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進廠打工」已不遙遠,上汽產業金融投資探索人形機器人領域機會

2024-07-19科技

來源:上海汽車報

步履輕快,雙手靈巧,動作豐富……兩排人形機器人在展台上揮手、踏步,歡迎到場觀眾。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多家中國企業的18台人形機器人登台亮相,它們組成「人形機器人先鋒陣列」,不僅與觀眾有大量互動,還展現出疊衣服、拼魔術方塊等豐富技能。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成熟和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些科幻電影中的「生命體」,正在逐漸走進現實世界,成為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萬億美元廣闊市場前景

「人形機器人會帶著人類走到智能驅動的未來世界。」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展台工作人員告訴【上海汽車報】記者。

人形機器人離我們越來越近,它和傳統意義上的機器人有何不同?簡單來說,就是人形機器人比傳統機器人「更像人」,即在物理形態與智能化程度兩個方面更接近人類。

在形態方面,人形機器人,顧名思義,擁有接近人類的外觀與形態,因此在硬件層面最明顯的特征是擁有雙足和雙手,可以在現實物理場景中代替人類執行任務。由於現實世界的物理場景都是基於人類的操作便利性設計的,因此人形機器人通用性更強。舉一個通俗的例子,爬到梯子上取一個貨架上的商品,傳統機器人可能很難做到,但人形機器人就能輕松應對。

在軟件層面,傳統機器人只能按照預編程執行操作,人形機器人則擁有具身智能,具備互動、感知、決策等能力,會基於環境和任務執行操作。

更通用、更智能,為人形機器人賦予了廣泛的套用場景。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供給不足等挑戰逐步顯現,人形機器人對企業的吸重力日漸增強。

「目前,人形機器人產品主要銷售給了大學和科研機構,還沒有在產業上形成大規模套用。」上汽創投(上汽金控全資子公司)投資經理丁華宇表示,「2025年會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元年,新能源和消費電子行業會率先商業化套用,預計特斯拉會在工廠內部署1000台人形機器人,國內企業也會跟進。」

丁華宇認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會率先在制造業推進,尤其是那些高危環境、重復勞動、流動率大、培訓成本高的工作崗位,人形機器人很適合得到套用。未來,隨著技術提升,人形機器人會從制造業向服務業、家庭照護等領域普及,滲透率將超過汽車,擁有萬億美元市場的行業想象空間。

汽車產業軟硬件協同優勢

擁有互動、感知、決策能力,能夠基於環境和任務執行操作,乍一看,人形機器人與智能網聯汽車頗為相似。事實上,二者之間的確有很高的協同性。

2023年10月,工信部釋出【關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通知,明確了國家層面對於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重視和支持。【意見】指出,機器人「大腦」和「小腦」,以及機器肢、機器體四個關鍵技術群,是人形機器人需要重點攻關的技術。

「大腦」「小腦」和「肢體」,這和目前致力於打造成「智慧生命體」的智能網聯汽車如出一轍。事實上,汽車產業人士的確能在人形機器人上找到不少「老朋友」,比如硬件端的電機電控、電池、傳感器,以及軟件端的決策演算法、大模型,無不展現出汽車產業與人形機器人產業之間巨大的協同潛力。

「首先,汽車智能駕駛積累的數據可用於訓練人形機器人演算法,在機器人的感知、決策和控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汽車的電機電控、電池、傳感器、MCU等硬件都可以在人形機器人上使用;最後,汽車供應鏈的規模化降本能力突出,汽車工業上下遊本身具備良好的場景,可以加速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套用。」談及二者的協同優勢,丁華宇一一羅列。

產業有協同,技術發展方向自然也趨同。類似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人形機器人行業的前沿技術發展分為硬件端和軟件端方向。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中美兩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同樣具備優勢。不過,中國和美國的優勢有所差異,在硬件端與軟件端各有所長。

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堅實的供應鏈,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硬件端優勢明顯,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部份零部件就選用了其整車供應鏈上的三花智控、拓普集團等企業。目前,在硬件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含電機、減速器、傳感器等,國內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諸多企業都具備開發這些零部件的能力,並且由於有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效應支撐,中國人形機器人零部件的降本能力突出。不過,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硬件端仍處於本體、零配件設計最佳化階段,短期內較難看到爆發式的技術創新。

美國則依托算力、人才、產業環境等優勢,聚焦人形機器人的軟件端,主攻機器人AI與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套用。近年來,由於大模型、AI等技術處於技術爆發期,人形機器人的感知、決策、互動能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

目前來看,人形機器人的硬件能力領先軟件能力,處於「肌肉發達,頭腦簡單」階段。但是,隨著軟件技術的爆發式發展,人形機器人的軟件能力正在逼近硬件能力的極限,需要打造更強、更具性價比的「肌肉」來配合「大腦」執行復雜任務。

把握「從0到1」

產業金融投資賦能

人形機器人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汽車產業鏈的外延。人形機器人產品也會替代一部份重復勞動與惡劣環境作業,成為車企制造生產中降本增效的利器。可見,人形機器人產業與汽車產業的協同、互補優勢明顯,投資價值不言而喻。

中信證券指出,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仍處於發展早期的「從0到1」階段,機器人生產的絕對數量並不重要,智能化提升和套用場景實作才是當前階段的核心關註點。上汽產業金融投資也持有類似觀點,認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拐點是成本可控,盡管目前產量較小,零配件成本較高,但和新能源汽車行業早期比較像,一旦成本降低、商業化取得突破,滲透率會快速提升。

「投早,投小,投科技」,近年來,上汽產業金融投資加大對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硬核科技」的關註,挖掘出大量投資機會。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人形機器人所孕育的投資機會,在投前階段就高度契合上汽產業金融投資的投資方向。

今年3月,上汽創投參與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智元機器人的A3輪戰略融資。智元機器人堅持自主研發軟件演算法和硬件核心零部件,是市面上稀缺的軟硬件結合機器人企業,打造的軟硬件全棧平台,將有助於確保人形整機產品操控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以及成本的競爭力。

對智元機器人的投資,是出於上汽產業金融投資對擁有軟硬一體能力的本體企業的看好。丁華宇表示:「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投資機會很多,既有硬件本體企業、零部件企業,也有軟件具身智能企業。在我們看來,具身智能是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優先級高,但技術叠代也快,考驗的是企業的套用能力,需要軟件和硬件適配並穩定,新舊產品模型快速遷移並可靠,所以我們認為軟硬一體的企業更有競爭力。」

陪伴已投企業成長,參投之後,上汽產業金融投資對智元機器人的投後賦能工作也隨之推進。

六維力傳感器是當前人形機器人領域前沿的零配件技術,能夠測量上下、前後、左右6個維度的力與力矩,讓機器人更靈巧、感知更精準,但在技術和成本方面亟須取得突破。「我們希望可以在投後和企業形成良好的賦能機制,所以利用過去積累的研究資源和產業資源,為智元機器人推薦了國內知名高校教授的傳感器方案,探索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套用。」丁華宇告訴記者。

除了上汽創投,上汽金控旗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尚頎資本、恒旭資本也在加大對「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探索,積極布局新賽道。尚頎資本於今年7月參與通用機器人初創公司逐際動力LimX Dynamics A輪戰略融資,恒旭資本正在研究推進相關潛在標的。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創新轉型,上汽產業金融投資將繼續跟蹤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創新技術,挖掘優質標的,孵化創新企業,投後協同賦能,積極跟進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發揮產業金融投資優秀勢能,陪伴並呵護新興產業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