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銀河系某處有可能正在發生星際戰爭嗎?我們是否能觀測到?

2024-10-06科學

導語

銀河系中有數以百億計的恒星,這意味著我們的銀河系會有數以千計的行星,這些行星隨著恒星的執行,又有著不同的可能性,在這些行星上,都有機會誕生出聰明生命。

將目光投向銀河系的深處,是否有著外星文明正在進行星際戰爭?我們能否觀測到?

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可能,但是否真的發生,我們能否發現?

外星文明發生戰爭的可能。

恒星能夠發光,那就說明這個恒星中有能夠發生核聚變的特殊物質存在。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銀河系中會有著許許多多發光的恒星,實際上,銀河系中的恒星,大約有兩千億,而其中能夠被人類看見的恒星,卻只有五十億。

隨著我們大家對這些恒星的觀測,越來越熟悉,對於恒星的分類就變得越來越細化。

可以說,我們日常所說的「大約有兩千億顆恒星」這個數碼,實際上是非常模糊的,因為這兩千億顆恒星還是能夠被人類觀察到的數量。

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恒星,除了銀河系中的,還有彼此距離非常遙遠的另外兩個星系,一個是大麥哲倫雲,另外一個就是小麥哲倫雲。

在銀河系以外的星系中,大約有三十個星系都是可以被人類觀察到的。

我們所能夠觀測到的恒星總數,差不多是五十億,那麽,這個數碼又是怎麽來的呢?

這就要從「馮·紐曼探測器」中找答案。

1950年,阿斯頓·馮·紐曼創造了一個理想探測外星文明的方法——「馮·紐曼探測器」。

此種探測器可以自主制造「後代」探測器,並且廣撒網一樣到達銀河系的每個角落,然後在那裏制造下一台探測器。

如果使用當時的行星上都能找到可以用的原材料,那麽不到五百萬年,整個銀河系的每顆恒星上都將有這種探測器。

然而,顯然這個方法並沒被用上,人類還是根據自己能夠觀測到的範圍,在不同方向上用千兆望遠鏡進行了觀測。

從這個觀測結果上,人們大約得出了一個「馮·紐曼探測器」到底有多強大的推斷。

馮諾伊曼探測器的能力非常強大,可以在半徑範圍為一兆米的範圍內觀測到恒星,可以在半徑為一百兆米的範圍內,探測到能夠發生核聚變的恒星。

而這個半徑為一百兆米的範圍,加在一起約為二十顆銀河系恒星,所以可以被觀測到的恒星總數,就是五十億。

當然,嚴格來說,這個數據並不準確,因為馮·紐曼探測器探測能力是與時間成正比的。

在1950年左右制造的一台馮·紐曼探測器,大約可以在五百萬年之內,觀察到整個銀河系中的每顆恒星。

而現在,這個時間長了八十多年,而且人們已經有了更加先進的技術,用現在的技術制造的馮·紐曼探測器,應該不需要這麽長時間。

但是,用新技術制造的探測器,對比使用當時的技術制造的,其能力到底提高了多少,如今並沒有人能夠做出準確的推斷,所以五十億這個數量還是不太準確的。

即便如此,我們也能看出,銀河系裏幾乎所有可以被觀測到的恒星都在某個時候進行過核聚變,這解釋了兩億多顆發光恒星的來源。

但是,這又為銀河系中可能發生過什麽事情留下了懸念——究竟是什麽能「點燃」如此之多的恒星,甚至還有一顆還未開始發光的恒星在附近。

那麽,銀河系中有沒有外星文明?

銀河系中的外星文明。

從1995年開始,人們陸續在距離銀河系二十光年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五十多顆太陽系外行星,為尋找外星生命,也作出了積極的一系列研究。

當然,隨著科技的提升,人們對於外星文明的態度也是越來越謹慎,沒有再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樣,熱衷於在外星中發現一些暗影,也沒有再拿飛碟等東西開玩笑。

然而,也有幾次事件,差點就要讓人們屏息以待了。

第一次是在1998年,「53卡比星」發出了強烈的微波射電波,這讓人們猜測這顆星系中,或許有著一個高度文明的外星人。

然而,這出現的原因卻是另有其物,只是地面上的人類一時沒有發現,直到十余年後人類知曉了這個物體——那就是太陽風。

第二次是在2015年,有外星「工程師」將無線電訊號送入人類能夠捕捉的範圍,由此引發了一陣轟動。

我們終於找到外星人了!

然而,這個事情也是有名無實,原來這是地球上的一個無線電源,由於距離地球較遠,人類一直以為這是外星人發出的訊號。

這兩個數碼都不是馮·紐曼探測器無法發現外恒星文明的數量,所以也就緩解了科學家們的擔憂,說不定馮·紐曼探測器一直在工作,只是沒有發現外星文明。

然而,對於「銀河系中是否有外星文明」這個問題,我們並沒有得到確實的答案,但是也有很多證據表明,銀河系中很可能有著外星文明。

第一大證據,就是銀河系中有著一顆雙星,這顆雙星的年齡非常接近。

在現有的計算和觀測結果中,這樣的雙星系統十分少見,幾乎可以說沒有,這表明這顆雙星系統,是有著很高的認識可能性的。

第二大證據,就是我們的太陽恒星,這顆恒星的年齡已經超過四十億年,然而,已知恒星中只有三十六顆恒星更加年長。

外星文明正在進行星際戰爭的可能。

面對銀河系中有著如此眾多的恒星,難道就沒有可能有著外星文明正在進行星際戰爭嗎?

銀河系中的恒星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太陽恒星,小型恒星,大型恒星和變星。

類太陽恒星就是銀河系中普通的恒星,比如我們的太陽,而變星是因為恒星的表面不斷進行燃燒核聚變,以此產生的能量,導致恒星的亮度和色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變化。

小型恒星的表面溫度比較低,半徑也比較小,而大型恒星就相對而言,要亮一些。

銀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的產生,跟宇宙爆炸的時候,物質在空間中蔓延而形成太空的星雲,再由星雲中的氣體相互作用形成星際星雲是有著一定的邏輯關系的。

個體恒星是怎麽形成的物質?

這個問題,人類並沒有完全解開。

但是,對於恒星的產生,現在人類已經是有了一定的認知的,通俗來說,就是星雲中的氣體和塵埃有機會相互結合,就會形成更大的塵埃顆粒,最後星際星雲中的物質就會逐漸凝聚,形成物質素巨大的恒星。

那麽,如果銀河系中有著外星文明存在,為了生存和發展,外星文明就有可能會在恒星之間利用這個特性,建造一種叫做「斯特魯姆範圍」。

在這個範圍之內,星際星雲中的氣體和塵埃逐漸被收集起來,形成行星和衛星。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如果外星文明已經能夠進行星際旅行,那麽在銀河系中就一定會發現「斯特魯姆範圍」這個景象。

然而,星際旅行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話題,就更別說「斯特魯姆範圍」了,所以,即便外星文明進行星際戰爭,我們也還是很難發現。

結語

銀河系某處是否正在進行星際戰爭?

下一代人,或許有人能看到外星文明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