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AI國慶禮贊:浙大新推出的人工智能通識課揭曉!

2024-10-05科技

人工智能課程慶祝祖國生日

在今年國慶,浙江大學的吳超副教授創造了一組借助於AI繪畫工具生成的慶祝祖國的影像。吳教授在創作過程中使用了「天安門」、「白鴿」、「彩帶」等作為提示詞,在AI的幫助下,這些元素很快轉化為生動的影像。這一專案不僅是吳教授的個人創作,也是浙江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的部份內容。今年秋冬季,浙大首次對不同專業的本科生開設了這些課程,成為全國最早實施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的高校之一。

AI的神奇影片展示

在課堂上,吳超展示了一段由AI生成的影片,這段影片生動地呈現了美麗的生態畫卷,各種動物活靈活現,或奔跑或跳躍,毛發的細節也清晰可見。這段影片並不是由專業攝影師現場拍攝,而是依靠人工智能的「無實物演出」。只需輸入簡單的文本指令,就能將文字轉換為影片,省去了一切現場拍攝與剪輯的麻煩。課堂中,還有更多關於人工智能的精彩瞬間呈現在學生們眼前。

全面剖析人工智能

該課程涵蓋了人工智能的多方面內容,比如相關概念、技術、操作以及具體例項。學生學習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大語言模型等知識,教師們幫助學生實作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朱朝陽老師在課堂上演示了如何利用「文心一言」解決細胞培養的實驗設計及PBS緩沖液的配置,張克俊老師則引導同學們比較分析國畫藝術與AI生成藝術之間的異同。

學生的學習反饋與實際套用

大二的魏鵬表示,透過這一個月的學習,他對人工智能的概念、原理和研究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吳超認為,對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而言,掌握人工智能知識尤為重要。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社會形態和規則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和學者必須了解這項技術。學習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復雜的世界,還能培養其抽象思維與數學建模能力。

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教育

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能夠分析學習數據,透過個人化學習和智能輔導來提升學習效果。陳靜遠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如何運用影片生成的模型進行內容創作。這種背景下,大學的教育必須針對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進行相應的調整,隨之提出更新的要求。

分層次的課程設計

為了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人工智能通識課程設定了三個不同層次的課程。A層次課程專為有基礎的理工科學生設計,B層次適合人文社科專業的學生,而C層次則是為人文藝術學生量身客製。這種設計使得學生能更好地根據自身背景與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內容,從而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專業技能。

學生期待與未來展望

魏鵬對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熱門詞匯充滿好奇,希望從課程中學會基本的技能來使用這些工具。他認為,掌握相關知識能夠為今後研究網絡領域的法律問題提供支持,人工智能也可以幫助他簡化科研過程。任浩源也表示,他期待未來能在課程中學習到機器學習的演算法,從而運用人工智能的技術輔助財務決策與管理研究。

結語:讓工具為思維服務

吳超認為,文科生學習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學會程式碼,而是在於掌握分析和運用它的思維。他強調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理解工具的套用而不是僅僅學會操作。在教學中,他充分利用智海Mo平台突破技術障礙,讓學生透過實操來發展思維能力。同時,浙江大學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今年3月成立,秋季學期也推出了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預計每年將覆蓋全校的6400多名本科生,推動各專業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套用人工智能。這樣,未來的社會將越來越需要這樣的復合型人才,真正實作人機協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