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美國不賣,中國也不買:中美芯片終於實作「雙向奔赴」

2024-07-11科技

自2019年以來,中美之間的「芯片大戰」已持續五年之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華為成為了最引人註目的主角。從最初的被制裁、打壓,到如今攜自研麒麟9000S芯片強勢回歸,華為的每一步都牽動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神經。而就在2023年底,這場曠日持久的芯片戰似乎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機。

當華為以麒麟9000S芯片重歸市場時,人們或許期待美國會因此冷靜下來,重新審視這場制裁遊戲。然而,事實卻遠比想象中更為復雜。美國總統拜登的新一輪制裁措施,無疑是向華為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高通、英特爾等芯片巨頭紛紛停止了對華為的芯片出口,這無疑是對華為的一次嚴峻考驗。

但這一次,華為並沒有像往常那樣輕易屈服。相反,這一系列的制裁反而激發了華為更大的鬥誌。據悉,華為正在加速推進鴻蒙+麒麟的PC產品研發,力圖在困境中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與此同時,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也將發展半導體產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在這場全球半導體產業競賽中,美國無疑是投入最大的玩家之一。透過簽署【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美國承諾為芯片制造商提供巨額的資金支持,旨在重振本土半導體生產,尤其是頂尖芯片的生產。這一舉措無疑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與此同時,日本、南韓等美國盟友也不甘示弱,紛紛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本土芯片產業的政策。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籌集了大量資金用於支持芯片專案,而南韓政府則計劃建立一個大型芯片集群,以提升本土芯片制造能力。

在這場全球芯片競賽中,中國同樣沒有缺席。面對美國的制裁和打壓,中國選擇了加快「國產替代」的步伐。過去幾年間,中國半導體產業在自主研發、產能提升和技術突破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據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的芯片產能已占全球近三成,而國產芯片工藝的進展更是讓全球矚目。

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不僅讓國內企業受益良多,也給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帶來了新的變化。以德州儀器和Intel為例,這些曾經在中國芯片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外國企業,如今卻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由於中國減少了對進口芯片的依賴,這些企業不得不調整戰略,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強勢回歸也為中國芯片產業註入了新的活力。華為不僅在自研芯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還在積極尋求與中國本土供應商的合作。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有助於提升中國芯片產業的整體實力,也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回顧過去五年的中美芯片戰,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盡管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但在某種程度上卻達成了一種「共識」——美國不賣芯片給中國,中國也不再買美國的芯片。這種「共識」雖然帶有無奈和妥協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了雙方在半導體產業競爭中的新態勢。

站在美國的角度來看,透過芯片脫鉤斷鏈的方式試圖阻止中國科技產業的崛起,似乎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削弱美國自身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畢竟,一個開放、包容和合作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才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而站在中國角度,面對美國的制裁和打壓,加快「國產替代」和自主研發的步伐無疑是明智之舉。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中國芯片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也有助於保障國家資訊保安和經濟安全。

展望未來,中美芯片戰或許仍將繼續,但雙方也都有可能在新的競爭態勢下找到合作的契機。畢竟,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合作與共贏才是王道。而中國芯的加速崛起無疑將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