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雷軍年度演講的另一重心跡:令人不甘的小米市值

2024-07-22科技

王如晨/文

小米集團(1810.HK)今日大概率會有較為正面的反應。

因為,雷軍前日第五次年度演講暨小米新品釋出會,直接或間接回答了資本市場最近三個月關註的部份核心問題。

尤其是整體確定性增長、自由現金流以及EBITDA利潤率等。

比如整體增長問題。 主要涉及SU7上市後的具體表現。它直接關涉著2024財年的收入。

盡管過去3個月多有交付訊息,尤其每月穩定在1萬台,但市場仍需要看到整體尤其全年的大致數據。

雷軍當然有備而來。演講中提到一組數碼。5月,公司確定全年銷量目標,保底10萬台,全年沖擊12萬台。目前,SU7 產能提升、交付加速,進展順利,每月上到1萬台。迄今為止已交付超3萬台,預計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萬台交付目標。此外,小米汽車服務網絡也將不斷完善,預計12月全國將有59城220家銷售門店開業。

這就回答了增長問題。

迄今已交付3萬台。官方未披露三個價位的SU7比例。粗略以均價25.39萬計,約76億毛收。因SU7 3月底開訂,3萬台營收增量最高比例仍會落在Q2。小米2023Q2營收673.5億。等於說,即便手機、AIoT營收不變,僅小米汽車就有望帶來10%上下的同比增幅。

11月提前完整年度交付目標。即便12月仍只交付1萬台,全年11萬台,同樣有望創收270多億。

一項全新的戰略業務,首戰到這個程度,無疑奇跡。而且,這還是外部環境並不那麽有利的局面下取得的成績,殊為可貴。

可進一步對比一下。賽力斯(新能源汽車業務)、小鵬、蔚來、理想去年營收分別為289億、306億、556億、1238億。能看出,小米首戰,一年已逼近賽力斯,接近小鵬。與未來有一個身位差距。距理想較遠,但考慮到理想產品非純電,比較無多大意義。當然,還沒法跟比亞迪、特斯拉們相提並論。但也要看到,這只是SU79個月銷量。若拉長到標準年,表現會更出色。

當初小米集團沖到千億規模,花了7年。小米汽車藏著巨大的勢能,沖過千億的周期,或有望大幅縮短。何況雷軍說,小米汽車未來10年要幹到全球前五,那門檻不低。看現在的老五現代汽車,約合3500億人民幣以上。

想說的是,小米其實最不擔心整體營收指標的增長。當然,此刻,雷軍強調11月完成全年10萬台銷售目標,算是給投資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小米承壓面仍將非常明顯。尤其是自由現金流、EBITDA利潤率等。

因為,隨著小米汽車交付規模化,穩定在單月1萬台後,研發、生產、營運、管理、銷售、服務等方面的資本支出將會進一步加大。

小米2024Q2下月釋出,成本支出、自由現金流、現金消耗速度等指標或有明顯體現。當然,小米集團整個財務面還是可以。2023財年末現金與等價物約1363億,2024Q1末1273億。但自由現金流肯定還是壓力指標。何況還有新的車型以及手機、AIoT兩大主業的各種投入。

而汽車業務中短期註定虧損。花旗此前預測小米這塊2024年虧40余億。官方人士認為偏差太大。但EBITDA利潤率註定承壓。2023財年,小米這一指標為9.2%。一些機構預測今年可能降到6~7%的區間。

這就倒逼著小米手機與AIoT兩大主業以及互聯網服務業務必須有更為出色的平衡。尤其必須在保證基礎營收規模的前提下,提升綜合毛利率。

雷軍演講後半場也即小米新品釋出會,其實側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你能看到,既有側重高端高單價的大小折疊機MIX Fold 4、MIX Flip(代表著超級體驗與高毛利),也有效能狂魔Redmi K70這種中高端價位的出貨推手(有利於壯大營收規模,並維持毛利),更有Xiaomi Buds 5、小米手環9、Xiaomi Watch S4 Sport、空調、空凈機等系列產品。與過去相比,不僅設計體驗出色,更有日益提升的技術附加值與品牌形象。

