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我做了一個逆最佳化,把寬頻降成500兆了,大家可以效仿

2024-10-15科技

之前雖然和大家嘴巴上說 一般家庭用300兆的頻寬是足夠的了。但是iN其實還是賤兮兮的用了好久好久的聯通千兆。

9月底各種聯通的優惠到期,導致一個月的寬頻費用上升到了164元,其實也不算什麽大錢,但是9月底的那段時間就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是不是非得用到千兆頻寬呢?實際上沒必要吧?

說這件事,可能有點看起來反常識了,頻寬不是越大越好嗎?但事情還真不是這樣的,拿數據說話。

這是從路由器上截取的頻寬消耗圖表,在正常使用的過程中,家裏的幾十個器材對於外網的通訊需求並不高,只是偶爾在下載比較大的檔的時候頻寬會有200Mbps的峰值而已。而平均下來頻寬的消耗只有50Mbps左右,更多的時間裏頻寬消耗甚至集中在5Mbps之內。這還包括了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不停播放的Apple Muisc,按照理論上來說一首三分鐘的歌大約下載流量是140多兆的消耗。

並且還包括了各大串流媒體平台上超高畫質的影片播放。

要知道,在iN的家裏有很多時候這些器材都是重疊使用的,客廳和臥室內的串流媒體在同時工作,下載機在不停的下載,以及家裏的各種支持套用在網絡上互傳數據……

就這樣頻寬的使用也僅僅是前面圖表的效果而已。所以,iN自己書桌邊上的dashbroad上幾乎看不見網絡傳輸的條形圖,即使看到也就是100多Mbps的流量寬度。

所以,到最後也就覺得真心的沒有必要使用那麽大的頻寬。

千兆寬頻,其實也是很多科技愛好者或者數碼發燒友的心態寫照。千兆頻寬聽起來是種「酷炫」的象征,代表著技術領先、網絡高速,但即便擁有千兆頻寬,日常的網絡需求其實很少能夠用到。家裏幾十個器材、串流媒體的同時播放、下載機的工作,這些看似高消耗的任務,實際頻寬使用峰值也不過200Mbps左右,而平均頻寬需求更是僅有50Mbps,甚至很多時候頻寬使用低至5Mbps。這種「看不見的浪費」或許正是大家普遍忽視的地方。

所以說,很多家庭的日常套用並不需要超大頻寬。常見的網絡套用場景,如網頁瀏覽、音樂串流媒體、高畫質影片播放等,都沒有達到千兆頻寬的需求:

網頁瀏覽:每個網頁的大小一般在幾百KB到幾MB之間,即使是同時載入多個頁面,也不會對千兆頻寬產生明顯壓力。

音樂串流媒體:像Apple Music或Spotify這樣的服務,通常最高只需要幾Mbps來保證音質和無縫播放。

影片串流媒體:即使是超高畫質4K影片播放,需求頻寬也多在25-50Mbps之間。多個器材同時播放4K影片時,也很難達到千兆頻寬的上限。

在家裏,家庭網絡中的大部份任務並沒有足夠大的數據需求,除了到一些測速網站上測速,其實家裏也還真無法真正用滿千兆的網絡頻寬。

到現在而言,500Mb的頻寬已經用了快半個月了,看下測試:

雖然是500Mbps,國內跨城市測速的速度是600Mbps,國際跨太平洋測速速度是280Mbps,播放影片的最高畫質,完全沒有任何卡頓的現象。

歸根結底,其實家庭的大頻寬就是一個偽命題,話說回來,家裏的頻寬即便是有1000兆,但是經過層層路由的損失到達伺服器上再經過伺服器的頻寬最佳化(畢竟服務商也是要省錢的嘛),真正單一一個用途的套用也就是使用幾十兆的頻寬,例如上面的影片在下載緩沖的時候頻寬需求也僅僅是146Mbps,而在非緩沖載入的時候也就是60Mbps的需求。

像這樣的品質的影片,即便是500Mbps的頻寬,在家裏可以同時放10個出來也是絲毫沒有壓力的。

而國內的影片供應商,基本上影片的質素即便是藍光,也只有20Mbps左右的流量,那麽要那麽大的頻寬有什麽意義嗎?

所以,iN就去聯通營業廳在姐姐們詫異的目光中,毅然決然的把頻寬從1000兆降低到了500兆,一個月87塊錢的寬頻費用,幾乎是省下了一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