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治「殺熟」不能只靠消費者

2024-07-25科技
既然大數據「殺熟」屢禁不止,那麽有關部門就應該繼續下猛藥整治,持續把焦點放在商家、平台的監管、處置上,不是讓消費者去避坑。
周先生投訴截圖
雲南網評論員 許蕓翡
「不同使用者,瀏覽同一產品價格不同」「同一產品,多次瀏覽後價格自動上漲」……暑期旅遊旺季,大數據「殺熟」投訴再次引發關註。在黑貓投訴平台,檢索「殺熟」關鍵詞,已有高達14248條相關投訴,檢索「大數據殺熟」關鍵詞,相關投訴有7245條。在旅遊、出行領域,相關投訴涉及多家知名線上旅遊平台。
大數據殺熟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主要表現為不同使用者享有不同的折扣或優惠,還有的消費者反映多次瀏覽後價格自動上漲。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大數據在給人們工作、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不法商家牟利的工具,大數據殺熟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而且由於維權成本較高、過程較為復雜,很多人在遭遇到殺熟時都是抱著「算了」的心態,甚至覺得這個軟件不行,那就換個軟件,讓不少平台、商家越來越肆無忌憚。
大數據殺熟實質就是經營者對演算法的濫用。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劍指大數據殺熟問題,第九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定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準,這是中國首次在行政法規中對差異化定價進行規範。然而,實際落實中可能就沒有那麽理想。一方面,消費者對【條例】的出台以及內容還尚未完全知曉,更別提能充分用好【條例】去進行維權;另一方面,【條例】雖然對大數據「殺熟」問題有個規範,但並未對違反上述規定的行為明確行政處罰罰則,或者加倍賠償消費者的義務,也導致【條例】法律的執行力和威懾力不足。簡言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的出台讓社會看到國家層面規範演算法使用的決心,可是具體的落地卻存在很多現實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數據「殺熟」必須得治,有關部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的規定以及實際情況,拿出更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措施,拿出硬核的懲治措施,提高平台違法成本,對一些試圖違法、濫用演算法的商家平台形成震懾。同時,也要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讓消費者願意投訴、積極監督,從而倒逼商家、平台履行好社會責任,善用演算法。當然,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形象維護面臨更大的挑戰,為了蠅頭小利侵犯消費者權利,壞了口碑,也實在得不償失,這一點或許每一個平台都應該清楚,從而規範自身行為,愛惜羽毛。
技術發展進步初衷是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務,而不是成為人民群眾的困擾。既然大數據「殺熟」屢禁不止,那麽有關部門就應該繼續下猛藥整治,持續把焦點放在商家、平台的監管、處置上,不是讓消費者去避坑。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註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