雷軍說,過去3年,是小米一段脫胎換骨的經歷。他側重的是小米SU7帶來的變化。但在我看來,它同樣是小米目前核心主業手機品牌高端化的煥新之旅。

小米高端化對應著持續提升的技術附加值、毛利率。它平衡了不可能無限擴張的出貨與規模化挑戰。當流動互聯網領域所謂使用者與流量見頂時,也意味著小米手機、AIoT主業將經歷一段復雜的結構轉換。就是說,也許出貨總量、銷售收入不會狂飆,但利潤表現會持續提升,甚至高於銷售額增長。

而隨著使用者基數的持續擴大、海外收入增加以及高端手機使用者業務的轉化率提高,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收入將會呈現出更為穩定的增長。

前幾天,來自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Q2,全球智能電話銷量同比增6%,為2021Q2以來最高同比增幅。幾乎所有地區都呈現出同比增長態勢。而小米不僅穩居全球前三,還是前五大品牌中增長最快的一家,增幅約22%。其中Redmi 13 和 Note 13 系列備受全球歡迎,加上小米集團更為精簡的產品組合、更為強勁的高端戰略,Q2市占提升了兩個百分點。

此外,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的增長承壓,但小米自身與生態鏈多元化品類/產品、場景化優勢,會持續支撐起它在智能家居等領域的競爭力。上半年,小米門店已確立新的擴張策略,它意味著零售端將繼續開啟增長動能。

這一切,都有利於平衡小米汽車帶來的短期財務面壓力。

當然,也不要忘記另外兩點:

1、汽車業務中短期雖然虧損,但隨著交付規模擴大,當然還有未來新品驅動,同樣也會生成規模效應,進而攤薄整個鏈路的成本。事實上,今天的考察還基於車終端本身,尚未體現小米汽車垂直一體布局中的諸多創新隱含的後續變現價值,包括軟硬件服務在內。小米車服務的能量還遠沒有體現。

2、基於1,小米「人車家」智能全生態的效應會更明顯,服務創收會有更大的協同效應。

如此,我們就能在增收、自由現金流及利潤等方面看到小米公司的穩定性。

這是一家相當穩健的公司。

這種局面下,雷軍演講主題渲染「勇氣」,無疑有他與小米傳遞的使命驅動與戰略定力在。我們並不認為小米公司涉入汽車業多神奇。但垂直一體、獨立發展的路徑、模式,要比當年小米手機崛起時的路徑選擇難得多。

「勇氣」應該還有雷軍與小米人的不甘吧。

一重至少體現在小米今日的港股價值上。4134億港元的數據,對應的股價仍處於破發狀態。過去3年多固然經歷過多次上行,2021年年初甚至一度突破9000億港元,但彼時有疫期的刺激,並非小米完全內在的核心競爭力所致。

雷軍怎麽可能滿意這一幕。想起當初2018年IPO後晚宴上他對投資人的承諾,他一定憋著一口氣呢。

說到小米價值,誇克當然覺得,港股股價實在沒有體現它的空間。雷軍演講中提到,當初小米確定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後,多家機構希望參與投資,並給出百億美元估值。

3年過去,很難說這一單元提升多少。但有人拿小鵬、蔚來不足百億美元的市值對比,顯然不合理。小米汽車首戰呈現出來的勢能與「人車家」生態想象空間實在要宏闊得多。

你看那個去年新能源車營收不過289億的賽力斯,市值都在1136億人民幣。千億營收規模的理想汽車,市值1639億港元。比亞迪甩開一眾,7069億港元。而那個牛逼的特斯拉,同業中更是一騎絕塵,7628.6億美元。

小米汽車模式上,近特斯拉。但小米集團擁有遠勝特斯拉的移動與物聯網生態。而比亞迪車業務崛起前,有多年IT代工、電池業務的布局史。小米與它各有自身差異化優勢。而小米想象空間似乎更大。

當然,此刻不用想象那麽多。即便簡單對標賽力斯,小米汽車也應有千億估值。而截至目前,我們認為,這部份沒有真正體現在小米集團整體市值中。今日的所謂財務負擔,未來肯定會成為後者估值空間擴充的關鍵驅動力。

2017年,小米深圳旗艦店開張時,群訪雷軍後,我說,屬於小米的輝煌還遠沒有到來。此刻我繼續堅持這一判斷。

所以,我認為,雷軍第五次年度演講暨小米新品釋出會,傳遞的內心可能要比媒體的理解要復雜些吧。

按以往時間段,8月中下旬,小米集團將釋出2024Q2財報,此時的心跡與種種動作,想必也有強化或者溫和處理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