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我發現,小時候很多常見的植物,如今不見了!

2024-08-10科學

前一段,我回老家,到我小時候經常打草拾柴禾的窪裏,轉了轉,搜尋我小時候的記憶,重溫我童年時的感覺。我發現,當年我小時候窪裏的景象,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比如,我小時候經常看到的一些植物,如今都不見了,已經絕跡了。現在,我就盤點一下,部份已經消失了的植物:

一、箐麻。

箐麻,我們簡稱箐,箐桿皮是做繩子的主要原料,箐葉與煙葉搭配,供吸煙人用,葉子是做西瓜醬不可或缺東西。

查資料:箐麻為錦葵科一年生灌木草本植物,莖枝葉都有絨毛,為淺綠色。在我的印象中,箐麻能長一米多高,在田間、池塘邊沿等處,都能生長,鮮嫩的籽粒能夠食用。

箐麻的主要用途在於莖的皮,能搓麻繩,用於捆綁東西。當年農民做鞋用的繩子,也是箐麻皮做成的。此外,箐麻葉也是寶貝。它是當年吸煙者不可或缺的東西。煙葉與箐麻葉曬幹、挫碎,摻和在一起,才能吸。不然,單獨煙葉太壯,是不能吸的。

箐麻葉還是做西瓜醬的好材料。記得小時候,母親每年都要做西瓜醬。先把豆子煮熟,均勻鋪放在蓋簾子上,用箐麻葉蓋上,發酵到一定程度後,裝在壇子裏,花椒、大料、茴香籽、西瓜,以及足量的鹽,攪拌在一起,進一步發酵,西瓜醬就做成了。 至今,我還向往老母親做的西瓜醬。但老母親說:現在找不到的箐葉了,做不出當年西瓜醬的滋味了。

二、蓖麻

蓖麻,我們這稱大麻子。籽粒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醫用原料。小時候經常用蓖麻桿做彈弓。

在我們這裏,蓖麻俗稱大麻子,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醫藥和工業上都有很大的作用。我小時候,我們這裏曾經廣為種植,到處可見蓖麻的身影。但是,不是種在平坦的大地上,而是種在不宜耕作的溝溝坎坎的地方。因為,平坦的大地要種糧食作物,滿足人們填飽肚子的需要。蓖麻適應力強,在任何有土的地方,如果不適宜種糧食和其它經濟作物,就種蓖麻,都能成活,開花結果。

成熟的蓖麻籽是榨油的重要原料,榨出的油可食用,也可作為藥品和工業原料。記得小時候吃得結住食了,胃腸不通了,就到公社衛生院裏買一點蓖麻油喝,真的很靈,一喝下去,馬上肚子裏就咕嚕咕嚕地響,一會就要大便,胃腸就通了。

不成熟的蓖麻籽,也是可口的美食。我的老家南面就是一條河,河堤上七高八低,不適宜種莊稼,為此生產隊裏就年年種蓖麻。記得有一年初冬,要開挖河床,有一些不成熟的蓖麻要統統毀掉。

這時,我的老母親立即趕到了大堤,采摘這些稚嫩的蓖麻籽,一整天,整整采摘了三大雞皮袋子。運回家,母親用涼水把這些稚嫩的蓖麻籽浸泡起來,反復換水,大約浸泡了半個月,直至把蓖麻籽的澀味去掉,腌制了起來,整整腌制了兩大甕。此後,每天拿出一些,煮熟了,拌上油鹽醬醋,很少好吃,一家子吃了一冬一春。

還有一事很有意思,小時候,老人們經常出謎語,讓我們小孩子猜謎底,其中:麻大了酥,麻大了酥,卡巴檔裏一嘟嚕。這謎語看似有點葷,其實,很文明的,謎底就是蓖麻。一時哈哈大笑。

三、煙葉

過去,家庭有抽煙者,在房前屋後院落裏種植。

查資料得知,煙葉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茄科植物,植株被腺毛,莖高0.7米,最高的可達1.5米。葉柄不明顯,成扇狀,圓錐花序頂生,是卷煙的主要原材料。

在我的印象中,我上一輩的老人,吸煙者很多,不僅男人吸,很多女人也吸。於是,凡是有抽煙成員的家庭,都自己種植煙葉。一般都是在自己的房前屋後等零散的院落內種植。煙葉是高產植物,一般少的種上幾十棵,多的上百科,就夠自家一年吸的。

記得那時,抽煙的工具是煙袋鍋子配煙袋荷包。平時,煙袋荷包綁在煙袋鍋子上,就像秤桿和秤砣一樣,配合默契。煙袋荷包負責盛煙葉,煙袋鍋子為直接抽煙的工具。想抽煙了,就把煙袋鍋子伸進煙袋荷包裏,使勁一轉悠,煙袋鍋子裏的煙葉就滿了,用手摁實後點燃,就開始抽了。

這景象至今歷歷在目,如今現實中很少見了,有時在電視劇中,還能看到相關的鏡頭。後來,紙張寬裕了,煙民們開始用紙自己卷煙抽。

我小時候,已經有煙草公司和卷煙公司,生產現成的煙卷。但是,在當時看來,抽煙卷是高消費,有錢的才舍得買煙卷抽,一般煙民是抽不起的。

盡管吸煙有害健康,但是,自古以來,中國的煙草業就一直發達,煙民數量龐大,為國家財政重要來源。如今,煙草專賣,國家煙草公司仍然是國家數一數二的納稅大戶。

四、荊條

生長在寸草不生的鹽堿地裏,編筐的好材料。

查資料:荊條屬於唇齒科植物,落葉灌木、小喬木,喜歡陽光充足。荊條渾身是寶,可用於制作盆景,種子可用於生產飼料,枝葉可作為綠肥原料。

在我的印象中,荊條成紫色,往往報團生長,一堆一堆的,很少有單個的荊條。荊條開紫花,葉子好像介於針葉狀與闊葉狀之間。荊條有極強的適應力,一是抗鹽堿,大多生長在鹽堿地裏。荊條生產的地方,連一根草都看不見。二是抗幹旱。幾個月不下雨,荊條照樣生長。寸草。三是抗嚴寒。我記得,每年霜降季節過後,其它植物都被凍死了,但荊條依然傲立風霜雨雪中。

