反擊戰,矛頭直指英特爾,19家公司被排查

2024-10-25科技

事件一起,一部份人倒是忙不叠地為這些國際巨頭喊冤。每次外企撤退,總有聲音出來說我們要「感謝」這些外企曾經「帶給中國技術進步」——甚至在國際上,像在以色列透過BP機對黎巴嫩實施定點轟炸這類調查明確的嚴重戰爭行為時,也有人為那些科技巨頭月台。

咱們的問題反而成了,這些結束的外企,對中國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看看一些自稱中立的群體竟然還幫著這些企業打掩護,我們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中外企業在中國科技戰場上的角色了。

上個月,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的一則通報激起了一層漣漪:某家外國企業A公司,以開展智能駕駛研究為借口,從事非法測繪活動。

國家這一出手,大家都開始議論,為什麽外企總願意在中國的法規邊緣試探?更讓人好奇的是,這背後只是一次偶然的冒險,還是一場針對中國的長期戰略?看著A公司的「小動作」,大夥子定睛一看,又發現了更多問題。

其實,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智能駕駛的誤會」那麽普通。早在幾年前,國家網信辦就釋出通報指出一些進口的科技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問題。

而這次公開點名,也正是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資科技公司封鎖中國高科技企業後,中國的反制動作。一個要數據,一個要市場,外企和中國之間的科技競爭逐漸變成了一場從市場到網絡空間的全方位博弈。

不僅國安部在動,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也多次點名一些外企業(例如英特爾)的潛在網絡安全風險。從表面看,似乎是數據竊取或測繪違規事件,背後的暗潮湧動則關乎中外高科技企業的未來格局。當一個國家的網絡安全成為「別人家的圍獵場」,問題就真不簡單了。

更值得關註的,是國內外測繪公司之間的「合作」。這麽說吧,A公司為了規避資質規定,與國內有資質的B公司合作,繞道行事。雙方表面上是合法業務,實則背地裏做非法測繪的勾當。經濟利益成了萬能鑰匙,親手開啟了外企非法活動的大門。目前為止,共有19家擁有測繪資質的國內公司成為了懷疑物件。

不少人以為A公司可能是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後者在自動駕駛領域也算是個大佬。不過Mobileye已經發聲明辟謠,說自己數據全部在車企的數據中心,傳回以色列的也得數據脫敏。

至於特斯拉呢?它倒更無辜了,人家壓根不依賴高精地圖,一切智能駕駛都靠的百度這樣的國內地圖服務。所以,這事到底是誰家幹的呢?目前猜測仍未有定論。

面對這個問題,有些人可能會問:你們真不怕嗎?這些外企可是有「技術壟斷」的啊!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是今天才開始討論的。要理解中國今天面對「外企撤離」時的底氣,我們得追溯到20多年前的一次關鍵抉擇。

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資訊化浪潮蓬勃發展的時候,我們也曾被外資企業牽著鼻子走。1994年,聯想集團正處於發展的十字路口。

一邊是倪光南,「寧可重起爐竈,也要自主研發芯片」;另一邊是柳傳誌,主張依靠外企,從PC裝配做起,或者說是「貿工技」(透過貿易拉動企業科技發展)。這場路線之爭最終是柳傳誌勝了。聯想的組裝路線幫助其迅速崛起,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掌控了中國的PC市場,但是也讓中國錯過了一次在關鍵技術上發力的機會。

反過來想,如果當時大多數企業選擇了倪光南的芯片自研路線,那今天的中國會與外企「抗衡」得更加順暢。但是歷史就是這麽玩笑般的無常。

技術的落後,使得中國公私領域不得不長期依賴國外芯片以及科技產品。是的,如果當時我們選擇了像倪光南一樣堅持自研芯片,也許今天的局面會大不相同。

不過,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意識到,西方的科技產品絕非「白給」的天使。早在2000年之前,美國和英國就已經透過科技企業深耕全球市場來獲取數據資源,對所到之處進行非法測繪。科技產品作為一種「武器化工具」早已在全球多國獲得形形色色的證據支持。

那麽,中國不敢全面禁止嗎?並不是沒膽。只可惜,關乎國家安全的底線問題,沒那麽簡單。過去我們走的是「貿工技」的路子,這條路雖然一時很快,但留下的一堆坑,現如今中國要花時間去一一填上,科技領域尤甚。不過時至今日,也該換一種玩法了。

正是因為早期對西方科技的依賴,中國的容忍度才那麽高。大家都知道,不是對外企「心慈手軟」,而是一時找不到合適替代方案。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國產科技企業開始崛起,局面慢慢發生了變化。

特別是在芯片和作業系統領域,已經有巨大的突破。以華為為例,鴻蒙釋出的PC作業系統就是個標誌性成果,這意味著未來中國有了不僅能「替代」,還更「自主」的能力。

別小看這一點兒進展,未來的辦公系統,能不用Windows了,用咱華為的鴻蒙系統不香嗎?可以這麽說,聯想掌控PC時代的那些輝煌歲月,算是徹底畫上句號了。

當然,我們不能寄望這些發展一夜之間徹底改變現狀,但上面這類反制動作足以表明:中國如今有了不同於以往的底氣,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被卡脖子就急得跳腳」的小國。某些外企,如果再想著用「技術封鎖」來對中國市場談條件,嘿,拜拜就拜拜唄。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外企撤離該不該拍手叫好?答案很簡單:不是所有外企撤離都值得跟風道謝的。我們在一個全球科技競爭加速的時代,能站穩腳、越走越遠的,終究是那些腳踏實地做好核心技術的玩家。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