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最長超12小時!蕭山很多人都在做,真停不下來!

2024-10-24科學

如今,手機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擺脫不了的依賴,無論什麽場合,只要一閑下來,許多人都會不自覺地開啟手機。「以前過節一起吃飯,大家說笑玩樂,現在大家光顧著自己看手機,聚餐‘聚了個寂寞’。」相信這是很多人都遭遇過的尷尬。

「不玩手機」為何這麽難做到?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50位市民,其中,90%的市民每天看手機時長超過8小時,最長的超過12小時。

隨機調查 被手機「困住」的人們

「95後」彭先生 從事單位宣傳工作:

生怕錯過工作資訊 離開手機就會不安

彭先生在蕭山一家政府單位從事宣傳工作。他說,因為工作的關系,自己一離開手機就會心有不安。 哪怕吃中飯時,每隔5分鐘都要神經質地摸一下褲兜裏的手機,看有沒有在振動。

「一旦接到通知需要立刻回復收到,領導交辦的事情也需要立刻去辦。現在大家都習慣發微信,而不是打電話,一不小心就容易錯過。」彭先生說,自己還負責單位微信公眾號的稽核工作,一般在傍晚時段推播。由於家和單位之間的車程要1個小時,而下班回家這段時間往往是微信內容校對、稽核的時間段,為了不錯過資訊,及時完成微信公眾號的推播,他不得不常常延遲下班。

即使是在休息的日子、請假的日子,手機辦公也是常態。 「該來的總要來。手機辦公雖然帶來了很多便捷,但也 越來越讓工作和生活失去了邊界。 」彭先生感慨地說。

他檢視了自己的手機近七天的日均螢幕使用時間,顯示為9小時10分鐘。 明知道長時間對著手機不好,但又放不開它,因為和手機一分開就可能會誤事。 這是來自彭先生的無奈。

工作離不開手機,工作之余,彭先生最熱衷的放松方式卻也是玩手機。他笑著說:「白天工作已經夠累了,晚上回到家就想躺平,在手機上刷刷影片、逛逛小紅書、看看淘寶,看的、聽的、用的、玩的、吃的應有盡有,動動手指就能享受到,比起其他放松方式,這是最方便的。」

「80後」秦女士 二孩家庭全職主婦:

手機裏有多個App 幾乎每天都要幫孩子打卡

如今,學校裏拍照或影片形式的打卡任務、作業層出不窮,許多工都需要透過手機來完成。 作為二孩家庭全職主婦的秦女士,每天使用手機多數時間就是幫孩子們完成各種打卡。

「小兒子上的興趣班,英語課每天要打卡,口才課一周打一次,都需要拍影片,然後微信上傳;學校裏有英語打卡一周三次,體育打卡包括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跳繩、足球、跑步、肺活力六個專案,每周打卡一次,主要是透過釘釘、‘一起作業’這些平台上傳。此外還有一些隨機的各種平台的網絡學習任務。」秦女士邊說邊掰著指頭細數起來。

秦女士的小兒子目前上小學三年級,為了幫他做各種打卡任務,在秦女士的手機裏下了一堆App,「感覺自己每天就被這些打卡App牽制著,跟上班一樣緊張忙碌。」她說,大兒子已經上高三了,學校裏的打卡任務倒是不太多,但是因為給他額外報了興趣班、線上課,她也經常要透過手機跟老師們進行溝通。

除此之外,秦女士還在小兒子的學校家委會裏負責宣傳和采購的工作,這也讓她經常用到手機。「像前幾天出黑板報,我就在手機上找了兩天的素材。需要采購物料了,也得透過手機。」秦女士笑著說, 若不是因為兩個孩子,自己可以做到一整天都不看手機。

秦女士的手機顯示,過去10天的螢幕活躍時平均用量為6小時6分鐘。她說,如果沒有孩子們的事,自己平時不喜歡捧著手機看,而是喜歡「聽手機」,「比如做家務的時候,我喜歡在喜馬拉雅App上聽聽故事,勞動的同時也是一種放松。」

「70後」張師傅 外賣員:

