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在的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足跡遍布五大洲四大洋,擁有整整 70億人口 ,是當之無愧的地球統治者。
同為統治者,我們都會比較關心上一屆的地球統治者—— 恐龍 ,它們曾是地球上絕對的霸主食物鏈的最頂層,但是在6500萬年前,恐龍的身影一夜之間消失了,現今世界再也找不到任何與恐龍相近的生物,與恐龍血緣關系最近的竟然是我們餐桌上的 雞 。
只有那數米高的恐龍化石,時刻訴說著它們曾經的輝煌歷史。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都沒有定論,科學界數十年來一直為此爭吵不止,提出了許多可能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猜測
現在我們一提到恐龍滅絕就會第一時間想到 小行星撞擊地球 ,但那是我們從小接收到的資訊基本都是這麽說的,漸漸我們也會跟著這樣認為了。
其實一開始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家們一直都無法給出絕對正確的解釋,基本都是 利用發掘到的些許痕跡和證據進行盲人摸象式地猜測 。
泥潭通天龍化石在中國贛州被發現
關於恐龍滅絕的猜測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說法:
小行星沖撞說
別看現在大家都覺得小行星撞地球就是滅絕恐龍的原因,但是在一開始,小行星這個說法是不被科學界所認同的,科學家們認為 在月球的保護下小行星撞上地球的概率太低。 而且僅僅一個小行星也無法讓全世界的恐龍一起滅絕。
就像 通古斯大爆炸 一樣,雖然小行星撞擊的確能對某個區域造成巨大的破壞,甚至能淪陷整個城市,但是這並不足以淪陷整個物種。
通古斯大爆炸事件
而且也不能證明為何只有恐龍全部滅絕,其他動物卻能繼續存活。因為如果能淪陷恐龍的小行星撞擊真的發生了,那必然會比通古斯大爆炸要強百倍千倍,在那種情況下,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一個都無法剩下。
也有人認為小行星撞擊後, 在地球上揚起濃厚的塵埃遮擋住了陽光,這導致地球表面氣溫下降,植被大面積死亡,耗氧量比較大的生物都因為缺少食物和氧氣而死亡。
小行星撞擊地球
氣候變遷說
現在我們正處於地球平均溫度上升的環境中,科學家們經過研究認為, 地球的氣候變遷很有可能是周期性的 ,一萬年前地球還處於冰河時期,現在地球卻進入了溫室效應。
而恐龍存在於地球的時間非常長,從 侏羅紀到白堊紀 ,恐龍整整主宰了地球 1.8億年 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中很可能都是處於 平均溫度比較高的溫室效應 之中,因此地球上的 碳含量 比較多,生物的新陳代謝速度更快,體型普遍都比較大。
泛第三級白堊紀氣候、巖相古地理圖
但是在 6500萬年 前,地球開始進入 冰河時期 ,大量的生物殘骸被凍結在地下,不進入生物圈的迴圈中,這導致 生物圈的營養物質繼續減少,大型生物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維持生存。
首先是身長幾十米的 大型草食性恐龍 ,會因為植被的減少而大面積餓死,然後食肉性的恐龍也會因此失去營養的來源。
還有一個很要命的因素, 恐龍作為一種冷血動物,在長期低溫環境中存活就變成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食草系恐龍劍龍
超新星爆炸說
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會有 超新星爆發然後坍塌成為中子星 ,每次超新星爆發都會釋放出十分強大的能量射向宇宙,由於宇宙十分空曠,因此身在地球的我們被這些射線打中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科學家們則認為,6500萬年前的地球很可能就被這種 高能量的粒子射線打中了 ,因此才導致大量的植物死亡,而後恐龍也就跟著滅亡了。
除了以上這三種說法,還有 兩極顛倒、食物中毒、火山爆發甚至外星人改造 ,等等奇怪的說法都有。
超新星爆炸
會出現這些奇奇怪怪猜測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掌握的證據不夠充分,直到科學家們終於從 墨西哥深海的巖石樣本 中找到了決定性的證據。
墨西哥深海巖石的發現
在眾說紛紜的時候,科學家們終於在墨西哥灣發現一個 直徑180公裏 的隕石撞擊坑痕跡,這個撞擊坑被命名為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透過發掘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上擁有十分豐富的 銥元素 ,而這種元素在地殼中十分罕見,因此 科學家們在墨西哥灣的海底火山口挖掘了接近三千米的巖芯。
世界最大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透過對巖芯的研究,科學家們確定在撞擊後, 大量的小行星塵埃長時間飄蕩在大氣層中,甚至這一次塵埃導致地球的地質層出現明顯的銥元素異常 。也就是說,這個巖芯能證明當時小行星揚起的塵埃肯定覆蓋地球很長一段時間。
而墨西哥灣附近的巖芯中探測到的 銥元素 最為濃厚,因此科學家們認為6500萬年前那次塵埃覆蓋地球就是從墨西哥灣的這一次小行星撞擊中散發出來的。
至此,恐龍滅絕的起因基本可以確定是 小行星撞擊到墨西哥灣揚起大量塵埃導致恐龍無法適應劇變的環境而滅絕。
小行星撞擊致使恐龍滅絕
對恐龍滅絕經過的還原
