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滋補聖品、慈禧補品——五味子

2024-07-17科學

五味子,別名遼五味子、北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和華中五味子的幹燥成熟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後者習稱「南五味子」。北五味子主產東北各省、

【性狀特征】

落葉木質藤本,除幼葉背面被柔毛及芽鱗具緣毛外余無毛;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皺紋,片狀剝落。葉膜質,寬橢圓形,卵形、倒卵形,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3)5-10(14)厘米,寬(2)3-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邊緣具胼胝質的疏淺鋸齒,近基部全緣;側脈每邊3-7條,網脈纖細不明顯;葉柄長1-4厘米,兩側由於葉基下延成極狹的翅。雄花:花梗長5-25毫米,中部以下具狹卵形、長4-8毫米的苞片,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紅色,6-9片,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6-11毫米,寬2-5.5毫米,外面的較狹小;雄蕊長約2毫米,花藥長約1.5毫米,無花絲或外3枚雄蕊具極短花絲,藥隔凹入或稍凸出鈍尖頭;雄蕊僅5(6)枚,互相靠貼,直立排列於長約0.5毫米的柱狀花托頂端,形成近倒卵圓形的雄蕊群;雌花:花梗長17-38毫米,花被片和雄花相似;雌蕊群近卵圓形,長2-4毫米,心皮17-40,子房卵圓形或卵狀橢圓體形,柱頭雞冠狀,下端下延成1-3毫米的附屬體。聚合果長1.5-8.5厘米,聚合果柄長1.5-6.5厘米;小漿果紅色,近球形或倒卵圓形,徑6-8毫米,果皮具不明顯腺點;種子1-2粒,腎形,長4-5毫米,寬2.5-3毫米,淡褐色,種皮光滑,種臍明顯凹入成U形。花期5-7月,果期7-10月。

醋五味子

【性味與歸經】

味酸、甘,性溫,歸肺、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

滋補養顏、健脾益肺、安神補心。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治肺虛喘咳,口幹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煎水洗

【配伍套用】

五味子 + 黃芪:

五味子和黃芪都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二者搭配使用可以加強補脾益氣的效果,適用於脾氣虛弱、氣虛乏力的人群。

五味子 + 熟地黃:

五味子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而熟地黃則具有滋養腎陰、補血的功效,二者結合使用可用於治療腎陰虧損、血虛所引起的癥狀

五味子 + 當歸:

五味子具有溫補肺氣的作用,而當歸則具有活血養血的功效,二者結合可以起到補氣養血的作用,適用於氣血兩虧的癥狀。

【古籍摘要】

【衍義】

五味子,【本經】言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以謂除熱氣,【日華子】又謂暖水臟,又曰除煩熱。後學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虛寒,則更不取除煩熱之說。補下藥亦用之。入藥生曝不去子。

【註解傷寒論】

【內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氣而安肺。

【用藥心法】

(五味子)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以此藥與乾薑同用治之。

【本草會編】

五味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用南者。

【綱目】

五味子,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五味子酸鹹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

【方劑舉隅】

朝藥認子:果實為太陰人藥;主要用於太陰人咳嗽,口渴多汗,心悸,失眠,多夢【朝藥誌】。

五味子:實治腎虛腰痛,胃酸缺乏,早泄【圖朝藥】

五味子膏(【醫學入門】),用治夢遺虛脫。

此方收錄在【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用來給慈禧補身體和養心神的。本品性溫,味甘酸,入肝、腎、肺、心諸經。歷代醫藥學家認為有「養五臟,壯筋骨」等滋補強壯作用

藥物組成:五味子250g、蜂蜜適量

五味子丸(【經驗良方】),用治白濁及腎虛,兩腰及背脊穿痛

藥物組成:五味子30克,白茯苓30克,車前子45克,巴戟30克,肉蓯蓉60克,菟絲子90克。

用於治療滋陰補氣,填精益髓。用於腎氣不足,腰膝疼痛,記憶衰退,頭暈耳鳴,四肢無力。

五味子為著名中藥,其果含有五味子素及維生素C、樹脂、鞣質及少量醣類。有斂肺止咳、滋補澀精、止瀉止汗之效。其葉、果實可提取芳香油。種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業原料、潤滑油。莖皮纖維柔韌,可供繩索。

作者:廣東省中山市西區醫院 杜桂芳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市西區醫院 副主任藥師 韓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