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客觀承認小米進步了,有那麽難嗎?

2024-07-25科技

撰文 | 王長勝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時代,創新者們每一次勇敢地嘗試突破,都好似在波濤洶湧、變幻莫測的大海中奮力搏擊的帆船。他們不僅要在技術的迷宮裏披荊斬棘,克服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還要在輿論的風暴中堅守自我,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壓力。今天,讓我們深入探究那些創新者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揭開這風雨背後隱藏的真相。

雷軍,這位在科技領域熠熠生輝的傳奇人物,他的創業征程絕非坦途。當他毅然決然地決定投身造車領域時,迎接他的並非是溫暖的鼓勵與殷切的期待,而是鋪天蓋地的質疑、無情的嘲諷,甚至是不堪入耳的謾罵。

那一句句刺耳的話語,仿佛還在耳邊回蕩:23位媒體人,竟有 20 人不看好;「收手吧,軍兒,外邊都是 XX」;「真的是自研的嗎?」 然而,雷軍並未在這狂風暴雨般的負面聲音中迷失方向,更沒有選擇退縮逃避。相反,他懷揣著堅定的信念,目光堅毅地朝著心中既定的目標奮勇前進。

其實,不只是雷軍和他所領導的小米,這些年來,眾多中國企業都在相似的困境中奮力掙紮,砥礪前行。

就拿比亞迪來說,曾經,它被眾人詬病,被噴沒有核心技術,只配生產低端的「網約車」。那段日子裏,比亞迪承受著外界的輕視與誤解,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但比亞迪沒有屈服,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在沈默中積攢力量,在困境中尋求突破。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埋頭鉆研,他們終於成功研發出全球熱效率最高的發動機,掌握了全球最頂尖的混動技術。如今,一箱油就能續航2000 公裏的卓越成就,讓向來以科技領先自居的美國人都不禁投來羨慕的目光。

TikTok也是如此。剛問世的時候,它被惡意指責偷取技術,遭受了諸多不公正的待遇和負面評價。但TikTok 憑借著自身世界領先的演算法,迅速在短影片領域嶄露頭角,引領了全新的潮流。其獨特的魅力和創新的模式,甚至引得 Google、Meta 等科技巨頭紛紛效仿,進行像素級的模仿。

小米,曾經一度被人嘲諷為「組裝廠」,這頂充滿偏見的帽子讓小米在發展的道路上舉步維艱。但小米並未因此而消沈,他們默默發力,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水平。如今,小米已經擁有三座國內最為先進的智能工廠。在造出小米 SU7 的汽車工廠裏,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在生產線上忙碌穿梭,精準高效地完成著各項復雜的任務;而智能電話工廠則成功打造出了最高端輕薄的折疊屏,展現出了卓越的工藝和技術實力。

這些企業的崛起之路,無一不是布滿了荊棘與坎坷。被貶低、被嘲諷、被惡意汙名化,似乎成為了每一個創新者在前行道路上難以逃避的命運魔咒。

那麽,究竟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因為作為 後發的創新者,他們的崛起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那些掌握著輿論話語權的既得利益者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不惜透過各種手段對大眾進行歪曲和洗腦,試圖以此來阻礙創新者們前進的步伐。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那些鐘情於蘋果、特斯拉、BBA等高端品牌的人群,對比亞迪、小米等新興品牌反而更容易持有認同和接受的態度。就以小米 SU7 為例,其車主中超過三成來自 BBA 品牌,超過 50%都是蘋果使用者。這部份人群通常更註重產品的先進性和品質,他們願意為真正的創新和卓越的品質買單。也正因如此,小米手機在全球市場上,始終能夠與蘋果、三星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然而,在國內的輿論環境中,各種極端、情緒化的貼標簽和汙名化行為卻屢見不鮮。比如,有人會毫無根據地指責小米只是在模仿,沒有自主創新能力;有人會惡意揣測小米的產品質素不過關,只是靠低價來搶占市場。但實際上,這些歪曲和謾罵的背後,是因為小米以其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推動了整個行業商業效率的提升,從而不可避免地觸動了各個行業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這種拒絕實事求是、盲目否定創新的弱者認知,在全球面臨巨大變局的當下,只會讓我們陷入一個惡性迴圈:從一開始的看不起,到後來的看不懂,最終發展到追不上。這樣的認知模式,只會讓我們被時代的車輪無情地甩在身後,越來越遠。