每天除了睡覺 就在不停刷手機

安徽人張師傅來蕭山跑外賣4年多了。他說, 自己每天除了睡覺,其余時間幾乎都在不停刷手機,手機頁面基本停留在外賣頁面上。 「我現在是每天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接單,這期間就要這樣不停地刷刷刷。」張師傅邊說邊比劃起來,手指在螢幕上來回抹動著,「要隨時關註新的訂單, 我的手機比較差,網速慢,送外賣的人又多,搶訂單太激烈了。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說,如果不開啟這個頁面,或者沒有定時檢視,又或者是某個時間段沒有接單,系統還可能判定自己下線了,會影響到服務分。

和不少外賣員一樣,在張師傅的外賣電動單車的車把上,也安裝著一個手機支架。張師傅坦言,雖然知道會影響安全,但自己每次在等紅綠燈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刷一刷手機頁面,一方面是擔心錯過訂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檢視余下的送單時間,規劃送單的路線,畢竟超時的話,可能會被投訴,那就得不償失了。

「幹我們這行,就是靠手機接單來賺錢的。」張師傅說, 自己每天跑外賣,12個小時對著手機,多的時候搶到30多單,少的時候大約20單,一天幹下來,只覺得頭昏眼花。

「每天回到家後只想睡覺,壓根不想再看手機了。」他說, 自己可以完全放下手機的時候大概只有回家過年那幾天, 然而這些年越來越覺得尷尬的是,和從前親戚朋友一起坐下來聊聊天吃吃飯的場景不同, 如今大家面對面坐到一起,很多時候卻也是掏出手機管自己看個沒完,大家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了。

「50後」馬阿姨 退休在家:

刷刷短劇 學學東西 手機給晚年生活添了彩

今年夏天熱得慌,家住新街街道的馬阿姨幾乎天天宅在家裏,上午打掃衛生、洗洗衣服、澆澆花,下午一空下來,她就捧著手機開始刷短劇,吃了晚餐之後還是繼續刷,每每都要刷到午夜12點以後,在女兒的催促下才會放下手機睡覺。

馬阿姨退休多年了,平時居家時間較多,除了忙家務,她經常在手機上瀏覽百度、小紅書、抖音等App,「它們會給我推播很多東西,我在上面一般會看一些短文、影片,也會看一些生活常識,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非常方便。像衣服上染上了什麽痕跡洗不掉了,我就會上百度搜搜洗滌的辦法;想不好今天吃什麽菜了,也會去小紅書搜搜菜譜。」

手機上各種新鮮有趣的內容,讓馬阿姨覺得原本平淡的退休生活多了不少樂趣。「今年夏天刷手機的時候,百度一直給我推播短劇,我看著看著就迷上了。」馬阿姨笑著說,一開始是推播什麽就看什麽,生活的、古裝的、穿越的、萌寶的,短劇的題材各種各樣,內容短小精悍,追起來不累,看著挺放松。後來自己發現了某位「寶藏演員」,覺得他演的短劇品質比較高,就開始針對性地追他的劇,「沒想到,活到這個年紀又有了追星的感覺,好像心態也跟著變年輕了。」

不過,馬阿姨表示,自己並沒有沈迷其中。隨著天氣涼快起來,她及時調整了自己的作息,選擇多到戶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當然,手機依然是她離不開的一部份,用手機拍攝身邊的風景,記錄美好的瞬間,是她熱愛的日常。

如何減少手機依賴?

記者調查發現,出於主動或被動因素,大部份受訪者認為自己很難做到讓手機離開身邊,一些市民甚至表示,有時忘帶手機或手機不在眼前,還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相信很多人也明白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一些人有針對性地透過設定各種提醒來嘗試限制手機使用時間,然而實際效果往往有限。畢竟,手機融入生活是現實情況,很多時候不得不用手機。

對此,區中醫院杭州南站醫療點負責人、心理咨詢師葉美燕表示, 相對於刻意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關註手機的使用場景更有意義。

「在用不到手機的場景下,將手機放在身邊就容易造成幹擾。」葉美燕建議,不妨透過環境劃分來控制手機的使用,例如,在非必須使用手機的時候,不要將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在睡前將手機放在遠離床頭的位置等。此外,可以透過培養興趣愛好、適度運動、參加社會活動等方式讓自己放下手機,逐步建立起一種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讓手機成為提高生活質素的工具,而不是幹擾生活的源頭。