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亞洲最大,迎關鍵進展!已將超6萬噸「鋼筋鐵骨」植入地下

2024-02-10科學

科技日報記者 孫瑜

北方傳統小年當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

「舳艫相接,帆影稠密,貨物殷富,為北方之甲。」中鐵建設專案負責人孟嘯介紹, 站房屋面設計借鑒【潞河督運圖卷】,引入「京帆」形象,蘊含了國富民安、和諧發展的美好願景。

跟隨工程人員走進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順利澆註,由中鐵建設集團承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主站房核心區月台層施工全面完成。此後,工程將進入器材安裝和裝飾裝修階段,主站房也將掛起兩片「京帆」。

中鐵建設集團工人澆註混凝土。科技日報記者 孫瑜 攝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後將是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其規模約128萬平方米,工程東西長2.1公裏,南北最大寬度650米,基坑最大深度47米。超大、超寬、超深是這座地下工程的顯著特點。

在運河邊上建如此超大的地下工程,殊為不易。「工程基坑北側緊鄰營運中的京哈鐵路,南側是成片的居民小區和市政道路,西側毗鄰北運河,地下水豐富。」孟嘯介紹,為最大限度降低大基坑開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專案采用了同類工程罕見的蓋挖逆作法施工工藝。

何謂逆作法?孟嘯介紹,順作法就像搭積木,從下往上一層一層建設,先做第一層墻柱,再做樓板,再做第二層墻柱,再做樓板等等。而逆作法則工序相反,專案團隊在完成樁基、地連墻、樁柱一體化施工後,先進行地下一層頂板施工,再逐層向下開挖地下二層、地下三層。

「整體好比在大海中沈進去一個水盆。純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地連墻是水盆壁,地下70米深勘測到的黏土層則是天然隔水層,形成水盆底。」孟嘯告訴記者, 專案團隊把水盆中的水抽排掉,再進行施工,防止地下水滲入,最大程度保障周邊環境和工程主體的安全。

俯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施工現場。科技日報記者 孫瑜 攝

據介紹,樞紐工程共地下三層,土方開挖量預計達到1400多萬立方米,相當於挖出7個昆明湖。為實作底板對上部結構的支撐,中鐵建設專案團隊在立柱底部創新設計了大截面環梁,每平方米的鋼筋含量達到650公斤。 截至目前,專案團隊已將超過6萬噸的「鋼筋鐵骨」,相當於1萬頭成年亞洲象的重量植入地下。

在樞紐工程最大采光井處,4根直徑1.6米的鋼管柱從37.5米的地下拔地而起,未來將支撐起地面的玻璃屋面。「再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站房核心區將實作主體結構封頂。」中鐵建設專案總工程師戎樹偉介紹。

京投所屬樞紐建設公司副總經理呂高峰介紹,「樞紐工程將在2024年全面完成主體結構器材及裝飾裝修施工, 正式建成後將打造‘軌域上的京津冀’,實作15分鐘直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30分鐘到達核心區的交通高效銜接。

編輯:王宇

稽核: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