在這裏小編嘗試著為大家還原一下恐龍滅絕時的場景吧,6500萬年前的某一天,天上有一顆星星變得越來越亮,漸漸變得就像一顆小型的太陽一般,恐龍們無法理解這個現象,只能看一眼小太陽後又繼續去捕獵。
直到一顆直徑有11到81公裏的超大石頭終於進入 大氣層 ,並被摩擦成一顆超級大火球的時候,恐龍們終於開始逃命了。
但空氣阻力並不能有效減慢小行星的下降速度,速度達到每秒幾十公裏的小行星轉瞬直至,如此快的速度甚至將大氣都全部逼走,在撞擊前創造了一個 真空地帶 。
小行星撞擊地球
零點幾秒後, 小行星撞擊在現在的墨西哥灣之上 ,撞擊點的海水瞬間被高溫蒸發掉,巨大的撞擊力度導致超高的 海嘯 瞬間形成。
小行星直接擊穿十幾千米厚的堅硬地殼,穿透到 三十公裏 深的地幔中去,這個直徑一百八十公裏的撞擊坑就在一瞬間形成了,直徑數千公裏的生命直接灰飛煙滅。
巨大的海嘯淹沒了沿岸的大量土地,超強的撞擊同時也引發了 10~12級的超強地震 ,劇烈的地殼運動導致四處的 火山都在噴發 ,這些連鎖反應同樣帶走無數生命。
小行星撞擊致使火山爆發
而那些因為距離遙遠而躲過一劫的生命並不能算幸運,因為隕石撞擊導致塵埃彌漫,遮天蔽日, 失去陽光的植物無法再進行光合作用,氧氣含量下降,再加上長時間失去陽光的溫度,地球表面的溫度急劇降溫,寒冷讓大多數大型的生物無法存活 。
這次事件導致 白堊紀 直接終結,在這之後,經過長時間的恢復,生物圈才重新恢復生機,在災難中艱難存活下來的 小型哺乳動物們接受了恐龍滅絕留下的巨大生態席位,成為地球上新的霸主。
另外,科學家們還發現整個恐龍種族可能 在小行星撞擊之前就已經出現生存問題 了。透過研究恐龍的化石發現, 在滅絕之前的一千萬年裏,恐龍的生物多樣性急速下降 。
地球上的滅絕事件可能是周期性的
很多人關註恐龍滅絕的原因,其實主要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但科學家們不會僅僅為了滿足好奇心就如此大費周章的,科學家們研究各個時期生物的滅絕原因,主要是 為了找到可能導致生物滅絕的因素,然後極力避免,這才能永久地將人類延續下去。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事情可能並沒有那麽簡單,他們懷疑, 也許每2700萬年,就有可能出現一次離地生物大滅絕。
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
艾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奧陶紀-誌留紀滅絕事件、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峨嵋山暗色巖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以上的滅絕事件中無不與小行星撞擊和淪陷性的火山爆發有關,而且發生的周期基本一致,這意味著大滅絕事件的並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巧合,而是每到某個時間段,這些危險就會如期而至。
科學家們認為, 每隔2600萬~3000萬年,就會發生周期性的彗星雨和小行星撞擊事件, 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 太陽系整體圍繞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旋轉時,每隔千萬年就會穿越銀河系中天體比較密集的中平面一次。
星系整體圍繞超級黑洞旋轉
在穿越中平面的過程中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大幅上漲,撞擊之後引起的地質活動導致大範圍的火山爆發,揚起的塵埃也會導致長時間的黑暗與寒冷。 野火、酸雨、等惡劣環境,將會大面積殺死陸地和海洋的生物。
人類該如何面對下一次的危機
由此可見,導致生物滅絕的元兇很可能一開始就是 小行星 ,因此預防小行星撞擊將是我們人類的首要工作。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我們並不是憑借強大肉體主宰世界的恐龍,我們擁有 智慧與技術。
幾乎每一顆有可能接近地球的小行星都會被發現並且標註出來,甚至能預測出他們接近地球的時間,然後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雖然平均每年都會有一兩顆大型太空巖石掠過地球上空,但是 基本都在科學家們的監控範圍之內。
地球上空掠過的巖石
我們現在航天技術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即便小行星真的要撞上來,我們也不是毫無應對的辦法。對付小行星當然 不能簡單粗暴地用炸彈將它炸成粉碎,因為這樣將會產生大量隕石碎片撞入地球,反而增加了隕石破壞面積。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類似於攻城錘一樣的撞擊衛星, 透過撞擊來改變小行星的速度和方向 ,就能起到避開危險的作用。
當然比起使用大量資源建造衛星, 做好小行星預警工作更加重要 ,只有掌握好每一顆有可能接近地球的小行星軌跡,讓人類擁有足夠的預警時間做好應對的準備,危險也將與我們擦肩而過。
能觀察宇宙情況的哈勃望遠鏡
結語
所有的物種大滅絕都顯然是 由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和超大規模的火山活動造成的 ,有時候只有其中一種,但更多的都是 兩者協同作用 ,引發大量不利於生存的連鎖反應。
這些事件都是當時的生物無法逃避和預防的,但我們人類的文明發展至今,已經有初步改變環境的能力,相信下一個生物滅絕大周期到來之前,我們一定能做好相應的準備。
保護弓境能夠推遲物種滅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