真正的強者,是那些敢於啃硬骨頭的人,是那些有勇氣直面最強大對手的人。他們堅信:那些無法將我打倒的,只會讓我變得更加強大。他們憑借持續不斷的努力和自我提升,用實際行動擊碎了外界的歪曲、汙名和偏見。

我們的國家在發展的道路上,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崛起之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

中國航天事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曾經,歐美國家對中國航天進行汙名排斥,認為中國的航天技術落後,沒有發展前景。但中國航天人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自主創新的精神,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實作了從載人航天到月球探測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如今,美國竟然反過來向中國討要月壤,這無疑是對中國航天實力的一種有力認可。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同樣充滿波折。起初,西方對中國的新能源技術不屑一顧,認為中國無法在這個領域取得重要成果。但隨著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技術上的不斷突破,特別是在電池技術、儲能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領先地位,BBA等國際汽車巨頭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透過投資合作的方式來換取中國的新能源技術。

再看看媒體方面,曾經,BBC等西方媒體透過所謂的「陰間濾鏡」來惡意抹黑中國。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144 小時免簽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親身來到中國,感受到了真實的中國。他們自發地成為中國的宣傳使者,透過各種渠道分享在中國的美好經歷。「China Travel」相關的影片播放量超過 10 億次,有力地駁斥了那些惡意的抹黑和偏見。

我們的硬核企業也是如此。小米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三年前,小米手機在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的夾縫中艱難求生。當時,蘋果和三星憑借著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優勢,幾乎壟斷了高端手機市場。小米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市場份額有限,技術研發也面臨諸多挑戰。

但小米沒有放棄,他們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品質和效能。透過推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如高性價比的紅米系列、主打拍照功能的小米系列等,逐漸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小米成功突圍,在全球手機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三年後,小米又勇敢地踏入造車領域,與特斯拉、保時捷等行業巨頭展開正面競爭。這三年的造車歷程,對於小米來說,就如同紅軍當年的四渡赤水。他們在重重困難和圍追堵截中,憑借著靈活的戰略和頑強的鬥誌,一次次化險為夷,實作了逆天改命的關鍵跨越。

比如,小米提出的「人車家全生態」理念,全面展開並實作了生態引領。透過將智能電話、智能汽車和智能家居等產品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為使用者提供了無縫銜接的智能生活體驗。這一創新理念不僅提升了使用者的生活品質,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再比如,小米擁有的全球領先的兩座智能工廠,實作了智能制造的新質生產力引領。在這些工廠裏,高度自動化的生產器材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素,降低了生產成本。這不僅為小米的產品提供了強大的生產保障,也為中國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範。

還有,小米SU7 Ultra 征戰紐北,代表中國汽車挑戰全球汽車工業的效能巔峰。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小米 SU7 Ultra 憑借著出色的動力效能、精準的操控和領先的科技配置,展現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強大實力,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尊重和認可。

在這個大時代的切換已經悄然發生的時刻,硬核創新引領著時代的浪潮,屬於創新型企業家的大時代已經來臨。

任正非帶領的華為在通訊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王傳福領導的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獨樹一幟,雷軍執掌的小米在智能終端和智能汽車領域奮勇前行,汪滔創立的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稱霸全球。這些工程師出身的中國企業家正屹立在全球創新的潮頭,中國迎來了硬核科技的「群星閃耀時」。

從個體的創新者到企業的發展,再到國家的崛起,一路走來,我們都曾經歷過被誤解、被貶低的痛苦時刻。正因為如此,我們更不應該讓自己陷入那種狹隘、偏見的思維模式,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在如今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需要更多像華為、小米這樣具有創新精神和拼搏勇氣的企業挺身而出。對於這些硬核科技創新者們所取得的進步,我們應當給予更多的保護和包容,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讓中國的硬核科技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所以,我們應當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和支持那些勇於創新、敢於突破的企業和企業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全球科技競爭的舞台上占據更為有利的位置,實作中國硬核科技的崛起和騰飛。只有摒棄偏見,給予創新者們應有的尊重和支持,才有機會見證中國科技的輝煌未來。

我很喜愛的清代詩人鄭燮(鄭板橋)的【竹石】中有這一句話:「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放在今天的科技創新領域,無縫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