荊條渾身是寶。荊條可制作成盆景,供人們欣賞。荊條籽粒可用於生產飼料。荊條枝葉可以做綠肥原料。

尤其荊條枝幹,是編制的絕佳材料。記得我小時候用的各種筐,都是荊條編織而成的。比如,小孩子們打草拾柴禾用的花筐、與小推車配套、用於運輸東西的的夾簍筐、單肩背著的所謂糞筐等。如今,這些家庭曾經常用的筐,隨著荊條的消失,也都不見了。

前幾天,我特意去了我村東窪的張家老墳,我的記憶裏,我小時候,哪裏曾經是一大塊鹽堿地,足足有十幾畝之多。長滿了荊條。結果到了那裏一看,如今已建成一個大型養豬場了,沒有了當年的一點痕跡。

五、蘆葦

過去,農村蓋房離不開的原料。喜歡生長在有水的地方。

查資料:蘆葦屬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生長於有水源的空曠地帶,生長環境為淤泥沼澤土、泥灰土和濱海鹽土。蘆葦適應力極強,耐濕潤、耐鹽堿、耐高溫,耐寒冷。

我們這裏,蘆葦俗稱葦子,過去是很常見的。我們村的村南、村北有兩條河,我小時候的記憶裏,兩條河裏都生長著茂盛的蘆葦。此外,村裏的幾個大坑裏,也都是蘆葦。如今不見了。河床見底了,大坑填平了,沒有了蘆葦的生長環境。

過去,蘆葦曾經是農村重要的建築材料。我小時候,農村蓋房,一般需要少量的磚、木頭、土坯、蘆葦、高粱稭、麥稭等。用磚打堿、用土坯穿框子,用木木支撐頂子,用蘆葦把頂子躁起來,然後依次鋪上高粱稭、麥稭等。其中,蘆葦起著類似藥中甘草的作用,把屋頂的麥稭、高粱稭、泥土等各種材料攏在一起,非常結實。

所以,那時農村蓋的房,厚厚的土坯,房頂一層層的材料,具有天然保暖功能,冬暖夏涼。現在樓房不行了,鋼筋水泥,太陽一曬就透,屋裏像個蒸籠,夏天沒有空調,根本待不住、睡不著覺了。

蘆葦還有藥用價值,能夠預防小孩長疹子。我記得小時候,剛出生的嬰兒都要過長疹子這一關,一旦長了疹子,致死率、致殘率很高。所以,我7歲時,我弟弟出生。我清楚地記得,我陪父親去村北的河裏,挖蘆葦根,挖了一大筐,回家煮了一大鍋蘆葦根水,讓弟弟喝了幾天。後來,我的弟弟一生還真的沒長疹子。

六、苜蓿

營養豐富的植物,稚嫩時,人可食用,是當年生產隊裏主要的牲畜飼料

苜蓿,俗稱紫苜蓿,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科植物。

苜蓿營養豐富,可供人食用。苜蓿中,含有優質膳食纖維、食用蛋白、苜蓿黃酮、苜蓿多糖等營養元素。同時,苜蓿又是優質的飼料,號稱畜牧業牧草之王。

記得我小時候,各生產小隊都有專門的苜蓿地,少則十幾畝,多則幾十畝。保持一定地畝專門的苜蓿地,主要是收割苜蓿草,每年收割三次左右,曬幹了,儲存好,供生產隊裏的牛、馬、驢、騾子等這些大牲畜食用,春冬兩季保持營養。這些大牲畜是生產隊裏的重要勞動力,必須保證它們的健康和安全。

苜蓿不僅是牲畜絕佳的飼料,而且也是人食用的蔬菜。我記得,苜蓿的吃法很多。可以蒸苜蓿包子,也可以與韭菜合吃,包韭菜苜蓿餡餃子。還可以貼苜蓿鹹餅子吃。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蒸苜蓿哪夠。所謂哪夠,是我們河北滄州一代的方言,就是把洗幹凈的苜蓿拌上適量的玉米面和鹽,大火蒸熟了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預防便秘,口感也特別的好。

那時,苜蓿只有生產隊種植,所以,想吃苜蓿了,就必須去生產隊裏的苜蓿地裏去偷采。我記得,我和小時候的夥伴,為吃上鮮嫩的苜蓿,沒少以打草為幌子,在傍晚天黑時,趁看苜蓿地的老頭不註意,突然悄悄爬進苜蓿地,急急忙忙摞上幾把,速去速回,回家享受美味了。父母雖然埋怨幾句,不該偷苜蓿,但看得出他們內心是美滋滋的。

如果你仔細觀察,不僅一些植物不見了,就是當年的一些雜草也不見了。比如,我小時候打草,有彎子草,星星草,麥穗子草等很多草種,如今除了偶爾能看到彎子草外,其它草都看不到了。如今到窪裏轉悠,就是兩大作物:春天、夏天是小麥,秋天是玉米,其它雜糧、經濟作物比如芝麻、綠豆、高粱、小豆等,統統也都沒有了蹤影。

我們一再強調尊重自然規律,保持動物的多樣性,那麽,對於植物來說,是不是也應該多樣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