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楊笠代言引發公憤,京東這次是不是把行銷玩砸了?

2024-10-24科技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

引言


京東雙11請「男生克星」楊笠代言,意圖吸引女性消費者,結果引發廣泛爭議,男性群體不滿,股價大跌,行銷翻車。

事件


雙11原本是各大電商平台爭奇鬥艷的黃金時機,品牌方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消費者目光。然而,京東今年的雙11卻因為一位爭議代言人楊笠,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波。楊笠,作為脫口秀演員,以「男生克星」著稱,曾在節目中發表了多次對男性的尖銳調侃,甚至涉及惡意貶低的言辭。這使她成為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不僅引發了男性群體的強烈不滿,甚至不少女性也對她的言論感到不適。

然而,京東為了吸引女性消費者,竟大膽啟用了這位爭議人物作為雙11的代言人,並在官微上大肆宣傳。此舉立刻引發了大規模的網絡討論,男性消費者認為京東此舉冒犯了他們,紛紛發起抵制行動,甚至部份女性也對楊笠的代言提出異議,認為這不是女性獨立自強的正確代表。最終,這場行銷風波不僅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導致了京東股價大幅下跌,形象受損。

正文


企業行銷,向來講究精準定位、深度洞察市場需求。然而京東這一次的操作卻令人匪夷所思,楊笠作為代言人,引發了全網的熱議和抵制。這場原本意圖借勢「女性覺醒」的雙11行銷,結果演變成了一場公眾情緒的爆發,而其中的根源究竟是什麽?

首先,楊笠這位「男生克星」的形象,早已在大眾心中貼上了「爭議性」標簽。她的脫口秀風格極具攻擊性,尤其是對男性群體的調侃,頻頻越界,從最初的「窮男調侃」到後來的生殖器調侃,已經讓不少男性消費者對她產生了抵觸情緒。這種情緒在社交媒體上發酵,形成了一個廣泛的反感群體。京東此次選擇楊笠為代言人,無異於在挑釁這群人群的底線。於是,抵制京東的聲音迅速蔓延,甚至有人發起了「再不購物上京東」的口號。

京東可能本意是想借助楊笠的爭議性,吸引眼球,尤其是激發女性消費者的好感。畢竟在某些群體中,楊笠的言辭被視為「女性獨立」的象征。然而,京東似乎低估了當今社會中消費者對性別議題的敏感度。事實證明,不僅是男性對楊笠的言辭表示不滿,很多女性也對這種所謂的「覺醒」產生質疑。她們認為,女性的獨立自強,不應建立在貶低和攻擊他人性別的基礎上。楊笠的言辭並不能代表所有女性,更不應作為女性覺醒的象征。

其次,京東的這一行銷舉動還暴露了一個關鍵問題:在代言人選擇上過於草率。代言人不僅僅是一個吸引眼球的工具,更是品牌形象的延展。選擇代言人需要考慮其與品牌的契合度、公眾形象以及其可能帶來的社會效應。而楊笠的爭議性早已讓她成為一個敏感人物,京東作為一家大型電商平台,居然忽視了這一點,直接導致了輿論反彈,顯然是在市場洞察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偏差。

再者,從企業形象和股市表現來看,京東的這一錯誤選擇無疑給品牌形象帶來了嚴重損害。雙11本該是一個激發消費熱情、提升品牌形象的好機會,但此次事件不僅沒有為京東帶來預期的銷售增長,反而影響了股價。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忠誠度,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情感因素的驅動,而這次的事件無疑讓一大批忠誠消費者感到被冒犯和忽視。很多男性消費者在社交平台上直言:「既然京東不尊重我們,那我們就用腳投票。」

然而,在性別議題日益敏感的今天,這件事也反映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如何平衡兩性之間的社會共識。企業行銷中,不應以踩踏某一性別為代價來博取另一性別的好感。在這個充滿多元價值觀的社會,大家對性別平等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尊重始終是共同的底線。而楊笠的言論,已經觸及了這個底線。

那麽,京東是否能從此次翻車事件中吸取教訓?代言人選擇的錯誤,實際上是企業品牌管理的一部份失誤。未來,企業在選擇代言人時,必須更加慎重。不僅要考慮代言人的知名度和市場號召力,更要考慮代言人是否與品牌形象契合,是否能夠傳遞出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尤其在如今社交媒體影響力日益擴大的環境下,公眾輿論的力量不可小覷,一個不當的選擇,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摧毀品牌多年積累的口碑。

更重要的是,企業應避免在性別議題上冒進或迎合。現代社會的消費者,不再是單純的性別劃分,他們看重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輸出。企業的行銷策略應該更為包容、理性和持久,避免過度依賴爭議性話題。畢竟,爭議雖能帶來流量,但負面影響也會伴隨而來。

結語


那麽最後小編想問:京東這次請楊笠代言翻車,你覺得代言人該如何選擇?品牌又該如何把握性別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